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我与乌镇古银杏的故事

2015年08月10日 08:56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吴阿荣

  “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这是文学巨匠茅盾在《西江月》中的词句。耸立在乌镇市河北花桥西侧城隍庙院落中的唐代银杏,至今已有1000余年了。作为乌镇历史的见证者,这棵千年古树虽然历经沧桑巨变,却始终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1953年,我正在读初小,学校就设在这棵千年银杏树下的城隍庙里。记得当时父亲送我上学时关照我的一句话:“如果你一旦迷路走失,只要抬头找找这棵银杏树就知道了——我们家就在这棵银杏树的西边。”从此以后,这棵千年古树便深深植入我的心中。

  小时候,常听大人讲,上海的楼房特别高,抬头往上看时,帽子要掉下来。家乡的这棵银杏树,高大得也会让人仰望时掉下帽子。它参天耸立,树冠大,树叶茂盛,上面栖有八哥、老鹰和猫头鹰等,还有松鼠在树桠上穿梭。那时,我们每天早上到校后,第一件事便是争先恐后来到大树下搞卫生。那里有枯枝残叶、鸟粪等,每次总要扫出好几畚斗。

  学校里有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先生,名叫谭佰英,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其中,有关银杏树的传说让我记忆犹新。

  谭老先生说,解放前夕,一些国民党败兵住在城隍庙里。他们经常去附近农村锯倒农家的树,变卖后买香烟抽。后来,这些人竟想锯掉这棵银杏树变卖。他们弄来几架长梯,用草绳连接起来,然后两个人拿着大锯子爬上树,跨坐在粗大的枝干上摆开架势,你推我拉锯了起来。不料,推拉没几下,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随之响雷阵阵,两个锯树的兵被雷电击中,坠落树下。在场的人见状,慌忙逃窜。待风雨雷电过后,大家跑过去一看,只见两个当兵的脖子上竟有一道道似锯子锯过的红印。于是,人们都说这棵银杏是神树,是万万碰不得的。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打银杏树的主意了。

  谭老先生还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如果你在月明星稀的半夜子时,去看这棵银杏树的树顶,就会见到那里冒出缕缕白烟,那是这棵神树呼出的气……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提倡“以粮为纲”。银杏树旁边原来种麦、种番薯的旱地随之改成了水田,种上了双季稻。除了冬季外,一年之中,水田里灌水不断。就这样,这棵千年银杏树禁不住长年浸泡,开始不断地掉落黄叶。

  为此,我曾写信给省文管部门反映。我在信中分析了银杏树掉叶子的原因,指出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这棵千年古树终将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省文管部门十分重视,不久便回信给我,对我关心银杏树的做法给予了肯定。来信还表示,他们将会同桐乡县有关部门一起,保护这棵银杏树。

  经过多方努力,后来,银杏树周边终于停止种植水稻,上级部门还为当地的生产队削减了粮食征交任务和农业税。然而,由于经过多年浸泡,银杏树的顶部树枝已全部枯死,当年巨大的树冠再也无法恢复。如今,我们只能看到它粗大的树围,再没有先前那枝繁叶茂的景象了,真是可惜。

  后来,桐乡把这棵千年银杏列为县(市)级保护重点,并在树旁立了一块水泥碑。康慈医院在此建院后,起初是利用原先的老房子,随后又陆续造起了多幢楼房,这棵银杏树被高大的楼房遮挡住,人们在外围再也望不到它那高大的身躯。

  这些年来,一些蹬三轮车的车夫偶尔也会载着三三两两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前年,康慈医院整体搬迁后,银杏树旁边的房子有的开了店,有的开了旅馆,这棵千年古树仍在那里静静地伫立着,陪伴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