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2015年07月30日 01:38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张应隆 宋彬彬 沈明敏 孔越 通讯员 张伟芳

  时间:上午8时30分至9时30分

  地点:320国道凤鸣立交桥、河山镇工业园区桐德线

  地面温度:37℃

  事故交警:一天赶10多个现场警服印出盐花

  记者张应隆通讯员张伟芳

  昨天上午8时,桐乡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民警卜亚林来到办公室换上警服,穿上反光背心。这天,轮到卜亚林值“正班”,从8时到第二天早上8时,24小时内,一旦有人伤交通事故发生,他就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

  刚做好准备工作,卜亚林的对讲机里就传来指令声:“320国道凤鸣立交桥路段发生3人受伤的交通事故。”收到指令,卜亚林与一名协警立即出发赶往现场。8时30分,卜亚林赶到事发现场,事故是一辆小轿车与电动车发生碰撞。卜亚林首先联系医院,将伤者送往救治,随后,又对事故现场展开清理工作。拍摄事故现场照片,测量车辆行驶轨迹,碰撞距离……在烈日下暴晒了不到10分钟,卜亚林就已满头大汗。反光背心不透气,在警服上印出了一大片汗渍;警帽下,汗珠顺着湿透的头发不断往下滴。

  然而,这起事故尚未处理完毕,对讲机里指令声又响起:“河山镇工业园区桐德线发生交通事故,请民警赶往现场。”匆匆绘制完现场交通事故示意图,留下联系方式,卜亚林与协警又赶往下一个事故现场。

  回到警车内,卜亚林也没有打开车内空调。他说,这两天气温高,交通事故数量明显比前段时间上升,有时一天得赶10多个现场。每天,烈日下暴晒半个小时,回到车内又花半个小时赶往下一个现场,这么一热一冷,身体很容易撑不住,去年高温天时,他就因为这样得了热伤风,还请了好几天假挂点滴。

  9时25分,一大早处理完两起交通事故,卜亚林还得赶回办公室制作交通事故鉴定书。不过,一走进办公室,他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茶杯将一大杯水一饮而尽。“今天比前两天更热,第一个事故处理完,我就觉得口干舌燥了。”卜亚林说,为了尽快赶往事故现场,处警车往往开得飞快,茶杯放在车里容易打翻,所以事故民警通常都是处理完事故后,回到办公室喝水。要是实在事故连着来,就到附近买瓶装水喝。“前两天,我就有过一个上午渴得不行,去便利店买了三次水。”卜亚林一边笑着对记者说,一边用手擦着满头大汗。

  昨天上午8时至下午4时,事故民警卜亚林处警10次,在烈日下暴晒近4个小时,警服干了湿、湿了又干,连续几回,印出了一大片白色的盐花。

  时间:7月29日11时40分

  地点:市区振兴中路

  地面温度:51.7℃

  环卫工:一天来回30余公里,清除垃圾7吨

  记者宋彬彬

  昨天11时40分,随着气温逐步攀升,地面温度高达51.7℃,街面上行走的市民越来越少。走在市区会展中心前的振兴路上,阵阵热浪扑面而来,65岁的环卫工人王全生依旧在清扫垃圾,身着厚质的橙蓝相间的长袖环卫服,衣领和后背全部被汗水湿透。

  弯腰、扫起、铲进去……半个小时内,王全生机械地来回走了3圈,数十次去弯腰捡垃圾。“不要看这个活轻松,那是需要耐力的,干两个班下来,人会感到很疲乏。”高温时节,行人更频繁地使用纸巾擦汗,或者喝瓶装饮料解渴,街道上的垃圾也因此较其他季节更多,对于王全生而言,这意味着工作强度大大增加。

  王全生负责清扫的区域,南至校场东路、北抵振兴中路、东临世纪大道、西靠庆丰南路,大约有2平方公里。他要将小区里、马路边、河道边等存在的落叶、枯枝和生活垃圾清扫干净。常规工作时间是早晨5时30分开始,每天约8个小时,但实际工作时间远不止如此。

  记者从市环卫中心了解到,王全生是市环卫中心突击分队的成员,也就是说,只要是发生在该区域内,由数字城管、市长电话等各方面反馈的涉及卫生方面的问题,老王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并将垃圾清理干净。

  “有时候赶准备回去休息,一个电话打来,就立马往回赶。”王全生说,一上午,他已经跑了7趟,处理10多个数字城管或市民反映的问题单子,运走了七大车垃圾。记者估算了下,如果仅沿着振兴中路、世纪大道、校场东路、庆丰南路这样外围走一圈,总长约5.4公里。一天下来,老王要开着车跑十多趟,足迹遍及每一个角落,串联起来要超过30公里,清除的垃圾达到7吨。

  为了给自己降温、防止脱水,老王随身都携带着一个能装1升水的玻璃瓶,他要不停地喝水,每天能喝10瓶水。每天下午两三点的时候,他还会回到中转站稍微休息,喝上由环卫中心提供的免费绿豆汤。“这个绿豆汤可要比喝白开水解渴多了。”

  这样的高温天,来回保洁30多公里,一天要喝十几斤水,在桐乡主城区的1200名环卫工人当中,大多数人过着和王全生相似的生活。下午2时多,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我市最高气温达到了38℃,王全生又开始了下午的工作。他说,做环卫工很苦,但是,每每遇到有市民给他送水擦汗,喊他到空调间里休息会儿,或者一个微笑,都会让他觉得这份工作干得值!

  时间:7月29日上午8时

  地点:市区庆丰北路

  地面温度:约30℃

  园林工人:用汗水守护城市绿色

  记者沈明敏

  这几天,气温一天比一天热,走在路上都让人感觉酷热难耐,城市绿化也到了经受“烤验”的时期。为了守护城市里的每一抹绿色,园林绿化工人们顶高温冒酷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修剪绿化、养护树木、除虫施肥。

  昨天上午8时许,记者比日常上班时间提早半个小时来到市区庆丰北路绿化带,却发现园林工人缪金松和几位同事老早就忙活开了,他们正给树木浇水“解渴”,“我们早上6时多就来了,因为浇水这个活一定要趁早,不然太阳大起来,浇下去的水都是烫的。”虽然当时太阳还不算毒辣,而且浇水看上去是个“清凉活”,但缪师傅和同事们早已满头大汗。

  简单与记者打了个招呼,缪师傅就转身又忙活开了,为了保证每一个角落的植物都能“喝”到水,只见他不停地将手中的水管来回拖动,还要不时地拖拽调整位置防止打结,树高的地方,双手需要高高将水管举过头顶,不一会儿,缪师傅就因胳膊酸疼停了下来,“年纪大了,真有点吃不消,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哪里愿意干这活。”缪师傅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61岁了,如今工作在桐乡绿化养护一线的都是和他差不多年纪的“老头”。

  浇完水,缪师傅和同事抹了一把汗水,喝上一口自带茶壶中的水,就匆忙出发赶到复兴路上对这里的绿化带进行修枝,“下午天更热,我们趁着上午多干点,不然中午真的吃不消。”抵达目的地后,缪师傅一边说,一边掏出修剪的机器熟练地操作起来,一时间,枝叶飞溅,缪师傅压低帽檐又眯起眼睛,防止受伤,“就算再热的天,我们也要这样全身武装,一方面防止晒伤,另一方面也是怕被树枝擦伤。”不一会儿,凹凸不平的绿篱带很快就变得平整了,而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贴在后背。此时,时间已指向中午11时,缪师傅和同事们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天太热,前几天已经有两个同事中暑过了,所以公司调整了休息时间,早上来早一点,晚上干晚一点,中午最热的时间可以避过去。”回去的路上,缪师傅告诉记者,尽管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段,但这样的持续劳作加上天气越来越热,他这几天回家都要休息好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

  时间:7月29日上午10时

  地点:乌镇新华南路

  地面温度:40℃以上

  修路工人:顶烈日踏高温只为保畅通

  记者孔越

  昨天上午10时,太阳的威力已经让人对室外产生恐惧。35℃、36℃、37℃……节节攀升的气温,令路人汗流浃背,更不用说在室外烈日下辛勤劳作的人们。

  切割机飞速旋转的刀片一接触花岗岩边石,便腾起一股烟雾,来自龙翔街道的俞建荣娴熟地切割着这些每块重约150公斤的边石,破旧的草帽下是一张黝黑的脸,灰尘夹杂着汗水从他脸颊一侧滚落,他顾不上擦拭,依旧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这是乌镇新华路改造工程现场,没有一丝风,也没有树荫。在烈日炙烤下,记者估计此时路面温度已经超过40℃。近30名修路工人散布在这条长250米、宽4米的道路上,不时还有工程车辆和私家车飞驰而过,不仅掀起一股股热浪,还扬起数米高的尘土。记者站了一会儿,就觉得脚底发烫,身上的衣服也很快就湿了,在尘土中甚至感觉无法呼吸。

  “天气越热,对道路施工越有利,特别是铺沥青时,温度越高,修的质量就越高。当别人在空调房内、室内工作时,我们修路工人必须在太阳下干。”来自乌镇陈庄村的高路方说,他穿着一件很厚的长袖衬衫,因为出汗已经贴在了身上,他从电瓶车上拿起一个巨大的水杯,喝了没几口,水就少了一半。他和工友们就像候鸟一样,常年在外修路养路,桐乡、石门、高桥、乌镇……哪儿要修路他们就去哪儿,“说实在话,我们也想休息休息,但路坏了,车子就跑不动。”朴实的话语令人感慨。

  连日来的高温,让修路工人们的工作时间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他们早上6时左右就开工,下午延迟到2时左右开工,避开中午最高温时段,收工时间则在傍晚6时左右。为了遮阳,不少工人还自制了简易“遮阳伞”——用黑布和竹竿搭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喝水,家里带来的一大杯水,不一会儿就喝完了,但附近可以倒水的地方不多。”来自湖州练市的施云方说。

  据了解,新华路改造后将与子夜路形成十字路口,届时将安装红绿灯,以缓解此路段旅游旺季时的拥堵问题,道路两侧还将设置树池,完善绿化、美化环境。

  临走时,记者看到,为了保证施工和交通安全,交警在入口处设置了“道路施工、禁止通行”的路牌。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高温 师傅 一天 垃圾 交通事故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