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探寻群众文化发展的“桐乡路径”

2015年07月30日 08:08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最近,桐乡戏曲连获佳绩,继11岁的沈楚涵成功摘得第十九届全国小梅花“金花”后,陈国明和袁璞瑛又在央视戏曲频道“过把瘾·最佳拍档”栏目中,凭借原创戏曲小品《摇一摇》,在58组全国选手中位列总分第三,有望冲刺年度“最佳拍档”。

  越剧,是我国戏曲中的瑰宝,看戏,曾经是老桐乡人最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然而上个世纪末,随着电影、电视迅速普及,越剧观众越来越少,再加上剧团内部一些原因,越剧逐渐走向萧条。然而,它为何在这几年再次兴起?桐乡戏曲连获佳绩的背后,对当下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传下去:

  用参赛为传承开足马力

  不久前,在市北港小学少儿戏曲培训基地里,乐声悠扬,戏声不断。数十名小学生正在认真地排练越剧,动作有板有眼,有模有样。旁边一位女老师耐心地打着拍子,不时提醒她们不要乱。

  这些孩子一开始对戏剧一窍不通,现在俨然成为了越剧小演员,去年这个“小梅花艺术团”还在央视“一鸣惊人”栏目中崭露头角,并获得周赛优秀奖。

  2013年,为更好地传承戏曲艺术,我市开展“戏曲进校园”、“戏曲进基层”活动,在市实验教育集团北港小学、春晖路小学建立少儿戏曲培训基地,在高桥镇中心小学设立少儿戏曲培训班,在濮院镇、崇福镇、乌镇镇等地设立成人戏曲培训班,形成较为完整、完善的戏曲文化教育培训体系。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人才至关重要,应从娃娃抓起。”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主任来荣祥说,中心在提供培训之余,还通过资源整合,给培训基地的孩子创造了很多参赛的机会,这不仅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提升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7月23日下午,沈楚涵的越剧《北地王·哭祖庙》不负众望,以96.61的高分摘得第十九届全国小梅花“金花”奖,在这之前,小梅花已阔别桐乡十年有余。这一消息无疑给整个培训基地注入了更多的希望和活力。

  近期,桐乡少儿戏剧又将开足马力,纷纷参加各类赛事和活动。除沈楚涵山东摘梅外,孙姚睿随桐乡团队赶赴央视参加“最佳拍档”,吴冰瑶也将冲刺在绍兴举行的央视“一鸣惊人”名家名票组团赛,8月中旬,我市8名小朋友将参加数字3D电视“越剧音配像”的拍摄……

  活起来:

  用演出点燃群众参与热情

  “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活动,不仅让桐乡文化更具活力,更让老百姓成为了文化生活的主角。”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69岁的陈芝仙,退休后与几名老姐妹一起组建了“菊韵剧社”。经过近20年的孕育,如今“菊韵剧社”已拥有近40名成员,平日里除了一起切磋技艺,他们还自筹经费为剧社添置表演装备。至今已排演经典曲目近20个,演出足迹遍布桐乡各个角落。陈芝仙说:“唱戏、送剧下乡,不仅让我们老有所乐,还能给别人带去快乐,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菊韵剧社”是我市文化下乡中众多戏曲表演团队之一,2014年,我市共组织广场文化活动80多场、文化惠民助力百千万文化下乡活动300多次。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桐城民星大舞台”民间戏曲演唱大赛、“浙江省新农村题材小戏”会演等平台,扩大群众戏剧表演参与度,提高群众戏剧表演水平。

  去年7月30日,中央电视台“过把瘾”栏目组在龙翔街道杨园村举办海选活动,近百名参赛者全部来自桐乡,他们中有70多岁的高龄票友,也有10岁的小戏迷,更有不少热爱戏剧的男选手,可谓是“桐乡戏迷票友总动员”。随后举行的决赛上,入选选手通过自选唱段和“明星帮帮唱”两轮比赛,由现场100名大众评审打分决出胜负,这100名大众评审也均来自桐乡。

  近年来,我市举办的群众文化品牌赛事包括“2014年中央电视台‘过把瘾’节目下基层进桐乡暨越迷演唱大赛”、江浙沪现代小戏邀请赛、浙江省万人排舞大展演系列活动等。

  出精品:

  用原创锻造桐乡戏曲品牌

  近年来,伴随着保护非遗意识的深入,越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经典曲目固然百听不厌,但是要让一个传统文化项目持续发展和繁荣,总是需要不断有新曲目和新面孔出现,原创作品因此变得非常珍贵。

  就在沈楚涵成功摘梅的第二天,桐乡戏剧爱好者亮相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过把瘾·最佳拍档”栏目。陈国明和袁璞瑛,他们一个经营着糖炒栗子私营店,一个则来自国家电网桐乡市供电公司,这次他俩双双反串,演出了原创戏曲小品《摇一摇》,并取得佳绩。

  这部《摇一摇》的编剧是严旻操,2013年4月,他被特招进入桐乡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原桐乡越剧团)担任艺术总监,随后桐乡原创戏曲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当年就完成个人创作20多项,参与戏剧演出400余场,受益群众20余万人次。

  去年6月20日,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戏曲队现身央视戏曲频道。朴素的桐乡方言、通俗的民间小调,演员们轻松诙谐地讲述桐乡土特产姑嫂饼的来历,也让全国观众欣赏到桐乡地方小戏——花鼓戏的独特韵味。而从周赛到月赛,无论是越剧情景剧《患难真情——丰子恺与茅盾》、花鼓戏《菊乡戏韵》,还是戏曲小品《割肉还娘》等,都是原创作品,这也成为桐乡戏曲队的制胜法宝,并最终冲进“一鸣惊人”全国六强。

  严旻操说,原创作品通常具有桐乡本土地域特色,能够显示地域个性,而且可以根据演员量身定制,扬长避短,观众也需要更多的原创作品丰富戏剧舞台。所以,在接下来的戏剧精品打造中,我市将继续打造原创品牌。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群众文化 桐乡 戏曲 越剧 戏剧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