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散养生猪从以前的污染点多面广到如今的生态养殖小区式管理

濮院星旗村演绎“散户入园”变身记

2015年07月23日 16:41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3年前,这里是濮院镇生猪养殖的重点区域,养殖散户星星点点,各自分散在村前屋后及河浜两岸。猪粪成堆,污水四溢,蚊蝇飞舞的乱象,让村民们苦不堪言。

  2年前,一场拆除散养户猪舍的整治行动在这里铺开,脏乱差的标签开一点点始被撕掉。

  而今,这里又有了怎样的改变?本周,记者走进濮院镇星旗村生猪生态养殖园,探究这曾经的养殖污染之村,是怎样变身的。

  进园要走小门“喷雾”养殖户连说不后悔

  走在星旗村的村道上,问及村民村里的生猪养殖情况,得到的答案是相同的。“喏,去村里的生猪生态养殖园看看就都清楚了,现在全村的猪都在那里了。”

  按照指引,记者来到了养殖园。刚要跨进大门,就被工作人员拦下了。“进门要消毒,走右边小门过。”记者走进右边小门,一大波白色雾气喷涌而出,包裹全身。经介绍,这是人工雾化消毒装置,白色雾气是专门的消毒药水,凡是进入园区的人员都要被“喷”一会儿,为养殖安全筑起第一道屏障。

  随后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通道,还有一旁绿树掩映下排列整齐的猪舍。有别于对养猪场的固有印象,这里不但环境清爽,而且看不到蚊虫飞舞,也闻不到刺鼻的臭味。据介绍,整个园区绿化覆盖约占35%。

  行走在猪舍间,记者见到了村民陆永船,他正在忙着给猪喂饲料。作为村里最早拆猪棚的人,养了31年猪的陆永船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最重要是观念的转变,猪舍不再乱七八糟脏兮兮了,废水有地方排,猪粪有人收,现在环境变好了,又可以下河游泳了。”

  然而,说起3年前,老陆摆摆手、摇着头。据统计,2012年星旗村有生猪养殖户106户,猪舍面积达2.38万平方米,生猪年饲养量1.2万头,养殖污染点多面广,生态环境遭到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永兴港、网船浜和兰溪浜,河水常常泛红发臭。

  原先老陆的猪棚,就搭在网船浜边,而沿浜像老陆这样的散养户就有20多户。

  探生猪养殖散户入园新路子散户入园享受“优惠套餐”

  2013年,镇、村按照“减量提质、集中养殖、统一治污”的思路,全面拆除散养户猪舍,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地的村民会失去赖以生计的养殖业。

  同年,濮院镇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生态养殖园区,引导生猪养殖户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就这样,由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设计,占地64亩,标准化猪舍1.3万平方米的生猪生态养殖园应运而生。

  不仅聚集本村养殖户,还吸引了周边西浜村和油车桥村的养猪户发展规模养殖。

  这股吸引力,不完全源于优美的环境和科学的设计,还来自于入园“套餐”。该村村委委员沈敏杰介绍说,按照政策,生猪养殖户入园,可换取原有测定拆除猪棚40%的面积,享受5年免租优惠。超出部分,每年收取75元/平方米的租金。

  对此,老陆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他共租赁了1栋猪舍共400平方米,而其原先拆除猪棚的测定面积为800平方米。按照40%的比例,老陆入园养殖可享受320平方米猪舍面积的5年免租优惠。一年下来,只需要交80平方米的共计6000元租金。

  而这6000元租金,老陆也不用从自己兜里掏。“之前拆猪棚补偿200元/平方米,总共拿到了16万元。我用这笔钱在交租金,绰绰有余了。”老陆说道。

  建立生态畜牧养殖体系,是生猪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而“优惠套餐”的推出,既是优惠,更是优胜劣汰。“原先养殖规模小的散户,折算成入园面积小,加上技术有限,考虑到租金因素就不会再从事生猪养殖。”沈敏杰解释说,如今入园养殖户共有20户,生猪存栏量2000多头。

  污水排出前要过4道关病死猪入冷库降温再处理

  生猪生态养殖园的亮点还不只于此。除了小区式环境,园区更在核心问题上下功夫。

  眼前,看得见的养殖园是一排排整洁的猪舍,看不见的则是猪舍内安装的污水处理系统。

  据了解,园区生猪排泄物实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的工程手段,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园内建有一座日处理能力60吨的污水处理系统,不过污水在输送到这个处理系统前,其实已经经过了3道处理关口了。”沈敏杰告诉记者,这部分处理系统都安装在各猪舍的污水排出口处,也就是说,污水在最终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前,已经在园区内过了4道关卡,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

  那么干粪怎么收集?跟小区类似,园区安装了两个“垃圾桶”,即猪粪收集装置。这两个绿色桶,若不装卸干粪,是完全封闭的,几乎没有臭味。垃圾由养殖户统一装运至“垃圾桶”汇总,每天有专人来收。只需在遥控器上按下开关,“垃圾桶”就会自动倾斜,直接将干粪倒入清运车,运往有机肥料厂。

  至于死亡生猪,则由专业收集人员常态化收集至该村死猪中转站,集中存放在温度为0-5℃的冷库内,以防止腐烂发臭,最多过3小时,死猪就会被运往石门镇恒生动物生物处理厂进行处理,确保死亡动物得到有序、规范无害化处理。

  另外,园区还有“物业”,聘有3名专职管理人员,对园区内日常工作和设备的正常运营进行管理。

  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治污,散户入园的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模式,值得期待。

绿树掩映下的猪舍。实习生陈昊/摄

园区安装的两个“垃圾桶”—猪粪收集装置。实习生陈昊/摄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散户 生猪 猪舍 园区 平方米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