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冯杰:抗战史的民间书写者

2015年08月15日 13:42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胡适曾说过:“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冯杰就用自己的闲暇,在波澜不惊的生活里找到了一种存在感。

  今年38岁的冯杰,是桐乡中良工贸公司一名负责销售配送的职员。从1995年起,他一头扎入抗战史正面战场研究,从此一发不能自拔。20多年来,从阅读大量抗战纪实史料,到自己尝试书写抗战史,如今自学摸索到了一套历史研究的方法,慢慢敲开了真相大门。

  现在,其文频繁见诸于《国家人文历史》、《凤凰周刊》等著名杂志,并在《团结报》、《世界军事》开设专栏,撰写《烽火边关》、《漓江烽火》等多部专著、合著,共发表文字100多万字。

  但冯杰取得的这些成绩,在圈外一直是悄无声息的,直到在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个大环境的渲染下,冯杰和他的作品才为更多人所知。

  孤独的正面战史研究者

  冯杰没有经历70多年前那炮火纷飞的岁月,但从爷爷外公零散的纳凉故事中,从小知道那是中国变革的时代。“1937年,爷爷在杭州亲眼看到中国军队打下了日本人的飞机,长大后才知道这是著名的笕桥空战。外公那时在四处逃难时,遇到过国民革命军62师,那是支骁勇的军队。”这是抗战留在幼年冯杰心中的依稀记忆。

  小学一年级时,电影《血战台儿庄》一下子俘获了冯杰的心。“男孩子都有点英雄主义,这本电影有别于以往游击片。整齐划一的服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太震撼了!”后来,冯杰才知道,抗战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冯杰坦言,自己从小到大资质平平,在人群中是最易被忽略的一类。“读书时除了历史一枝独秀外,理科老早就不及格了,所以上大学是无缘了,只能进入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身边有不少人在混毕业证,但喜欢武器和军事的冯杰开始有意识地看有关抗战正面战场的书籍,那是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

  一开始,冯杰接触的是抗战纪实文学,看着看着就觉得不过瘾。“文学是对已研究的学术进行加工而成,我更推崇原汁原味的历史,学术研究更具前沿性。”别人看来实在枯燥乏味的学术文字,冯杰却乐在其中。

  那时,冯杰订阅了《抗日战争研究》和《民国档案》,至今在桐乡找不到第二个订阅户了。除此,就是疯狂地买书。他可以为买一本旧书倾其所有。现在他的书房藏书有1800多册。“时间和内容范围挺狭窄的,就是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0多年,但只要大陆公开出版或者涉及抗战正面战场的史料,基本上我收全了。”

  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冯杰一直觉得挺孤独。“因为身边没有这方面的同行,放眼嘉兴也没有一个。”直到2002年,互联网走入了百姓生活,冯杰才发现,全国这些冷门爱好者还是能凑几桌的。

  那时,冯杰会在BBS上放一些自己写的关于军事、兵器方面的帖子,和全国的正面战场的研究爱好者探讨。没曾想,他的帖子引来一些军事杂志编辑的关注。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冯杰的文字第一次出现在了专业刊物上。《铁甲荡寇——国民党陆军装甲兵团沪宁抗战记》发表于《军事历史》上。

  这之后,《国际展望》、《战场》乃至台湾的《中国战史》、香港的《凤凰周刊》都能频繁见到冯杰的名字以及他的学术研究、人物记录、武装设备分析等。

  写史要有符合时代的史观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冯杰又是特别的年份,一来为更多人熟知,二来在抗战文史写作上大获丰收。他笑说:“特别巧合,我研究生涯的转折点都和抗战胜利的重要节点碰在一起,或许注定我要走这条路。”

  今年,《世界军事》杂志为其开设了“镜头里的战争”专栏,涉及抗战时期的外国顾问和军事援助;在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开设了专栏“英烈录”。另外,刊发的《蒋介石与“一·二八”淞沪抗战》等3篇文章被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网站全文转载,这给了冯杰极大的信心。“要知道这是非常权威的文史网站,能引用我一个业余爱好者的文章,这是对我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的肯定。”《凤凰周刊》和《国家人文历史》刊发了冯杰撰写的《1944:泥潭中的汤恩伯》、《豫湘桂战役中的空战》等文。最近一篇《中国战时首都为什么是重庆》是冯杰近期最满意的一件作品,由此也引来了更多约稿。

  这些年,冯杰撰写文章的脉络也在发生变化,原来会关注武装设备、人物、战争,现在更注重从政治层面分析,这与其不断充实的知识量有关。

  因为写稿任务重,冯杰每天都会安排自己至少写1000字。和写普通文学作品不同,他每写一个字都要考量严谨性真实性。而要写好,又必须有独立的史观,也就是说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观点。

  冯杰举例,之前业内关于正面战场的书写很容易流于“革命史观”,一下就给人物和事件定性,以结果倒推动机过程。“我尽量设身处地站在当时的处境去考虑问题,赋予更多的同情和理解,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面貌,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冯杰说,这也是他的作品能在业内引起关注的重要原因。

  在自己的小宇宙不断释放能量的冯杰,只要谈及抗战正面战场,便神采飞扬、字字珠玑,但他坦言私下实在有些乏味,没有其他爱好,工作上也无突出表现。

  随着今年一下子加大的撰写任务,盘旋在工作和兴趣之间的冯杰越发觉得无奈。“时间真的不够用。”冯杰偶尔也会心生“如果自己是个专业研究者该多好”的感慨,有专业研究人士所处的学术氛围、有大把扑在研究上的时间、有搜集资料的经费。

  回过头来,冯杰也自嘲:如果我真是体制内的人,或许也不能一直保持这么大的热情。接下来,冯杰还有一系列的专栏约稿要完成,书籍《陈诚传》也在撰写中。

  冯杰一直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趣并有意思的事。“书写的重要在于将尘封的过往挖掘出来,这样,历史才会活起来,人们可凭阅读铭记过去,审视现在,并洞烛未来。”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战史 正面战场 撰写 胜利 专栏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