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容园竹刻情

2015年07月13日 09:16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叶瑜荪

  王世襄先生是文博大家、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研究员,也是竹刻学研究的权威。我在学习竹刻过程中,最早读到的,即是襄老的著作,他是我实质上的竹刻老师。但自1979年我学习竹刻,到1989年,虽已刻了十年,仍不敢去找襄老认师门。主要是自认为功底尚浅,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去见他。再者,我也知襄老涉足领域很广,一定很忙,不应轻易去夺占他的宝贵时间。

  然而,未曾料到的是,襄老先写信来找我了,这很让我受宠若惊。

  1987年1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竹木牙角器》分册,为朱家溍、王世襄所编,我于1989年1月买到此书。在襄老所撰写的《竹刻总论》注释中,我了解到了《竹刻艺术》一书已增订再版为《竹刻》。但各处寻找,仍买不到再版的《竹刻》。巧的是,我在《徽学会会员通讯录》中,见到了王子野先生的通信地址。王子野是出版家,恰是《竹刻艺术》一书《序》的作者。我便写信给王子野先生,说明我是竹刻爱好者,并附去几枚竹刻拓片,希望他告诉我何处能买到《竹刻》一书。

  1990年3月,我收到了王世襄先生的来信。原来,王子野先生收到我的信后,非常高兴“发现”了一个刻竹新手,忙将信转到了王世襄先生手中。襄老的来信,给我以极大的鼓励:“深喜治竹艺苑又多了一位健者。”由此,开始了我与襄老的联系。

  不久,襄老代为联系,帮我求得香港艺术馆编印出版的《中国竹刻艺术》上下两巨册。1992年4月,王子野先生让其子带我去芳嘉园拜见了襄老。1994年12月,襄老应邀去香港作《古代主要竹刻流派和现代竹刻家》报告会,专门带去我的三件作品作观摩之用。

  我虽非专业竹人,但自1979年学刻至今,36年从未间断。为传承文人竹刻,从一人独行到近十几年来的结伴而行,在竹刻艺苑已有不少同行者。除了嘉兴竹林的陈淇青、海宁的吴秋涛、桐乡的陈建新、秀洲的朱祖宏外,2006年,又增加了内子秋明玉。

  明玉退休于桐乡市工艺美术公司。2005年,她被查出乳腺癌,经历了手术和化疗,2006年尚在康复期内。此时,她便向我提出了重学竹刻的想法。早在1996年春,趁我应邀去新加坡办展之机,明玉曾奏刀试刻过两件作品。我一向认为:“因人刻竹竹刻人。”在雕刻竹子的过程中,竹子也在雕刻着人,使刻竹者的性格、性情和审美情趣也会发生变化。明玉如能学竹刻,就可沉浸在刻竹乐趣中,远比一天到晚记着自己的病情更好,利于健康的恢复,故我支持她学刻。

  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明玉的竹刻终于渐入堂奥。每刻成一件,就能让她陶醉在成功的欣喜中好多天。抚摸着自己的作品,明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用它们去报谢曾经关心、帮助、医治过自己的朋友们。

  吴蓬是同样从石门走出来的艺友,当年,他专程从北京回来探望过明玉。明玉想用自己的竹刻作品回报吴蓬,并请他指导。我听后,建议道:“蓬兄是画家,刻别人的画稿送他不适宜。刻他的作品送他,更合适。”于是,我帮明玉从1991年香港出版的《吴蓬画集》中选了一幅《秋鹤凌空》墨竹图,刻成一件臂搁。2008年秋,趁吴蓬回乡,将臂搁送到了南浔蓬岚阁。

  吴蓬初见明玉竹刻,非常惊喜。同时,也为她身体康复如前、竹艺又有如此成绩而高兴。为支持和奖掖明玉的竹艺发展,吴蓬嘱咐,除墨竹外,其他如兰花等,可多选刻他的画稿。作品刻成后,如无人求购,他全部要。

  得此鼓励,明玉刻竹更勤,技艺益进。竹刻题材亦扩展到了历代书法和丰子恺漫画等内容。丰一吟前辈见后,为其题“秋竹玉韵”四字。《嘉兴日报》、《海派文化》等,还刊介了她的竹刻,其作品还入选了“2010为世博喝彩工艺美术精品展”。

  今天的容园,因结缘竹刻,而得吉祥止止、康乐融融。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