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北院门小吃街走笔

2015年07月01日 08:29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庄丰石

  大年三十夜,登上火车奔西安,只为追寻渐行渐远的年味儿。

  甫一到地,千年古都的年节氛围果然不同凡响,夜景尤为壮观,大街两旁,小巷深处,古城墙头,高楼穹顶,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不夜天,街面上人群熙来攘往,好不热闹。一行人不由得也汇入喜庆的人流之中,一同品咂年节的滋味。

  有名的北院门小吃街就在住所附近,当然是首站必访之地。穿过两条马路,途经简朴的西安市府大院,小吃街就在眼前。放眼望去,大年初一晚上,人流如潮,古色古香的街道两旁高张汽灯,锃瓦明亮,虽是西北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但店铺门口的人气、各色食物烧煮的热气,节庆里的喜气,氤氲而起,寒气早就走得无影无踪了。

  赶紧地,三步并作两步,一头扎进去才对。

  久闻西安羊肉泡馍的大名,自然就要找一家名店尝鲜,临出发之前,早已做好了“功课”,那里有家“老孙家羊肉泡馍”,网友多加好评。时空流转,此刻站在店前,瞧得一块金字招牌在汽灯明晃晃的亮光中熠熠生辉,店堂内外挤满了食客,人声鼎沸,肉香阵阵,香远溢清。好不容易在伙计的安排,觅得楼上一个雅间,十几号人团团围坐在桌边,翘首以待。不多会,伙计们陆续端上一个个蓝边大海碗,碗里盛满了掰碎了的白馍,外加一碗羊肉汤,汤汁乳白,内有羊肉、粉丝、香菜之类的食材,赶紧把肉汤倒入大海碗里,使筷子上下搅和,待自觉拌得停当,才一口一口送入嘴里。

  刚吃一口,心想不对啊,怎么送上来的全是掰碎的馍呢?吃羊肉泡馍最讲究的是,细细地掰馍,掰得越细巧越见功夫,可我们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尝试一回了。是不是店家见我等神色,乃外地游客而为我等着想,直上碎馍,料想我等也掰不得一手好馍。后下楼一看,好多桌子上得都是如枣核般的碎馍,一问才知道,可以自己掰馍,坐下来,神定气闲,一块馍掰得细细匀匀,再入羊汤拌食之。可大多人嫌麻烦,直接点了掰好的碎馍,于是乎,食羊肉泡馍之中最具神韵的一步被省略而去,不免遗憾。不过我等外乡游客,原本也不会掰馍的种种手法与讲究,端一大碗碎馍,再倒入羊肉汤而食之,也算是不枉此行,以后即便是吹牛,也好多一套谈资。

  据传,牛羊肉泡馍食法源自于夏商时的牛羊肉羹,此后,一直享有盛誉,北宋苏轼有诗云: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说的就是此味。当今大作家贾平凹先生也说,关中最爱吃的,也是最能吃的,却是牛羊肉泡馍,此饭是关中“国饭”,入秦不吃牛羊肉泡馍,犹如进京不吃北京烤鸭一样,将为人耻笑,终生遗憾。

  呵呵,我等已经没有遗憾了。不过,话也说回来,毕竟是异乡食事,北地口重,我等多不大习惯,边食边佐以糖蒜,才略减咸味。同行的几位小友则是吃到一半,便撇下半碗离席而去,他们平时吃惯了苏杭之地的甜糯口味,北地的饮食自然不大适应。

  下得楼来,店堂里依然是人头攒动,鱼贯而行,灶上大锅里羊汤热气腾腾,在入夜的寒气里,犹显得暖意融融。

  吃罢泡馍,继续一路向南,沿街四顾,寻觅自己心仪的美食。常自忖虽是南方人,却生得北地人的食性,钟情牛羊肉胜于时蔬河鲜;怎奈在南方,鲜有机会尝到真正北方口味的牛羊肉。此番来到这里,定要一饱口福。只见前头灯火明亮处高悬一大块金字招牌,大书“老铁家清真腊牛羊肉”,脚下自然就迈不开步了,吩咐同游,稍候片刻,待我上去打探一番。走到店门前,偌大的案板罩一大玻璃柜子,里面一大堆煮得的牛肉,加了红曲,牛肉肌理愈发清晰,块块坚实饱满,这不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境界嘛!用手指着一块,戴着白边小帽的店家为我称了分量,又帮我切好,扯过一张油纸包好递给我。拎着纸包归队,或问,还吃得下吗?回答:夜宵。其实,他们哪知其中真味?闻说庚子事变,西太后避难西安,一日坐御辇经城内桥梓口坡道,闻香停车,问:何处美味?答:铺里煮肉。便垂涎欲滴,命人买来,尝之大喜,后赏金字招牌“辇止坡”,辇止坡的肉就是腊羊肉,回民的清真做法,自有肉烂香浓之口感,当年太后闻香可以“辇止”,我等后世升斗小民,亦可“步止”啊!

  至于回到宾馆,四人买得当地好酒,添酒回灯重开宴,摊开纸包,大块吃肉,大口喝酒,颇有行走江湖的豪气,这是后话。

  除了羊肉泡馍与腊牛羊,陕西肉夹馍的名头也是响当当的;其实嘛,应该叫做馍夹肉。以前在华东师大后门的枣阳路上尝过,是一家陕西乡党开的小摊,味道挺不错。而今在小吃街的一条边巷里得遇一长排的肉夹馍摊子,再作一番品尝肯定是免不了的。大锅里翻滚着油花花的肉汤,肉香阵阵飘散,择一块肥多瘦少的大肉,店家在大砧板上“嗒嗒”地一通切,那砧板整个儿就是一个原木桩子,粗厚如秦地汉子,壮实有力,案色深黯,想是年代不浅。切得肉后,他从大篮里抓过一个白馍,横肚一刀,深约七分,似乎为馍割出一张大嘴,再用刀往砧板上顺底一抄,就势将肉夹入馍里,吸足油水的白面馍,伴着肉香,咬一口,滋味实在了得!说是外地妙龄女子,束腰节食求苗条,来到西安,驻足于一家肉夹馍前,踌躇半晌,馋涎欲滴却不敢吃。店家见状,取一白馍自夹之,吃得满嘴流油,说,我每日吃此肉夹馍五六个,已过五十载,胖不堆肉,瘦不现骨。女子连走了多家店铺,发现主人个个精干,于是便大开“杀”戒。呵呵,如此求苗条的女子自是不怕,我们这些已经发福人士又有何忧呢?人道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就是这个道理。

  要说买卖全凭一张嘴,此言实在。吆喝的名堂层出不穷,足见功夫。这不,走到巷口,烟熏火燎之中,就有两个瘦小伙子摆开了场子,长条形的炭炉上搁满了肉串,一个小伙子不停地翻动肉串,另一个则在切肉,肉切得四四方方,肉嫩质鲜,好不诱人!身旁的一个电喇叭里放着欢快的舞曲,翻肉串的小伙子来回走动,边走边扭胯晃腰,自是与音乐的节拍丝毫不爽,手中翻动的节奏也是如此;切肉小伙笑意盈盈,手中刀起刀落,原来也和着那节拍呢!火旺、肉香,舞美,一时间吸引了不少食客。我们当然也要奋勇鼓先,几大串烤得嗞嗞冒油的肉串在手,在热力的鼓动下,香气尽情绽放,好,正宗的西北风味,得之于心寓之于相视一笑。

  继续我们的美食寻踪,同行的几个小大人眼尖,发现前有一摊,上挂一幡“羊大骨”,旗幡招展,送过来阵阵香味。赶紧挤过去一瞧,只见偌大的一口铁锅架在炉上,炉火通红,熬得锅内的浓汤翻滚,时不时露出几根大骨头,汤色如奶,洁白醇香。店家见有小孩子来了,赶忙招呼生意:“来,小孩子来一根羊大骨,补钙长个儿啊!看着小孩子们巴巴的眼神,于是四个小孩人手一根,握在手里,好长的骨头哟!店里的伙计又递过四根吸管,来,来,用管子,小心别烫着啊!小孩补了钙,我们也要跟上啊,凑过去也轻吮一口,早已熬成油汁的骨髓入口鲜香,淡而有味。嗨,回民朋友们还真会做生意,羊身上全是好货色啊!

  一圈逛下来,边吃边走,边走边吃,个个人肚子撑得滴溜滚圆,打道回府,一路沿着巷子往回走,但见前面店门前竖一个油腻腻的招牌,上曰:酸汤饺子。想不到某老友食兴尚浓,提议每人再来一碗,我们是连连摆手,眼里看得,肚子里装不得也。可他赖着不走,瞪圆眼睛,说,大名鼎鼎的酸汤饺子怎么可以不尝,既来之,则尝之。好吧,最后折中,商量结果是来两大碗,每人尝几个,一尝,够酸够劲,也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初尝之下,还真有点不习惯,但等到转过味来,余味悠长,尤其是那碗黑黝黝的汤底,怎一个“酸爽”了得!

  仔细算算,这一路走下来,除去品尝到的几味小吃以外,眼里搜罗到竟不下三五十种,什么镜糕了、豌豆黄啦、冰糖红枣银耳梨啊、黄桂柿子饼啊,凉皮凉粉啊,粉蒸肉,大油饼……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一路看得过来,眼睛也瞧“饱”了。不过,也有一样遗憾,就是著名的“春发生葫芦头”没有尝到,有这家店铺,可惜大门紧闭,春节期间暂停营业。否则,这历史悠久的“葫芦头”肯定也是不会放过的。或问,何为“葫芦头”,即猪大肠也。此物也是西北一大名吃。据传,唐代药王孙思邈在长安城内一家专卖猪肠的小店吃“杂碎”,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多,问到店家做法,知其制作不得法。遂告之窍门,留药葫芦供店家调味。从此,该店所售杂碎一改旧味,香气四溢,顾客盈门。店主人为了感激孙先生,特将葫芦高悬门口,渐渐地,葫芦头便得其名。

  走完这条街,不禁让人感慨:秦汉故地,大唐气象,于大且不说,就于这林林总总的小吃名堂,便可以看得传统文化发源地之大不同啊!

  再说这“北院门,它就位于西安城最繁华的鼓楼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华门。清代时,与此街南口相连的竹笆市以西是陕甘总督部衙门,此衙门俗称“南院”;与之相对,位于此街北口的陕西巡抚衙门则被称为“北院”,“北院门”因而得名。而自解放初始,西安市人民政府一直位于北院门街北口,简朴大方的办公楼在热闹的北院门街映衬下,低调宁静。

  现在得知,西安市府大院已迁至北边的新址;而北院门小吃街相信依旧热闹非凡,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不断前往品尝,品尝文化,品尝历史。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