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爷爷的身份证

2015年06月29日 07:30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王利明

  我爷爷1905年出生,1976年去世。他没有赶上使用新中国身份证的年代,但他的一生当中,曾有三张表明身份的证件,它们是“良民证”、“中华民国身份证”及新中国时期的“选民证”。

  1937年,日军入侵崇德。从此,崇德人民陷入到近八年的水深火热苦难生活中。日伪军为了强化对老百姓的残酷统治,实行保甲制度,并强令每个老百姓都必须领用“良民证”。我爷爷是制衣的裁缝,经常出门,为了确保外出时的安全,不得已办了“良民证”。

  在日伪统治的黑暗年代,爷爷被逼迫着拿上了“良民证”,可是,这样的“良民”依然差点丧命在鬼子手上。我小时候,总听他讲述这些惊险的遭遇。

  1941年初夏的一天,爷爷吃了早饭,去田里察看稍早时候栽种的水稻长势。没想到,他穿过门前的竹林拐弯后,迎面碰到了一队从卢母桥过来扫荡的日伪军。这股敌人有三十多个伪军、八个鬼子兵,爷爷来不及躲避,被他们捉住了。他们要爷爷带路去朱家木桥,爷爷只好带着他们前往相距三四里路的目的地。到了朱家木桥,日伪军又捉了三个农民,让他们四个人再带路,去南日一个叫田上头的村庄。

  日伪军出门扫荡时,对经常出没在亭桥、南日一带的国民革命军62师非常顾忌,所以,总是让老百姓走在最前面,伪军走在队伍的前端、后段,鬼子则走在队伍中间。为了避免受到抗日部队的伏击,日伪军的队伍拉得很长,分得很散。

  鬼子的队伍,就这样在乡村小道上战战兢兢地慢慢行进。到达田上头时,已经接近中午了。日伪军包围村庄,四处设岗,派人到村里抓鸡宰杀,还让我爷爷等几个人去田里替他们挖芋艿来烧煮。折腾很久后,日伪军吃饱喝足了,有个鬼子兵对着我爷爷叽里咕噜喊起了话。爷爷听不懂,就傻傻地站着,那个鬼子看他没反应,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就冲了过来。这时,伪军队长抢先过来给了爷爷几个耳光:“太君要你的火柴!”爷爷没敢出声,忙把放在身上抽旱烟用的火柴给了他。

  谁知道,鬼子拿了爷爷的火柴,去村子西面的人家屋里放起了火,烧毁了三间房子。

  午后,日伪军向南扫荡,迂回到亭桥后,沿北沙渚塘退回崇德。走过一处田野时,鬼子看到在几十步远的蚕豆地里有一个正向他们张望的农民,一个鬼子举枪就打,农民应声倒地。日伪军来到亭桥北面的石桥时,碰到村里一个聋哑迟钝的人,鬼子搜查时,见他手上没有老茧,便硬说他是“支那兵”,把他推进了河里,并开枪打死。看到日本鬼子这么残暴,我爷爷他们四个人被吓得魂不附体,浑身发抖,想逃却不敢跑。

  那时,刚好是黄梅天,日伪军行军到亭桥北面的油坊时,天气突变,雷声隆隆,暴雨骤至。日本鬼子争先恐后躲进了油坊,伪军队长对我爷爷等几个百姓使了个眼色,他们趁机钻进墙角旁的小弄,冒着雨,沿着田野小道逃掉了。

  如果没有那场暴雨,爷爷他们几个人这次很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日伪军总是把抓来的老百姓带回崇德据点,让他们做苦力,其中,很多人累死在了里面。

  爷爷被日伪军带走后,家里人慌得乱了套。当时,我爸爸9岁,姑姑7岁,叔叔4岁,就奶奶一个大人,她提心吊胆,不知所措。隔壁爷爷冒险去朱家木桥打探消息,谁知,那里的人同样也是担惊受怕,除了等,别无他法。而且,不时还有“坏消息”传来,说被抓去的人耳朵被割掉了、鼻子被割掉了等等。出现以讹传讹的消息也难怪——那时,日本鬼子残杀无辜老百姓的事,经常发生。

  当爷爷冒着风雨、脸色发青、浑身发抖回到家时,家里人无不悲喜交加。奶奶的第一句话则是:天上菩萨保佑!

  此后,爷爷再也不轻易出门了。如果真的有事要出门,他也尽量走乡村小道,以避免碰到日伪军。日本人投降后,爷爷当即把那张令人耻辱的“良民证”烧掉了。

  1947年,爷爷做了“中华民国”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全称是“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白色底子,铅印的字体。证件上,标明了浙江省崇德县,爷爷的姓名王子荣以及出生年月,号码是“崇登字第10896号”。身份证还标注了颁发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八月”。“证明长官”栏里,盖有虎啸乡乡长顾柏祺的篆体私章。家属栏里,则填写着:妻子倪云生,子栈庆,次子有庆,女四娥。栈庆是我的父亲,后来更名为寨庆,有庆是我叔叔,四娥就是我姑妈。住址写的是虎啸乡,“行业职位”是“衣、自耕”——表明爷爷是一个制衣的裁缝。

  据《崇福镇志》“大事记”记载:民国37年9月,发出国民身份证6820张,尚有200余张未领取。这里记载的,大概是后来几次发放身份证的情况。“中华民国身份证”显示了抗战胜利后崇德百姓生活相对安定的状况,也标志着普通人的生命有了相对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村埭划属卢母乡。后来,行政区划又有变动,归属了留良乡。1961年2月,56岁的爷爷作为选民,参加了留良乡选举委员会组织的选举,真正成了有身份、有合法权益的人。

  曾属于爷爷的三个证件,“良民证”烧掉了,“中华民国身份证”和之后的“选民证”,被爷爷奶奶保存了下来。毕竟,这两个证件都有各自的纪念意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