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龙翔街道杨园村:激活家庭细胞,构建幸福和谐新村

2015年06月10日 09:18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撰稿 宋彬彬 通讯员 顾琴琴 图片由杨园村提供

  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桐乡的一个个自然村落逐步集聚,原本七零八落的民居开始聚集起来,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组织格局,村民们住进别墅,一个个社区开始成型。拆掉昔日的旧宅,很多人家田地也流转出去,赤脚种田的农民如今穿着皮鞋凭票领粮,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改变。

  如何引领农民向市民身份的真正转变,这成为桐乡许多乡村治理工作的重点。在龙翔街道杨园村,依托两分两换85%以上的村民实现集聚,村庄土地大部分已经流转。在“三治”工作推动下的星级文明家庭评创活动,注重激活家庭细胞,同时弘扬杨园先生等历史人物的模范作用,以文养德,全力构建一个幸福和谐的新社区。

  村庄名片

  杨园村位于桐乡市区北侧,龙翔街道西部,炉安公路东西横穿全村,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20个村小组,全村总户数为836户,总人口为3164人。近年来,杨园村坚持以“两分两换”农房集聚工作为重点,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社会事业和经济,各项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近年来荣获“省重点培育示范中心村”、“嘉兴市生态村”等称号。“大运河畔,杨园故里”道出杨园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走进村里听故事】

  一颗星激发村民自治动力

  去年3月,龙翔街道“星级文明家庭”评创工作在杨园村拉开帷幕。杨园村皂荚树下小组杨坤泉户是首批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动态评创的家庭之一。在小组召开的家庭代表会议上,每家每户均开展了自评与互评,经村级评创委员会终审,杨坤泉户只评到了“两星”。

  对于这样的结果,杨坤泉显得“很不甘心”。杨坤泉主动找到评创委员会问个究竟。原来,杨坤泉户“两分两换”后在新丰北苑建了一幢占地12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房子建成后曾出租给他人作为小作坊使用。后来,房子不出租了,但在房前屋后留下了一些生产垃圾,村里保洁人员多次提醒他自行清理,但效果不明显。

  “一颗星代表着一层关系,榜样示范五颗星。”杨园村村党总支书记沈晓华介绍,“星级文明家庭”动态评创工作以家庭为基础,衡量的是家庭成员、家庭与邻里、家庭与社会以及家庭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应创建“四好家庭”、“平安家庭”、“公益家庭”和“绿色家庭”,达到条件的给予挂星授牌。

  杨坤泉户在组内的自评互评的成绩还不错,却被这些垃圾拖了后腿,无法拿到“绿色家庭”这一颗星。在评创委员会挂牌后,不甘“低人一等”的杨坤泉动员全家清理了垃圾,并主动邀请评创委员会实地检查。后经大家集体商量,杨坤泉户终于挂上了三星级文明家庭的牌子。杨坤泉表示,要督促家人做得更好,挂更多的星。

  以一颗星激发村民自治动力,这只是杨园村村民治理创新手段的一个方面。借助桐乡市“三治合一”社会治理模式,杨园村还开展了“三堂一馆”规范化建设,相继建起了务本堂、合议堂、正义堂以及法治茶馆,有序解决集聚后村民的各类诉求。

  在正义堂内,这里展览了村内的优秀人士、优秀共产党员、文明家庭等先进个人和事迹,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走进务本堂,里面不仅陈设着许多农耕作业的设备,还有许多与杨园先生有关的展示,力图向杨园的村民呈现一个入祀孔庙先贤的道德学问,并仿古设置了一个小型私塾,俨然一座人文道德教育基地;而在合议堂,透过墙上张贴的一张关于“新丰南苑与杨园路路口设置问题”的会议记录,村民议事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大家争锋相对的激烈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就在这个议事的背后让村民治理得以有序;来到法治茶馆,邻里纠纷、婆媳不和、法律咨询等诸多难题,都可以在这里和谐融洽地处理。

  以名人文化、运河文化为底色,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村

  杨园村,坐落在运河之畔,以杨园先生而得名,它的每一步发展都印刻着名人文化与运河文化的烙印。

  沿着湖盐线往乌镇而去,途中便遇红杉邨,这个坐落在杨园村内的3A级景区,因遍地种有红豆杉树而得名,短短7年时间,从一家小庄园变成了占地400余亩的景区。开发出了农家作坊、田园野趣、红豆婚庆等八大主题功能板块,成为我市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配套设施最齐全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

  红杉邨可谓将杨园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在景区内有一座杨园先生纪念馆,它成为支撑景区发展的灵魂,杨园先生纪念馆采用老式四合院样式,墙门堂、马头墙、石板天井、假山、观音斗屋顶,古色古香。四周有大小树木环抱,正厅陈列杨园先生生平介绍,《补农书》简介,杨园先生故地“农事考”,左厢房陈列农民农耕的农具用具,如石臼、臼拄、磨子、磨坊、纺纱车、织布机、蚕具、牛耕农具、土巢丝车、水车、风车、碾米笼等。右厢房陈列龙翔街道(炉头镇)的沧桑巨变,是青少年学习教育的好地方、人文观光的好去处。

  杨园村挖掘先生在“读耕、塾师、交友”等方面的历史故事,讲述先生“由凡入圣”的生平,倡导先生“厚德崇文、博爱向善、躬行实践”的精神,承继先祖,警醒后人。去年10月25日,在纪念张履祥逝世340周年座谈会上,由桐乡市名人研究会编撰的《张履祥诗文选注》一书正式面世,共分为“诗选”、“文选”、“训子语”、“补农书”、“附录”五个部分。

  沈晓华饶有兴趣地介绍说,杨园先生是嘉兴历史上入祀孔庙的三位大儒之一。先生“立身端直,律己极严,勤劳俭朴”的个人品德几百年来受到世人尊崇。近年来,村里通过修建杨园先生衣冠冢、杨园先生纪念馆,修复杨园先生墓园、举办学术论坛等,缅怀先生伟绩,弘扬先生精神。

  杨园村旅游资源丰富,以杨园先生张履祥为主的名人文化和京杭运河文化赋予这里丰富的文化底蕴。运河之畔、金牛塘两岸,历史上曾有双桥帆影、钱店野渡、九里松涛等八景和杨园隐居等名胜古迹。沈晓华表示,依托这些人文历史资源,杨园要努力打造运河畔的一个历史文化旅游特色村。

  【最美人物】

  黄柏良:照料妻子二十余载,向世人诠释何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黄柏良是杨园村一名普通的农民,现从事道路保洁工作,他与妻子费雪连结婚以来一直互爱互助,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和谐幸福家庭。但是二十多年前,妻子费雪连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噩耗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和谐却没有打破这个家庭的幸福。

  从知道妻子病情的那天开始,黄柏良坚强地担负起照顾妻子、教育儿子的重担,支撑起这个家。妻子生病以来多次住院,每次黄柏良都是亲自去医院照顾,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四载寒暑,各种艰辛冷暖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可是他从来就没有在妻子面前抱怨过,反而是更加细心地照顾妻子。在家的妻子已经无法正常生活,经常性地开关门,不正常的焦躁让黄柏良非常担心。妻子每天的用药都是黄柏良亲自准备好,早上7点、下午3点、晚上10点,不管当天黄柏良在哪里工作,他总会按点回家,给妻子喂药,日复一日,从没有间断过。

  妻子费雪连生病以来一直在家休息,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帕金森综合症并没有得到痊愈反而更加厉害,并且由此引发的精神混乱也更加厉害,有时候一年需要住很多次院,经医院鉴定,妻子费雪连的精神残疾达到壹级,病发严重时生活无法自理。二十多年来,医疗费已经不计其数。

  黄柏良还一个人照顾着5亩地,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为的就是给妻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现在的医药费都是儿子媳妇出的,我也想给他们减轻点负担。”黄柏良欣慰地说,儿子媳妇非常孝顺,农忙时节做木工的儿子就减少工作量回家照顾妈妈。10岁的孙女也乖巧、懂事,每次周末从学校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奶奶的床前。

  二十多年照顾一个特殊病人,黄柏良的生活无疑是艰难的。但正是因为对妻子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他坚强地走了过来。正是他的这份坚守和不离不弃,用行动向世人诠释着何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去年,黄柏良家庭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家庭和浙江省“最美家庭”,并成了桐乡市唯一一个浙江省“最美家庭”。

  【专家点评】

  龙翔街道党委书记张凌云:

  杨园作为省级示范中心村,在推动农房集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上这几年也是可圈可点。特别在杨园新社区,简单的社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农户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后的新需求。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是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好载体,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参与社会治理。杨园的正义堂、务本堂和合议堂是“三治”在农村新社区的生动实践,尽管刚起步,在今后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大运河畔、杨园故里”有历史积淀下来的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乡土文化是农村的内核和灵魂,我们也希望杨园的发展要“留得住乡愁”。

  中共桐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忠伟:

  杨园村因杨园先生故里而得名。借着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杨园村一直传承着先生倡导的“厚德崇文、博爱向善、躬行实践”的精神。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借助全市开展的“三治合一”模式,以务本堂、合议堂、正义堂和法治苑统筹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杨园村也是龙翔街道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率先开展了农村示范点建设,按照可听、可看、可借鉴的原则,将农村党建主要做法和自身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先行探索实施网格党建,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便民利民作用,致力于打造全市基层党建的样板村。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龙翔 街道 黄柏 杨坤 文明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