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染店浜“死而复生”

2015年06月10日 09:07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节虚轩

  这条河,曾经鸭舍密布、臭气熏天,砖块、柴禾、杂物一片狼藉。如今,水清岸绿,景色宜人。

  河叫“染店浜”,长200余米,坐落于建设中的乌镇大道东侧,隶属乌镇新翁村南村组,沿河栖居着42户人家。

  上世纪70年代初,罱泥是染店浜一道“风景”。每年隆冬,生产队都要把沉于河底的流质污泥捞上来,浇在青苗上,增肥又防冻。村民找来两根长竹竿,下端扎成剪刀叉,底段装上网夹,便成了罱泥的工具——罱泥夹。为了让船舷靠近水面,便于泥夹拖入船舱,几个人踩在船舷的同一侧。先用力将网夹直插河底,双手各握住一根竹竿,一张一合,使网夹在河底移位,夹满河泥后两竿合拢,借助水的浮力将罱夹拖进船舱,松开合拢的竹竿,水河泥“哗啦啦”一下流进船舱。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当黑鱼、河蚌、汪刺、鲈鱼、甲鱼等随污泥一起罱上来时。

  另有一伙人,搭了长长的跳板,用装有长柄的舀子,把河泥从船舱里舀出来,放进桶里,坡岸上站满了人,一桶一桶递上岸,把污泥慢慢“接力”到需要的地方。田地较远的,只能用扁担挑开去。

  罱河泥是个集体活,重力活,需要多人搭档。随着土地承包到户,村民干农活,各归各。乡镇企业崛起后,留在家里的劳力减少。罱河泥便成了“过去式”,罱泥夹渐渐消失了,河床慢慢抬高了,船开不进浜里去,后来,船也看不到了,有的早已沉入河底,有的按规拆解。

  染店浜虽然与外河连通,但事实上是一只又黑又臭的“死浜兜”。因多年不疏浚,杂物逐年堆积,河床日益增高,不能有效流通的河水,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村民大多觉得,往脏的地方倒垃圾没有羞耻感,他们望河兴叹,一边指责河道严重污染,一边依然往河里倾倒垃圾,这似乎成了恶性循环。

  是什么让染店浜“死而复生”?

  去年春夏之交,乌镇全体政协委员视察染店浜时,看到如“染缸”一般脏的浜,纷纷表示心意,现场捐款两万多元,还与村民代表和镇治水办共商染店浜整治方案。

  “五水共治,全民同行。”新翁村响应政府号召,对染店浜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整治,清理垃圾26吨,机挖淤泥9391.4立方米,修筑生态河岸,劝拆河边猪棚鸭棚,建设浜底头园林绿地。

  我有幸全程参与和见证染店浜整治,和村干部一起谋划浜底头荒芜地改造,景观设计,绿化布点,刷白一垛墙,画上丰子恺漫画《种瓜得瓜》和《努力惜春华》,歌颂劳动和生态美,教育广大村民自觉治水节水,呵护生命之水。

  远远望去,路边一块景观石上刻着“同心广场”四个红色的大字,点缀着这个绿意盎然的休闲广场,寓意“同心协力,美化家园”。

  四季宜人的景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地方驴友。今年立夏期间,苍翠欲滴的同心广场上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乌镇老年自行车队在这里野炊,上个月,车队王阿姨路过染店浜,被这桃柳相间、鱼儿泛游的乡村原生态美景深深吸引,才有了这一次“乡野之炊”。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死而复生 乌镇 河底 船舱 五水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