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金石入画气如虎 掷笔千花万笔舞——赵之谦花卉四屏赏析

2015年06月01日 09:12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高逸仙

  牡丹图

  款:富贵昌宜。汉镜铭。撝叔。

  钤印:“赵孺卿”白文方印。

  鉴藏印:“曾经钱君匋珍护”朱文长方印。

  紫藤图

  款:绶若若,金紫作。撝叔。

  钤印:“赵孺卿”白文方印。

  鉴藏印:“曾经钱君匋珍护”朱文长方印。

  荷花图

  款:太华峰头玉井莲。以意为之,饰非而已。撝叔记。

  钤印:“赵之谦印”白文方印。

  鉴藏印:“曾经钱君匋珍护”朱文长方印。

  梅花图

  款:印溪三兄年大人属。撝叔弟之谦。

  钤印:“赵之谦”白文方印;“赵孺卿”白文方印。

  鉴藏印:“曾经钱君匋珍护”朱文长方印。

  花卉四屏(清 赵之谦)

  立轴设色纸本245厘米×60厘米

  君艺编号:23-1 23-2 23-3 23-4

  此四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在晚清艺坛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最有力的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个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篆刻上,他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影响着后来的一大批篆刻家。另外,他的诗文、艺术理论著作等均成就卓越,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相比,他堪称诗、书、画、印“四绝”,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然而,对这样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家,后人的关注和研究并不多,钱君匋先生则是研究赵之谦艺术最为身体力行的一位。新中国建国后,最早关于赵之谦的文章,便是钱君匋撰写的。而他收藏的赵之谦137件书、画、印精品,更是珍贵至极,现全部珍藏于君匋艺术院,乃全国各大博物馆馆藏赵之谦作品之首。从本周起,笔者将陆续为大家一一介绍。

  赵之谦,1829年~1884年,初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号冷君、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他出生于绍兴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从小刻苦好学,尤好研究汉儒经学以及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他的花鸟画一开始受恽南田影响,设色艳丽,用色重于用笔。他三十岁以后,绘画逐渐进入成熟期,三十四岁时为其艺术转折点。这在他写给友人秦勉钽的信中亦可印证:“三十年前后,自觉书画篆刻尚无是处,壬戌(三十四岁)以后,一心开辟道路,打开新局……”

  打开新局面后,赵之谦以书、印、金石入画,并融合前人的画风,较之于前阶段,“碑学线条、印章章法、金石趣味”已成为其作品表现的主要手段。此四屏条便是赵之谦后一阶段相当成熟的具有“金石画风”的代表之作。四屏条,每件有近两米五十高度,气势磅礴,一气呵成,用线充满了“以书、印入画”的审美情趣。

  赵之谦的篆书在书法史上成就斐然,对其绘画的影响也显而易见,《牡丹图》中枝干的用线就体现了其篆书用笔特点。赵之谦之篆,以侧媚取势而出新意,这正好可以适应画面的变化和表现物象本身的丰富性。牡丹老杆苍老多结疤,中锋用笔有平滑顺当之弊,而侧笔逆势易得苍老生涩之趣。此作的构图也有特色:巨石的位置几乎占据了画面一半的空间,却并不显得挤迫;石上洞眼内,牡丹杆子依稀可见,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气势。观其巨石、树干的用笔,没有写碑的功夫,如何画得出来?

  其用魏碑、篆隶笔法入画后,作品气局明显扩增,从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荷花图》便是最好的例子。此作,三条莲茎亭亭玉立,两枝自下而上,玉柱擎天,遒劲如铮铮之骨,另一枝打破均衡,穿插其间,似经意又随意,简直妙不可言。最妙的便是那三条接近两米的长线,轻松内敛,毫无张牙舞爪、笔散气滞的勉强之感。八尺条屏中,偌大的荷叶以及荷花也就靠这三条线撑起来,此种力能扛鼎之势,不是一般的书学功底所能驾驭的。画面中另一亮点,是用墨绿的荷叶衬托白荷花方法甚是精到。画面中,舞动成弧形的芦草,毫无软榻无力之感,好一派随风舞劲草之逸!款“太华峰头玉井莲”,语出韩愈《古意》诗:“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古代,传说华山峰顶玉井所产之莲莲杆十丈,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华山”之名也由此而得。赵之谦那两米长杆之莲即源自于此,能不满纸逸气乎?

  四屏中,构图最奇特要数《紫藤图》了:悬崖淡墨巨石似从天而降,突兀在画面上半部,巨石后面串串藤花,片片绿叶琐碎而密集,在赭色藤蔓的穿插下,花、叶逐渐连贯,而大块面的水墨石头也正好整合了藤花和叶子的琐碎,此图好似一件点、线、面的疏密练习作品。画面上部密实,下部空灵,款署底部右角,一行隶书大字,顶住石头底端,颇能压得住脚,亦破了头重脚轻之感。

  《梅花图》最让人玩味的便是用线。其用线金石味道十足,给人以一种苍厚、浑朴之刀感。碑派书风中涨墨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画中粗线得苍厚,细线得骨力。梅花是赵之谦所画最多的题材,他曾在一幅题梅花款中说,“以篆、隶法画梅,则着墨自古。以梅画梅,则匠氏优为之矣。”以梅画梅,不从画外汲取养分而过分强调技法,乃是匠人之行径。而“以篆、隶法画梅”,则是赵之谦在创作上一个优势,当然,篆隶入画,何止画梅!

  此四屏条都没有纪年,依上款“印溪三兄年大人”字样,曾见有纪年“丁卯四月”的一件书法作品,上款有“印溪三兄年大人自清江寄纸索书,即以呈教。弟赵之谦”等字。该件书法作品,也是四屏条,大小与这四屏花卉完全一致。同一上款,同一尺寸,再结合款识风格及所用印章,推定此件花卉四屏应亦画于“丁卯四月”,即1867年,时赵之谦三十九岁。

  赵之谦以正、行、篆、隶四体为这四屏落款,用笔刚柔相济,是那个阶段书法精熟的象征。能在八尺长的宣纸上顿挫转折,运笔自如,非他精熟的书法线条入画而不能为了。

  于是,其笔下无论是两米长荷花杆,或是随风舞动的塘中野草,还是春光里娇嫩欲滴、密密麻麻的紫藤牡丹,无不鲜活而生气勃勃。就连其笔下的石头也好像沾满了春天的露水,氤氲升腾。

  黄宾虹《古画微·金石家之画》中评价赵之谦:“书画同源,贵在笔法……赵之谦字撝叔,画设色花木……皆浑厚奇古,得金石之气。”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也说:“会稽赵撝叔之谦……开前海派之先河,已属特起,一时学者宗之。至是,南田派亦少人过问矣。”赵之谦的出现,为稍后“海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其地位毋庸置疑。以吴昌硕为首的“海上画派”审美格调继承了赵之谦诗书画印融合一体的“金石画风”,在中国近代史上延续了近百余年,至今仍所向披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