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难忘的前珠庙会

2015年06月01日 09:12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赵明煜

  前珠东岳庙,旧称前朱庙,坐落于乌镇东栅外民合村境内。它虽处偏僻的深乡下,但因建筑规模宏伟,殿宇布局独特,香火长盛不衰而远近闻名。

  前珠庙建在前溪支流中的一个岛洲上,“四面环水,西南隅通路出入,地形水法由来天造”(盛爌《前朱里纪略》)。其原名前溪道院,因与道院北面的后朱村遥遥相望,故名前朱。道院大殿、前殿分别供奉东岳、土地两尊菩萨,始建时“规模尚隘,僧道各一”,历元而明“僧道无定,兴废不一”。

  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道院已是“栋宇颓顿,亷隅刓毁,相像剥丧,丹碧摇落,不可以崇瞻敬而福斯民也”(魏驥《重建东岳庙记》)。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里人周霆震延请吴兴法师朱道明来主此院,并广募巨资,重建大殿、前殿、两廊、山门、钟楼、百步桥和东面常住房四进,周围石樨无不星罗棋布,所制醮坛法器亦甲于他处,遂成一境之大刹。天顺六年(1462),前朱道院落成,更名前朱东岳庙,亦称东岳行祠,并刻石立碑,由资德大夫、政治上卿、南京吏部尚书萧山魏驥写《重建东岳庙记》,上虞寿章书。重建后的前朱庙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巍峨壮观,成了桐秀两邑远近闻名的道教传播地,吸引了方圆数十里的善男信女来此烧香拜佛。数百年来,一年一度的前珠庙会香火旺盛,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每年农历二月,东岳大帝生辰举行庙会时,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庙内外的道路和空地上挤满了人。人群中以肩背香袋的老妇居多,还有大姑娘、小伙子等年轻人和前来赶闹市的生意人。河埠头停满了远道而来的烧香船,他们有的来自严墓,有的来自平望,还有的来自吴江、苏州……整个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东岳大殿前是一片可容纳上千人看戏或烧香拜佛的大道场,也是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殿前的大香炉里插满了一束束烟雾缭绕的清香,一长排钉架上插满了冒着火焰的红烛,小道士不时地撤换着刚点燃的残烛,换了一茬又一茬。大殿内,一个个蒲墩上,一批又一批香客相继跪拜,虔诚地拜谒东岳大帝。清代里人盛爌曾作《前朱烧香词》:“家住前朱社院东,晚春游女日匆匆。头棚村舫乘风快,长髻时妆倚日红。钟吼沉沉声断续,炉烟袅袅篆玲珑。三竿斜日争余兴,独我闲吟似野翁”,描绘了前珠庙会香客云集的盛况。

  紧靠山门的古戏台,坐南朝北,面对正面的东岳大殿。戏台四柱落地,台檐四角凌空托起,呈斗拱群螺旋结顶;配有饰物的尖顶高高耸立,由结顶向四角延伸的屋脊向外展翅上翘,整个屋架犹如一个倒扣的喇叭,不但造型美观,而且还起到了良好的聚音效果。每年庙会时,地方上总要请戏班子来演上三天三夜,周边村民无论男女,还是大人、小孩,都开开心心地前往看戏,这里便成人们娱乐、赶集、聚会的场所。

  解放初期,开展破除迷信活动,庙内菩萨神像全被捣毁,前珠庙成为当时民东乡乡政府驻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发起了破四旧运动,前珠庙中所有建筑物悉被拆毁,建筑材料运往当时的民合公社所在地——董家桥,用于建造茧站和木工厂。

  巍峨殿宇立小洲,碧水环流景独秀;几回寻觅已无踪,满目桑林绿油油。去年十一月,我回老家和堂弟一起专程去遗址踏寻脑海中难以忘却的记忆,面对那层层起伏的桑林,感慨万千。回想当年,幼小的我曾跟随祖母去前珠庙烧香,大殿内,东岳老爷那高大的神像面容端庄,令人敬畏;道场上,人头攒动、挤挤挨挨;膳堂楼下,坐在蒲墩上吃斋饭的情景至今仍清晰记得。这座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庙宇经历了近八百年的风雨沧桑,可惜已湮没在无情的岁月之中。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