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水乡小市灵安镇

2015年05月25日 08:49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钟景才 颜剑明

  灵安镇位于桐乡市区之南,320国道旁,现归属凤鸣街道。灵安港横贯镇中,水域广阔,支流密布,北通大运河,南接长山河,是典型的水乡小市。

  灵安镇的得名由来是因为此地原有一座尼姑庵,名灵庵,后因“庵”、“安”音同,人们渐写作灵安。关于灵庵的建造年代,已不可考,但从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可以得知大约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传说桐乡城里有一名美丽的贫家女子,被官府的恶少看中,百般纠缠,欲强迫成亲,女子誓死不从,趁夜深人静之时,孤身一人逃出,逃到现在灵安的地方被人发现,女子走投无路,便跳河自尽。后女子葬于此地,但阴魂不散,经常在月黑风高之夜出来显灵,哀鸣不已,周边村里的人很害怕,纷纷远避。乾隆皇帝南巡,经过桐乡,听说有这样的烈女子,深为惊叹,便赐建小庵一座,作为烈女灵魂寄托之所,名为“灵庵”。果然,灵庵建后,再也听不到烈女深夜哀鸣之声了,附近村落又渐渐兴盛起来。后来,人越来越多,香火越来越盛,到嘉庆年间,便改庵为寺,建了灵庵寺。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经过此地,一把火将灵庵寺烧毁。不久,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灵庵寺恢复重建,周边街市也重建起来,至光绪年间,已成小集镇。《光绪石门县志》载:“灵庵寺在千乘乡,已成小市”。虽然只有四字,但可以想见当时的状况。

  清末至民国初,是灵安镇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街市临河而建,自东至西长达一华里多,全为石板铺成,两旁店面粼次栉比,其中南侧店家全为石柱木梁的水阁,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岸上,其规模丝毫不亚于乌镇的东栅。一年四季,船舶来往不息,尤其是春末夏初的蚕罢时节,售茧售丝、卖菜籽打油的农船停满河埠头,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市声喧哗,早夜不息。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杭善公路(320国道的前身)建成,灵安成了当时崇德县除县城之外唯一通公路的集镇,从此物资运输不再单纯依赖水路,区位优势凸现,街市向公路靠近,新辟一条街道与公路实现衔接,这条街便是安弄,长约300米,两旁店铺林立。但是五年以后,1940年10月1日,驻守灵安的和平军首领孙英杰率部起义反正,将同样驻守灵安的日军22人全部杀死,次日,驻守桐乡的日军前来报复,一把火将灵安烧光。胜利后,灵安逐渐恢复,至新中国成立时,已重现旧时规模,并将街市扩展到灵安港之南,规模较大的店号、厂家有邬炳奎南货店、张记药店、灵安染坊、范记糖坊厂等等,成了附近方圆二十里之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灵安一带在清朝时属千乘乡。入民国后,开始以灵安之名作为行政区名称,民国二十二年(1933),设灵南、灵北、蒋主、纪目四乡;抗战期间为灵安、纪目两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为灵安乡;1950年为灵安、惠桥、纪目三乡;1956年为灵安乡;1958年成立大公社,为灵安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小公社,沿用灵安人民公社名称;1984年为灵安乡;1985年11月改称灵安镇。灵安集镇一直是当地政府所在地,直到2007年,灵安并入凤鸣街道才停止使用。灵安名称虽然在以后出版的地图上将不复出现,但是在老百姓中间,灵安之名已深入人心。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民国 公路 庵寺 桐乡 街市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