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吕兴泉:在荒草地上垒起村民“后花园”

2015年05月21日 07:55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宋彬彬 通讯员 田建忠

        在城市化发展历程中,乡村扮演着稳压器的功能,“乡村不平,天下难安”。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该如何有效治理推动发展?又如何接续千余年的文脉以重构传统乡村文化?从今天起,嘉兴日报桐乡分社、崇福镇联合推出《走基层·寻找崇福的乡贤》系列报道,通过走近那些村民心目中佩服和敬重的人,挖掘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感受乡贤文化在推动基层治理、重构乡村文化中展现的魅力。今天带您去崇福东安村认识一位富而思源、回报桑梓的民营企业家吕兴泉。

  一缕缕阳光从树叶间钻进来,照到湖里,几只小鹅开始叫起来,四处觅食。每天的这个时候,东安村鸽子浜的森林园景区就开始闹腾起来,大家在这里散步、喝茶、聊天等,这里成为村民休闲的“后花园”。

  61岁的吕兴泉,就是该景区的“掌门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崇福人,他曾做过木工学徒、搞过苗木种植,对园艺有着一定的钻研。后来,他转而从事皮草生产经营并走上致富路,一边当好企业家,一边做好设计师,在一片荒草地上垒起一座景区,成为乡亲们传唱的佳话。

  在荒草地上垒起村民“后花园”

  头戴一顶草帽,脚上的一双皮鞋沾满了灰尘,嘴里不时嘱咐木工做工要考究。见到吕兴泉时,他正在和3位工人一起对景区里新修成的一座楼阁刷漆。

  尽管甩手做起了皮草老板,但只要涉及景区的事情,吕兴泉都要亲自过问。这个精致的后花园,凝聚着老吕的心血。在7年前,吕兴泉发现自己厂房后面有一片8亩多的土地抛荒了很长时间,这让他彻夜难眠。“毕竟是庄稼人,看到田地就这么荒着,我们却不管不问,心里感觉对不住。”2008年,吕兴泉先尝试着在这片空地上建起一座长廊,逐步从外面购进一些苗木盆景进行培植,慢慢地形成一座微花园的雏形。

  就在为这空地上垒起一砖一瓦的过程中,吕兴泉萌生了另一个想法:要为村民建一座大公园。“许多老人小孩吃了饭就围着屋子转,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随后的5年里,吕兴泉继续租得几十亩土地,投入1000多万元,终于建起了一座别具江南水乡韵味的精品公园——森利园,2013年底这里还成功创建国家AA级景区。

  公园建成以后,森利园景区不仅免费向老年人提供茶水和活动室,逢年过节,吕兴泉还会自掏腰包邀请越剧团来搭台唱戏,让村民们免费观看。目前,森利园已成为周边村民散步纳凉、休闲游玩的最佳选择,到了周末、假日,甚至有不少外地游客驱车前来。

  在过去的“五一”节里,森利园的大戏台上还上演了一台台精彩的花鼓戏,引来上千人会聚于此听大戏。如今,提起森利园,东安村村民都赞叹不已,都为这个向村民免费开放的精致花园拍手称赞。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老吕最常提到的一句话。多年来,他一直奉行着这条行为准则,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不论是在他所创办的皮草企业,还是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或是森利园景区,他都尽可能将机会留给村民,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为了能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吕兴泉想尽办法。比如,他在森利园景区招工时就明确表示,除部分岗位外,只招收55至60岁的老年人,并且大家可根据身体情况进行调休。“以前在家里闲得很,也没人陪着说说话,现在可好了,不仅有钱挣,而且大家在一起唠唠嗑,人精神都好多了!”63岁的李大娘说。

  对于村里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吕兴泉也倾力帮助。20多年来,他积极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困难、求医看病、子女升学、个人就业等问题,累计捐助各类款项达20多万元。同时,他把慈善和公益作为个人的社会责任,为20多家企业借款或担保借款1000多万元。回报家乡,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修路筹款、支援灾区,他都率先响应。吕兴泉的善行义举,坚持助人为乐的事迹,得到了全村百姓的广泛赞誉,而他正是崇福的众多乡贤代表之一。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一砖一瓦 景区 乡贤 一座 帮助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