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雨花斋”餐厅 这到底是怎样一道“免费午餐”

2015年04月28日 06:11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近日,始于建德,在杭州、上海、汕头等10多个城市开枝散叶的“雨花斋素食餐厅”,也悄悄在桐乡落下了脚。

  原本新开一家餐馆,也没什么特别的。我们之所以要介绍,是因为这是一家纯素食餐馆,而且还不收费。开业10多天来,每天有上百人光顾,但同时又引来了不少争议。这究竟是一道怎样的“免费午餐”,记者进行了采访。

  免费四菜一汤每天百余人光顾

  “雨花斋”始于建德市,当地一位老人,拿出了一生的积蓄,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一家免费吃素的餐馆,以推广“拒绝杀戮、素食健康”的理念。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雨花斋”,有些人爱上了素食,有些人则成了“雨花斋”的义工。如今,“雨花斋”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相继开花。

  今年4月18日,桐乡的“雨花斋”在市区为民路一处两层高、只有80多平米的农民房里开业了。运行这几天,每天中午都有近百人光顾。

  前天上午10点不到,记者来到“雨花斋”,10多位身着卡其色背心的义工围在一起。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本《弟子规》诵读着。学习国学精神是“雨花斋”最大的特色。

  环顾这里的环境,很安静,虽然面积不大,却装饰得干净整洁,楼上楼下设有10多张桌子,每张桌子搭配4张椅子,挂着一台液晶电视,DVD中播放着《感恩的心》。墙上贴着“雨花五了”的提醒:“够了就好,做了就好,吃了就好,拾了就好,了了就好”。还有“感恩吃素”、“拒绝杀戮、没有交易、只有感恩”“请轻声细语说话”等字样的标语,桌面玻璃下摆放着《感恩词》的卡片。

  过了10点半,义工开始忙碌起来,这一批义工是保健品销售人员,也是第一次过来做服务。义工们先一齐对着设于房间中心的孔子像鞠躬,再朗诵“五了词”和“弟子规”。随后开始午餐供应的各项工作分工。

  11点不到,已经有一批老人坐在餐厅中,不少是附近的居民。“听说这里免费供应午餐,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个人过来不好意思,所以拖了几个老姐妹一起过来。”住在杨家门社区的吴阿姨面对这样的阵势,有点不好意思。

  “没事的,您要愿意,每天都可以过来。”义工在一旁安慰吴阿姨,并不断鼓励她有时间可以成为他们中一员。

  “来这里就餐的‘家人’,不仅仅学会了感恩吃素,还能从传统文化中学会爱和宽容,放弃抱怨。”店长黄晓吉谈到来就餐的食客,一律称他们为“家人”,年纪大的就称长辈。

  到了11点,准时开饭。一共四菜一汤,有蒜泥茼蒿、油焖笋、包菜和红烧豆干。每一桌的食客按年龄长幼依次取饭菜。义工在一个大海碗里盛上米饭,再在上面铺上小菜。领好饭后,义工引领大家有序就坐,安静就餐。

  门口则有两位义工迎接食客,每当有人进来,鞠躬齐喊“感恩吃素”。

  黄晓吉说“雨花斋”倡导珍惜粮食,引导光盘。一名年轻的姑娘,碗里还剩了点饭,想去倒掉。旁边有位义工微笑着轻声说了句“粒粒皆辛苦”,姑娘实在不好意思,拿起饭碗继续吃了起来。

  “雨花斋”每天只供应一顿中餐,供应时间在中午11点至12点。

  吃着“千家饭”开起来的“雨花斋”

  桐乡“雨花斋”共有10个发起人,黄晓吉就是其中一位。原本开着一家食品店,和朋友的聊天,大家一致提出希望在桐乡开一家素食餐厅。“当然开始的初衷是想要盈利性的。”黄晓吉坦言,

  去年下半年,黄晓吉和朋友到杭州等地考察,第一站去的就是杭州勾庄好运路2号的“雨花斋”自助餐厅。一旁的徐秋萍也是发起人之一,年龄稍长,用她的话说:“走了一圈,仿佛心灵被洗过了。”

  出了饭店,大家都微笑,心意都很明显了,就是希望能开这么一家餐厅,纯公益的。可是以现有的条件,要开这么大的餐厅并不现实。

  一行人又到了建德,当地有一个“菊花妈妈”,常年将自己种的蔬菜烧好送给附近的孤寡老人吃。“我们很受感动,其实做公益不在乎规模大小、贡献多少,更重要的是心意。”黄晓吉说,之后又有几拨朋友出去看,回来后大家一致决定要在桐乡开一家“雨花斋”。

  可经费哪来?房子哪里找?一位生活在外的桐乡老人,刚巧听说有一群人要开“雨花斋”,很高兴。就打来电话说,第一笔启动资金由他出资,老人捐出了10万元。

  又一位市民表示自家的房子空着,就是面积不大,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随便用。“其实这个面积正适合我们现在的运作能力。”黄晓吉说,加上发起人凑的资金,运作基本不成问题。

  之后,陆续有好心人加入。有人送来300斤大米、有人在餐厅里安装新买的电视、有人偷偷留下一笔钱走了,还有人报名成为餐厅义工。现在报名的义工有五六十人,而每天店里需要义工10至12人。徐秋萍说,从目前来看,义工服务非常踊跃。

  桐乡“雨花斋”每顿中餐提供的菜是向外面一家饭店购买的,饭则在店里烧。运作10天来,已开销多少,收到善款多少,几个发起人对此都讳莫如深,表示“没算过。”

  记者很好奇,既然纯公益,那就无工资收入,是否会和义工的生活工作冲突?“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足以维持生计,这是内心想做的事。”黄晓吉表示,随着“雨花斋”逐步走向正轨,义工安排会更有序,根本不会影响各自生活。

  而谈到“雨花斋”的生命力时,几个义工异口同声:只要心门不关,善心不断,店就一直会开下去。

  吃剩食、做义工、传国学社会褒贬不一

  这样以公益为出发点的免费午餐,市民究竟能不能接受?

  记者在店门外随机采访了几位刚吃好饭的市民。“饭菜还不错,服务人员态度也挺好,有时间应该还会过来,但要天天来白吃,还是会不好意思吧。”一名60多岁阿姨说。

  另一名40来岁的男性市民则明确表示不会再来了。“在里面特别拘束,服务人员又多,吃饭前吃饭时不断有人介入说话,感觉不是很好。”

  被里面的阵仗吓坏的不止这名男顾客。据了解,“雨花斋”刚开时,门口站了两大排七八个人迎接客人,很多人都不敢进去,后来就调整为两人迎宾。

  一名不愿透露名字的王先生,在我市一义工组织内从事多年义工。得知雨花斋从事爱心活动,他还专门跑去和发起人简单交流了下。“跟一般的义工还是有些区别,社会上的义工组织是在民政部门已登记为社团组织,活动有组织有规划。雨花斋是通过自身的财力和精力来维系其运行。”对于是否看好雨花斋的未来,王先生表示,出发点是好的,如果能更规范起来,相信会走更远。

  他也建议雨花斋可以将服务对象给予明确化,如弱势群体。至于如何更好地唤起市民的爱心,或许要付出更多的情感教育和实际行动。

  几名发起人强调,其实雨花斋运作之初,他们就去民政局咨询过,想登记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但因为没有相应的主管部门,所以办不下来。

  这点记者也在民政局社工科副科长贾广辉那里得到印证,他表示,无论是登记社团还是民办非企业单位,都需要有主管单位,而“雨花斋”只是爱心人士自发组织起来的,所以很难将其合法化。

  但“雨花斋”毕竟从事餐饮类服务,没有主管部门,如果碰到食品安全问题,又由谁来买单呢?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从事餐饮服务需要办理餐饮许可证,而这首先需要其有着合法化的身份。黄晓吉表示,这是全国很多“雨花斋”同样面临的问题。

  桐乡“雨花斋”在微信上有一个公众号,每天记录运行的点点滴滴。其中4月20日记录的一个片段,曾引来市民热议。文中大力赞扬了喝下客人残羹剩汤的几名义工,以此劝人珍惜所拥有的,并配了图片。

  网友“晓晓非”转发微信,附加评论:“本来觉得做公益挺好,现在倒像作秀了。”网友“自由自在的YY”则表示:“矫枉过正了吧,更何况也不卫生。”

  钟妙明是一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少儿国学的传播。对于“雨花斋”内传播国学的形式,他表示,引导人们向善从善,这是很好的出发点,但应该更纯粹些,这样被动附加上去的,效果不一定会好。“特别是要改变成人固有的思维习惯,不是吃顿饭,诵读下经典就可以的。”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