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我市金融支农持续发力

2015年04月17日 08:56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撰稿 潘晓琴 康秋梅 吴荣天 樊宇扬

  近日,央行官网发布了《2014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三农”贷款增速继续高于全年金融机构贷款平均水平。在桐乡,随着市场化改革越加深入,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力度空前突出,尤其是“金融支农”方面,我市各银行各显身手,持续发力。

  推进普惠金融加大支农信贷投入

  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3年,浙江省农信联社发布了《“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推出普惠金融工程,三年内,浙江农信将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努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普惠金融的实践道路上,我市农信联社以深入贯彻落实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围绕“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三大目标,真抓实干、注重实效,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该社围绕市重点工作,加大信贷支农支小力度,连续第六年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 2014年净增企业贷款345户、13.28亿元;净增个人贷款1328户、2.35亿元。推进村银共建,因地制宜探索“整村授信、整村批发”的流程模式,努力实现小额信贷业务大众化,10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客户数达9914户,小额贷款覆盖率达到82.36%。累放1.94亿元贷款支持“五水共治”,新增0.95亿元贷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1.94亿元小额信用贷款支持1726户农户、小微企业主创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

  创新农贷产品满足农民金融需求

  过去农贷业务单一,贷款金额小,严重阻碍了我是“三农”发展。

  针对这一窘境,桐乡农信联社对产品各要素进行创新和整合,针对农户、商户,推出了“创富宝”、“货押宝”等生产经营性贷款产品;面对农村市场新变化、新需求,对接城乡建房、装修、旅游、助学、婚嫁、购车等个性化消费需求,推出“惠民消费宝”,满足了农民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

  不仅是农信联社,农行针对农村市场,专门推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信贷业务,该业务是指浙江省乡镇(街道)区域内从事“美丽乡村”建设主体在农业银行办理的,用于满足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合理资金需求的流动资金贷款、票据承兑、保函等中短期表内外融资业务。

  杭州银行针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三农”金融服务新需求,积极推行交叉营销服务体系,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今年以来,该行小微条线、零售条线相辅相成,同心服务“三农”。创新农户贷款担保方式推出无抵押“农户贷”,在崇福支行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小微条线客户经理通过与村级组织对接座谈会、演讲会宣传该行的支农信贷政策,以“农户贷”产品为推手,有效支持“三农”发展。

  开创理财先河拓宽城乡居民投资渠道

  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去年我市由桐乡市金融办牵头,经桐乡市人大、市委讨论通过了一个城乡居民理财计划——“幸福新桐乡”合作医疗居民理财计划。该计划是指本市合作医疗参保居民有资格存入1万元资金购买由工商银行全程监管的理财计划,资金全部用于桐乡市政府民生工程建设,真正实现造福于民、提高居民收入的目标,使全市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一理财计划为全国首创。

  桐乡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该惠民项目于2014年8月8日正式启动,截至12月末,共有59个行政村的17127名村民参与了首期项目,共募集资金17127万元。下阶段,桐乡工行将继续积极支持“幸福新桐乡”项目,接地气地为广大农民更好地服务。

  在拓宽城乡居民投资渠道方面,杭州银行桐乡支行零售条线采取走村串户、设点宣传、举办讲座等多种方式,使该行获得浙江十佳银行理财产品“金贝奖”优秀理财成长品牌的“幸福盈家”系列理财产品、敢于承诺“利率降,咱不降;利率升,咱就升”的定期存款升级产品“幸福乐存”深入人心,为城乡居民财富管理提供贴心建议。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我市 支农 桐乡 需求 农户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