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洲泉镇东田村:嬗变中的“鞋业特色村”

2015年04月15日 08:40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撰稿 宋彬彬 通讯员 吴建勋 图片由东田村村委会提供

  美丽乡村,有一种繁华叫富足美。在桐乡,因市场而兴起的镇村不乏其数。从濮院的羊毛衫市场,到石门的湖羊交易市场、崇福的皮草大世界,再到大麻镇的杭州湾轻纺城等,繁华的区域专业市场,让桐乡的乡野充满了商贸气息,也让农民过上了城市生活。

  在市农办的推荐下,本期《行进百村精彩故事》,就由笔者带你去探访位于桐乡最西端因鞋而兴盛闻名的小村——洲泉镇东田村。

  【村庄名片】

  东田村位于桐乡市洲泉镇东部,以制鞋而闻名遐迩,是现代桐乡制鞋业的源头,上世纪有名的“足佳皮鞋”就发源于此。近年来,东田村以鞋业为特色的主导产业更是发展迅猛,全村90%以上的村民都投身于制鞋业,鞋业产值占到了全村经济总产值的85%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鞋业特色村”。先后荣获“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魅力新农村”、“浙江省双强双佳”行政村等称号。

  【走进村里听故事】

  一张张订单从世界各地传到百姓家中、一台台机杼不停地造出希望,春日的东田,小村散发着无穷活力。走进东田,映入眼帘的是繁华的鞋业专业市场,未触及内核,便感受到小村的强大实力。

  村内市场里,村民忙碌不已;村间空地上,一座座休闲公园、鞋业市场三期等配套设施逐渐拔地而起,火热的建设景象令人惊讶。在村党委书记费金伦的办公室里,短短一个多小时里,就有三四拨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来访,有的是过来学习东田成功的秘诀,有的是前来洽谈业务。在与几位熟悉东田发展史的来客交谈过程中,一部正在书写的历史映入脑际。

  皮鞋村的兴起:一双模具制出一个鞋业基地

  1979年,东田村几乎一夜成名,因为它拥有了嘉兴市第一家能独立制作皮鞋的工厂——东田足佳皮鞋厂。1991年,足佳皮鞋把产品发布会办到了人民大会堂,从此享誉海内外。如今,东田皮鞋远销世界各地,产值数亿元。那么,皮鞋村是如何兴起的?

  “东田皮鞋能发展到今天,和村民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从只知种田的庄稼汉,到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东田人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逐渐成长。”当年足佳皮鞋厂创始人之一陈永泉曾这样感慨道。千百年来,村民习惯了耕田而食的自然经济生活方式。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村民人均耕地降到1.1亩,这就逼着村民去开拓思路,寻找发展经济的新路子。1979年,村里从上海一位工程师那里获得了做鞋子的模具,开始生产第一双鞋子,并成立了足佳鞋厂,开始走兴工富村之路。

  办厂伊始,工厂只有16名职工,东田村一缺资金,二无技术,困难重重。没有资金,他们从大队的公积金里筹集3千元。没有厂房,则因陋就简,利用村里的旧礼堂作工厂。不懂技术,他们从上海请来“星期天师傅”,职工们自带粮食、蔬菜,分批去江苏吴江皮鞋厂接受培训。他们还摇着船桨到30里外的长安镇接送上海师傅。就在这一橹一桨的“矣欠乃”声中,学得了制鞋技术和办厂的经验。第一批皮鞋问世以后,供销人员带着样品走遍大江南北,“足佳”终于以其上乘的质量,新颖的款式创出了自己的牌子。

  在办厂的第二年,足佳鞋业就创造了盈利20万元的奇迹。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东田形成了自己的鞋业基地,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一半以上的村民盖起了别墅,家家户户都开上了汽车。

  东山再起:13年时间还清9000万外债,筚路蓝缕换来新希望

  坐在装饰一新的办公室,沏上一壶清茶,手里捧着东田乡村旅游规划图,从村党委书记费金伦的眼神里,满满地透射着对富美东田的期许。

  “想当初,他可是临危受命,熬过万千艰辛,这才换来东田的东山再起啊。”洲泉镇经发中心主任徐季良的一番感慨引出了费金伦走过的艰辛路程。原来,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继续扩张的东田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遭遇寒冰,资金链吃紧。瞬间,工厂全部停产,村里日常运转也陷入瘫痪,村办企业负债达到9000万元。“村委会每天都被讨债的人堵得水泄不通。”

  原本是全镇发展的领头羊,一下子变成了烫手山芋,尽管镇里想了许多办法,如重组村委会班子,却无法挽救局面。考虑到费金伦的圈子比较广,而且村办企业的厂长多是他的厂里走出去的,1997年,费金伦在众目期待下走马上任。

  上任伊始,费金伦召集12位村办企业厂长开了大会,并对村里的资产进行了清理,最终处理好贷款问题。“法院传票接二连三地来,拿不到货款的商人还有拿刀威胁的呢。”债务理清后,费金伦一心扑在了东田鞋业的发展上。1998年,企业转制和民营企业兴起,东田良好的制鞋技术和市场基础逐渐孕育出一个个新鞋厂,鞋业鞋料市场交易又红火起来。对市场十分敏锐的费金伦仿佛嗅到一股味道,他感觉到东山再起的机会到了。费金伦南下广州、温州,摸清市场脉搏后,便决定回村创办一个新兴的鞋料市场。说干就干,经历一番周折后,2002年初,投资1000多万元的“浙江新壕畔”鞋料市场在村委会西侧建立起来,众多鞋料经销商蜂拥而入。随后,村里又建起了鞋业特色区、足佳鞋业专业市场等等,皮鞋远销欧美、中东、俄罗斯等地。

  2010年,东田村曾经欠下的9000万元巨债终于彻底还清,一举摘掉了悬在头顶的欠债大户的帽子。如今,550户村民中就有170多家办个私企业,村级集体可支配资金超过300万元。

  小村的畅想:建设精神圣地,继续守望乡愁

  站在新修的戏台旁,村民赵大爷说,如今,每逢春节,这里就有由企业家赞助的越剧上演,这个村里每年逢年过节保留的节目,是许多老人一年中最美的期待。在村庄的东北面,一座新建的公园开始绿树成荫,成为附近村民饭后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紧邻着戏台,一间东田故事馆诉说着小村的过往。走进故事馆里,张良拾鞋等一个个鞋文化的故事让人感到传统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而橱窗里展示的一双双光彩夺目的新款女鞋,则让人看到了美满的幸福生活。

  对于东田来说,一双鞋的兴衰历程更透射着古老村庄的工业化步伐,到如今处在了工业化、城镇化的新路口,这背后蕴藏着许多的故事。可是,尽管村里已有了一个小小的陈列室,但有些遗憾的是,曾经的村中心、第一家工厂的所在地已经不复存在,而且那里还将被挖为湖面。

  曾经,承载着万千游子的乡愁的东田,又是怎样的面貌?一位东田游子这样描述道:“转了几个弯,走过一片空地,地上全是裸露的新泥。印象中,这里有几排房屋,有村大礼堂,有广场,有商店,有豆腐店、理发室、卫生站,曾经是村里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小时候,家里烧菜时少什么,大人常唤我们小孩去小店里买些回来,所以对那家商店的印象特别深,至今它的柜台、陈设历历在目。村里大礼堂,偶尔溜进去,觉得真气派。最吸引孩子们的,当然是露天电影了,但要买票才能进啊,怎么办?乘检票人员正在检票时,小孩从他身后一闪冲了进去(跟我娘说起这事,她感慨万千:3分钱一张电影票,那时怎么买不起呢)。上世纪70年代,大办教育,村里办起了初中,我们在这里完成了为期2年的初中学业。80年代改革开放后,村里办起了企业,村大礼堂等自然成了最好的厂房。此后,机声隆隆代替了村民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读书声,各种商店也搬走了,慢慢地,这里的时代结束了。”

  今天的东田,正在建造新的“精神圣地”。在东田故事馆的南面,一座包括湖、岛、阁、府等在内的新村文化娱乐中心正在紧张地施工。作为全国排名第四的专业鞋类生产基地,东田村停不下来,村民慢不下来,接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创新、设计等继续做强市场,东田人一直在拼在闯,他们希望用双手挣更多的钱,改善生活、改善环境。

  因为村级财力雄厚,村庄整治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处理率、池塘和河道整治率都达到了100%,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真正魅力的乡村不是靠图纸画出来的,是要靠带动全民参与,真抓实干,靠一双双手来编织财富和富足的生活。”费金伦说,作为历史文化旅游村,村里要通过发展旅游美好环境,将一些历史文化符号编织起来,串成一条线,勾勒起东田人的最美记忆,守望乡愁。

  【专家点评】

  中共桐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忠伟

  美丽乡村“擂台赛”传递的是一种美的精神和好的榜样,以正能量来带动桐乡更多的建制村蓬勃向上发展。东田村从最初的一双鞋迈向辉煌,中途遭遇负债累累的困境,再到后来的东山再起,这条路走得艰辛坎坷,却又反映出村班子和带头人的重要性。在近乎瘫痪之际,费金伦迎难而上,咬紧牙关,硬是闯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路子,还清了近亿元的债务,这值得许多村书记学习。难能可贵的是,东田因产业而兴,又更重视生态求美,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和美兴村路。如今的东田人,富而求贵,又极力拾掇散落村间的文化符号,留住村民的乡愁。相信,有好的带头人领路,加上多方面的助力,和全村人的不懈努力,东田会发展得更好。

  中共桐乡市委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汪明富

  从03年村庄整治到省级魅力新农村和省级中心村以及省历史文化旅游村建设,东田村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今天。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东田始终扭住两个牛鼻子:村民致富和村民宜居。如今,村民财富性收入在全市数一数二,“户户有厂、家家有铺”,成为名符其实的户户老板村。

  在新村建设和留得住乡愁两个方面,东田也做得很好。有漂亮的别墅群,也有旧村落的包装,都做得很漂亮。东田从一个全市债务村到全市富裕村,离不开一个人和一群人,这一个人是党委书记费金伦,是他的不懈努力,水滴石穿的精神,终于把一个近1亿元负债村变成全市富裕村,这里的毅力和勇气值得全市建制村学习。而一群人是东田村的全体村民包括东田籍的外出创业者,都是一心一意支持东田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把村里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特别是那些东田籍到外创业成功者,真正成了“乡贤”。他们从出钱到出谋划策,都在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应该说东田有今天也是他们巨大付出的结果。村民从挪地到搬坟和土地整村流转,都是积极支持村工作。

  东田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把土地流转后大部分土地搞起了绿色产业,村里皮鞋厂的污水都入了管网,生活污水治理也在强力推进之中,一个崭新的富美东田正在崛起。东田以后的发展要抓住两个机遇:一是东田现在自发的皮鞋市场,每逢周末,来自湖州、杭州等周边的几千商贩在这里交易,但由于是沿路沿街设摊,影响村内交通,要想方设法建立好“跳蚤市场”;二是在建设省级历史文化旅游村中创出名牌,为客商创造一个良好休闲的环境,也为村民打造一个能工、能农、能商、能游的新东田。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鞋业 桐乡 乡愁 小村 工厂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