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清明话粽子

2015年04月08日 08:18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徐玲芬

  我们乡里的风俗,一般都是在清明、端午节时兴包粽子,这大概是延续了纪念屈原的风俗习惯,连带用来祭祀祖宗。

   智慧在民间,他们每天在创造发明。单讲包粽子,又有多少创造力在这小小粽子上呢。肉粽、豆沙粽、赤豆粽、豌豆粽,用馅不同;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外形不同;清明粽、蚕讯粽、端午粽,作用不同;箬叶粽、芦叶粽,取材不同……凡此种种,皆就地取材,尽量发挥。

   清明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村坊上的人,都沉浸在过节的忙碌与喜悦中。

   奶奶在前两天早已将挂在墙角的老箬叶除下来,浸在水里洗净待用,又理出一些新的切底线来,捆扎粽子用。母亲淘米、配料,包粽子用的糯米淘好后再调味。调味有讲究,酱油、盐、味精要适当。当时肉是稀罕的,但清明粽子一定要包肉粽。母亲将一块肉切成小粒子,调好味放碗里。一切准备就绪。

   包粽子是一项技术性工作,但熟能生巧,农家妇女都是包粽子能手。母亲包粽子的手势最熟练,先用两张箬叶叠加,弯成一个叶碗,放一把米,再放一小粒肉,再放一小把米,然后一折两折,三下五除二,粽子包成了,再用切底线左右一绕,粽子就扎结实了,丢到竹淘箩里。一淘箩放满了,奶奶端了去煮。半捆柴没烧完,灶间里就溢出粽子香味,和着箬叶和糯米清香,以及猪肉的油香,热腾腾地扑面而来。

   “好吃粽子了!”弟弟总是第一个来报信。“还不能吃呢,要焖到夜里,勿要性急。”奶奶的回答坚定而温和。

   奶奶嘴上讲“性急吃勿到好粽子”,叫我们耐心点,但没等到夜里,她常常会先“偷”一个给我们尝尝鲜。我们悄悄在灶间偷着吃,那种感觉,至今让我怀念。

   清明节当然还是要包豆沙粽的。奶奶做出来的赤豆沙既软又均匀,甜味适中。包在粽子里也别有一番味道。

   甜粽、肉粽的区分,通常以奶奶准备的线颜色来分,白线是肉粽子,蓝线是豆沙粽。有时,豆沙粽也会被包成尖角小宝塔形。而肉粽基本上包成四角锥形,这样就更易区分。

   包粽子原本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每一次,母亲专门要将几串尖角小宝塔粽子,捆扎在一起,用于祭祀用,称“原生粽”,带有一点点神秘感。

   农村里,除了清明包粽子以外,其他的日子要是包粽子,一般总有什么重要事情。比如家里有订亲这样的大喜事,就要包粽子,送给亲戚家,称之为“蚕讯粽”。这时的粽子,大多是甜粽子,包成尖角小宝塔形,一串串的用线捆扎在一起,送人家时总是一提一串的,显得喜气,多子多福。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吃到这样的“蚕讯粽子”,同时就会听大人在讲,哪位姑姑要出嫁了,哪位叔叔年底要讨娘子了,反正总是喜事儿。有时分到的粽子少,姐弟三个分一个粽子吃的。

   春夏时节,豌豆起势了,母亲还会包豌豆粽。到了冬至,就包赤豆粽。米是新收起来的,赤豆也是,这样包成的糯米粽,中间再嵌几颗红枣,吃时再稍微蘸点绵白糖,味道香而甜。

   现在想起来,当时吃到母亲包的粽子,感觉比现在吃“五芳斋”、“诸老大”,味道还要好。现在粽子店里花色品种齐全,想吃什么都极容易,肉的、豆沙的、蛋黄的、栗子的,但就是没有以前那种美好感觉了,或许是现在嘴巴吃高了,审美疲劳的缘故吧?

   理智地想,一切的存在都有其时代的背景,吃的用的都一样。你若试着想要去复制往日快乐,那往往是徒劳的,还是让它留在回忆里,感觉更温馨。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