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昨天我市举行首例树葬仪式

2015年04月03日 08:42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通讯员 朱海坤

  

吴人龙老人为儿子进行树葬。

   本报讯没有坟冢,不留遗骨,不立墓碑,将青山绿地留给了后世子孙,只在树下印上自己的痕迹。昨天上午,我市举行了首例树葬安葬仪式,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通过这种方式安葬自己的儿子。

   昨天早上9点,圣皇庙墓地龙山公墓区块冷冷清清,显然还没到清明祭扫的高峰。一辆大大的殡葬车到达墓地,车上只下来一位老人,神色静默哀伤,手中捧着一个褐色的骨灰盒,与一般的骨灰盒不同,这个盒子是纸质的。

   老人名叫吴人龙,今年83岁了,是农经局的离休干部。他要将自己的儿子安葬在这片土地的树下。

   老吴说,自己的一个儿子过世已近40年了,去世时不到17岁,因患突发性疾病过世,全家伤心不已。一直以来,儿子的骨灰和照片都留在家中,每年清明,全家就在家里奉上清香,一起陪着着逝去亲人说说话。

   去年,老吴在报上看到桐乡有了树葬,思想开通的他就打电话到民政局咨询。回家后又和妻子、子女商量,大家一致同意树葬。

   老吴说,现在政府大力推广生态葬的确是有道理的,土地资源如此紧缺,不能让死人与活人争地,“人么,就是那么回事。传统的悼念不能丢,但是方法可以与时俱进。”

   绕过一片油菜地,穿过一条小道,老吴来到一处高高的草坪地,上面有序地栽满了桂树,郁郁葱葱,前面有一大块黑色石碑,常青苑。“这便是树葬区了。”民政人员在石碑前放下菊花篮,上面的花开得正艳。

   老吴仔细打量着这里的环境,“挺好的,有河有树。”老吴颤颤巍巍走到最里面的一棵桂树前,工作人员已提早挖好一个深坑。他小心地将骨灰盒放入深坑,又拭去盒上沾到的泥土,眼中是不舍,更多的是释然。

   民政人员递过两朵白菊,老吴蹲下身将花瓣轻轻撒在盒上,“儿子,以后就生活在这里吧。”随后工作人员将土一铲一铲填入坑中,直至和周围的草坪齐平。

   据了解,这个骨灰盒遇水遇潮后就会腐烂,骨灰就会和泥土融为一体。“我们会在树葬的地方同样种上草坪,不留坟冢,看起来没有任何异样。”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死者的名字会刻在树葬区的大石碑上。

   望着深坑慢慢被填满,老吴深深鞠了两个躬。

   让我们有些意外的是,老吴不仅突破传统桎梏,为儿子选择树葬,自己和妻子还在红十字会申请了遗体捐献。

   “人活一世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我一辈子过得平平淡淡,但安乐知足,希望百年后能为社会留点什么。”去年6月4日,老吴签下了遗体捐献证。“一开始,家里还是反对的,包括妻子子女都觉得我瞎折腾。但我就慢慢给他们做工作。”去年10月,妻子王阿姨也主动签下了遗体捐献证。

   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吴人龙老人的思想境界让人感动,社会上也需要更多这样有大爱的人。

   但目前在民政局登记为亲人树葬的只有老吴一人,要实现绿色生态殡葬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据了解,目前我市每例树葬政府将补贴3000元。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