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对于传承,桐乡灶画师傅有话说

2015年04月02日 08:00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吴卓尔

  从前在江南地区,家家户户都用土灶烧饭,而且土灶上都会根据自家喜好,画上形态各异的灶画。在那个年代里,色彩鲜艳的灶画不仅点亮了暗淡的厨房,更是代表着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土灶逐渐被现代厨具取代,灶画技艺也被渐渐遗忘。

  学灶画最初只为谋生

   桐乡有句土话这样说:“三年一打灶,好比买柴烧。”因为那时候,桐乡的土灶多是用泥砖做成,而使用时间一长,土灶的灶肚位置就会越来越大,烧柴也就会更废,所以只要家里条件允许,一个土灶只要使用满3年,就要请打灶师傅来家里,重新打一副灶。

   正是因为如此,打灶师傅在当时是一个很“吃香”的行当。那时,稍有名气的泥水匠都集打灶头和作灶画于一身,灶头打得结实、饱满、耐用,火旺、烟少、省柴,锅子与灶肚的边缘贴得密实,青烟轻易不会蹿将出来;灶画也画得精美、生动、贴切,很是赢得主人家的欢心。当时打灶头是一种很能赚钱的手艺,主人家对打灶师傅也十分敬重,不仅好酒好烟相待,而且工钱也十分可观,因此当时活跃在农村专门打灶头的泥水匠很多,慕名上门学艺的徒弟也很多。

   今年71岁的沈华良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灶头画)代表性传承人,他16岁时就跟着被人称为“高桥打灶师傅”的大伯沈世安学打灶。“那时候想得很简单,就是想学一门能养家糊口的手艺。”说起当初学打灶的初衷,他坦白地说:“那时候做农活一天只能挣到3毛钱,而做泥水匠一天能挣8毛钱,所以就开始跟着大伯开始学打灶、画灶画。”

  灶画曾是风光无限

   为了打一副漂亮的灶头,沈华良白天跟着大伯做泥水匠,晚上回家在自家墙壁上苦练灶画技术。那时候,家中都是泥砖墙,每次画画前,他总要先用半桶石灰把墙壁粉白,然后左手提着“洋油灯”、右手握笔在墙上练习。“那时候,‘洋油’要3毛9分钱一斤,有一个月里,我足足用了4斤‘洋油’,我妈妈很心疼,骂了我好几次。”说起当年练习灶画的趣事,沈华良忍不住笑了起来。

   但无论家人如何责怪,却从未动摇沈华良打灶作画的念头。正是凭着这股子刻苦的劲头,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已经出师,能独立打土灶、画灶画了。他回忆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他都要打200只土灶,当时一般从早上六七时开始打灶,等到画好灶画一般要到晚上12时左右,十分辛苦。

   尽管辛苦,可是沈华良所画的每一幅灶画却不尽相同,因为灶画并无图谱,全赖打灶师傅的口传心授。张华良说,自己一般会根据主人家的要求来画灶画,如果主人家是做生意,他就会画“和合二仙”,寓意保佑他们做顺风生意;如果主人家结了婚还未有孩子,他就会画“张仙送子”;如果主人家有人当官的,他就会画“带子上朝”,寓意这家人家世代为官。

   文化大革命时,桐乡的灶画也跟其他地方一样遭到破坏,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沈华良开始学习画风景,画的大多是“三潭印月”、“帆船大海”等没有故事内容的灶画。他说,当年师父就曾对他说,学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也正是这句话,让他受用至今。如今,通过多年的不断练习,他的灶画早已形成了的独特风格。

   而在那个年代里,手艺好的打灶师傅经常会被请去外地打灶。沈华良至今还清楚记得,1977年,就曾经有一户江苏的人家慕名请他去打灶。因为他打的灶漂亮好用,之后,那个村里有二三十户人家都找他去打灶。

  灶画在艰难中坚守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桐乡人住房条件的改善,特别是近几年,桐乡农村启动了“两新”工程建设,原本随处可见的土灶一一被拆毁,加之煤气灶、电饭煲、电磁炉等现代厨房用具不断涌入农村家庭,农家土灶逐渐被取代,灶画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载体。即便是留有土灶的家庭也都选择在土灶上贴瓷砖,这样清理起来更加方便卫生。

   就这样,原本靠着打灶头、画灶画谋生的泥水匠们纷纷转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老艺人还在做着最后的坚守。说起这茬,沈华良不断摇头,他说,多年前他还有好几个徒弟在跟着他学这门手艺,可是如今却只剩下两个徒弟,其中一个还是他的儿子。“做泥水匠很苦很脏,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去厂里上班,也不愿意来学这门手艺。”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门手艺的传承,可是真正愿意跟着沈华良学手艺的却不多。如今他的手艺大多只是用在展示上,比如在旅游景区内表演,或者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比赛,这让他内心觉得很失落,他说:“打灶师傅最开心的,就是听到主人家赞一句‘这个灶打得好看又好用’,可是现在我打的灶基本不派用场。”他说,偶有人家找他打灶,也多是做生意的“大富之家”,灶画也只是最普通的“财神驾到”。

   灶画技艺有望得到传承

   4月1日,当记者找到沈华良时,他正在桐乡市高桥新区中心学校的灶画文化展示室里打土灶、画灶画。他说,他要好好的来打这幅灶头,把自己最擅长的灶画都画在上面,希望学校的孩子看到后会喜欢这门手艺,也有人愿意跟着他来学。

   高桥新区中心学校副校长邓芬南告诉记者,沈华良是高桥的打灶师傅,而且高桥镇也十分重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学校希望可以通过灶画文化展示室、灶画文化长廊等形式让学校的孩子了解这项民间技艺,今后学校还会将灶画作为校本课程,以美术社团、劳技社团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灶画微模型等形式,充分参与进来,让这门民间技艺能一直传承下去。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