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11口之家同个屋檐下的幸福故事

2015年03月30日 08:57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朱方红

 

曾孙给“老太太”夹菜。

   俗话说,人家人家有人才有家。在屠甸,有这样一户人家,全家11口人每天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彼此和和睦睦,生活其乐融融。

   是什么样的缘分和魔力让他们聚在一起?其中有什么样的故事会感动和影响我们?

   3月25日上午,在屠甸镇妇联主席的陪同下,我们绕着弯弯转转的乡村小道,来到了屠甸镇汇丰村谢家埭组,叩开了户主谢金康家的幸福之门。

   说起小辈的种种好,谢金康口中满是赞美之词。这样的家庭,让村里人满是羡慕。

  “我们家一直非常和睦”连房子都“无缝对接”

   今年66岁的谢金康已经退休在家,其他家人或上班、或上学,或务农。采访从闲聊开始,渐渐地,四代同堂背后的幸福故事慢慢呈现……

   闲谈间中,记者环顾四周,只见崭新的房子里打扫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装修也是一模一样。只是他家的房子有点奇怪,看上去似乎是一套又好像是两套,于是好奇地问起主人。“是两套,两个儿子家,一家一套,只不过把两套房子打通了。”谢金康一语道破天机。

   谢金康口中的“无缝对接”,就是两套房子之间的墙,两兄弟共用一堵不说,在客厅处还开了一个大门框,家里人两套房子间走动就可以很方便了,不用走大门绕行。

   就是这个大门框,让人觉得有点诧异,但谢金康笑着说:“别人不知道的,都以为是一家人家。”

   原来,2006年,谢金康的两个儿子要造新房子。兄弟俩一合计,便有了此念头。儿子们的想法自然得到了父亲的双倍赞同。其实,谢金康在年轻的时候,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举动:给4个儿子建房子,就造了4个楼梯。用他自己的话说,关系好的时候,哪个楼梯都可以上;若哪天关系不好了,一家一楼梯。不过,他的这个多虑,一直都没有发生过。

   父亲当初的举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们。谢金康告诉记者,当初两兄弟建造房子需要钱,他们俩也是十分融洽,各自竭尽所能,将积蓄拿出来,至于谁家多谁家少,没有人计较。他们一起采购水泥、砖块等材料,一起装修房子,相互帮忙,待房子全部弄好,兄弟俩才细细地对照账本算个清楚。

   家人之间彼此和睦、融洽的家风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聊起这有点特殊的“无缝对接”,谢金康开玩笑道:“哪天要是两兄弟间有了隔阂,把这堵墙砌上了就是。”

  “我们家的孩子都很懂事”吃了十几年的合家饭

   谢金康家有一事颇为壮观,那就是全家11口人一起吃饭。白天大伙儿都出去了,晚上犹如小鸟归巢般回来,便有了此场景。

   走过客厅,进入厨房,在另一侧打开小门,就看到了传说中一同吃饭的地方——一张大圆桌安静地摆放在此,冰箱、空调一应俱全,生活的安逸彰显无遗。

   别人家的圆桌都是家里来了客人才用此招待,而在他们家,这样情形已经存在10多年了。“儿子们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家里人口日渐壮大起来,我们就用上圆桌了。”谢金康的脸上荡漾着幸福。

   如今,退休在家的谢金康每天都会去采购些新鲜的食材,他老婆则负责大伙儿的味蕾。待傍晚时分,儿子儿媳们下班回家,也会相应地搭把手,理菜、摆筷、盛饭、端菜……遇上嘴馋的时候,几个男人还会聚在一起小酌几杯,聊聊家常,说说听来的奇闻趣事。

   在谢金康的家,从来不缺热闹。孙子孙女们放学归来,做作业、嬉闹,孩子的世界总是笑声盈盈。

   家长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91岁的老太太成了家里的“活宝”。老人除了耳聋之外,其他一切还不错,精神特别抖擞。吃饭还与孩子们坐在一起。每每饭桌上,小辈们总会给她盛饭夹菜,曾孙们亦是如此。以至于,一顿饭下来,六七个人夹的菜,都把老人的碗给塞满了。

   采访中,还听到一个感人的细节。家里但凡缺了零食、水果,两家的媳妇、儿子都会主动买上大伙儿爱吃的,放在一起吃,从来不会藏着掖着,也没有人计较我的你的,谁吃多了,谁买多了。“每每说起我们家,村里的人都夸我们家的人好,心更好。”谢金康自豪地说道。

  “我的儿子媳妇真是好”父亲眼里的好儿子好媳妇

   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故事。在长辈的眼里,如果儿子媳妇的好说也说不完,那是真正幸福的一大家子。

   采访中,谢金康直夸大儿媳是“现代版的雷锋”,二儿媳热情又勤劳,“全村人都知道,我们家的儿子媳妇都好。”

   谢金康告诉记者,他的大儿媳在桐乡经营副食品批发生意,人好,生意也特别红火。自从开店以来,但凡家里要买东西,她总是不余遗力地冲在第一个,一则能买到价格便宜的,二来自然是人好的缘故。

   慢慢地,连村里人都喜欢让她带东西了,小到一斤白糖、一对蜡烛等,可她总是来者不拒,笑脸相迎。

   前段时间,大儿媳在家说起,二儿媳马上要39岁了,当地传统习俗39岁要在村里分东西,像糕、水果、果冻等8样东西分给村民。大儿媳觉得,二媳妇老家比较远,其父母未必能想得到,就说等二媳妇39岁,由她来张罗。

   大儿媳乐于助人,小儿媳同样也是如此。在很多村民眼里,每天下班回家,她总是笑眯眯地跟大伙儿打招呼,在家也特别勤劳,做家务、干农活样样行,人也特别善良。

   因此,谢金康家的幸福,村民们都看得见,兄弟、妯娌和睦融洽成了村民的赞歌和羡慕的对象。孩子们的好,谢金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年过年时,二儿子带着他们逛街买了新衣服,大儿子则买了洗脚盆、新皮鞋送给他们。虽然老人嘴上再三拒绝,但他说起这些的时候,那是满脸的幸福与自豪。

   前段时间,天气突然降温,91岁的老太太怕曾孙们晚上睡觉受凉,就去后楼自己的房间抱了两床被子放在孩子们的床上。这要放在一般人家,小辈们可能会有意见,老人和小孩的物件分开用也是常情。可在谢金康家,却是另一番场景。为了不让老太太伤心,小辈们不仅嘴上从来不抱怨,也没有当天将被子还回去,而是第二天再送回去。谢金康说,当天送回去,老太太心里可能会难过,可第二天送回去就不一样了,大伙儿都为别人着想一下,矛盾自然就不会产生了。

   听着这一家人生活中一些感人的小细节,陪同采访的屠甸镇妇联主席也情不自禁地赞赏起来:“这样的家庭真是太少了,全家11口人能相敬如宾,大伙儿都想着别人,真是不容易,这样的家庭才是真正幸福的家庭。”

   这几年,谢金康家的幸福事慢慢传开来,各种荣誉也是纷至沓来,屠甸镇“孝顺好家庭”、屠甸镇“十佳敬老之星”、桐乡市幸福家庭……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