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数百游客同吃麦芽塌饼,不亦乐乎

2015年03月23日 09:20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上个周末终于告别“逢周末就下雨”的咒语,阳光下,满眼的春色扑面而来。马上就要清明了,在清明时节,麦芽塌饼是不能错过的一道美食,但因为其繁杂的工艺,很多年轻人知道麦芽塌饼,但不知其“所以然”。上周六,在石门桂花村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麦芽塌饼制作展示活动,现场演绎这道清明美食的制作过程,引来数百游客参与。

  传统美食代代相传

   麦芽塌饼是石门及周边地区一种传统的风味茶点,也是传承已久的一道乡土点心,又被称作“芽麦塌饼”、“甜麦塌饼”。但受制作佐料的限制,一般只有在清明时制作,因其味道独特,经久不息地传了下来。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一民间传统习俗,这已是石门第二次举行麦芽塌饼制作展示活动。

   中午时分,桂花村内早已热闹非凡。在戏台前,一溜的长桌被摆开,桌上摆置着麦芽塌饼所需的各种原料,粉、草头、甜麦粉、菜油等,来自石门镇17个村、1个社区选派的麦芽塌饼制作高手摩拳擦掌,每对配备一位主厨一位副手。

   仔细一看,这批选手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阿姨奶奶级,围着统一的蓝印花布围裙。也是,这道传统美食一代代往下传,现在掌握技术的多为农村老人。

  制作细节有诀窍

   口令一响,参赛阿姨们就把米粉倒入盆中,拌入熟草头,草头一般是这个季节,地里的鼠耳草或棉线头,剪短蒸熟,有着特别的清香。揉粉是很考验腕力的,揉到位,粉团细腻绵软。

   各个桌前早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举起手机相机一通拍。“每年清明都会吃,都是乡下亲戚送的,但真不知道怎么做的,所以专门赶过来看看。”许丽带着孩子挤在人流中,看得不亦乐乎。游客中上年纪的基本懂制作原理,但细节上总想跟大厨交流下。所以不时可以听到类似这样的专业对话。“这甜麦粉啥时放好?”“揉粉稍微放点,待会熟粉也要放的。”

   揉好的粉被阿姨们握成几个“大窝窝头”,一旁搭起土灶,架上了大蒸笼,蒸汽弥漫。蒸粉大概需要20分钟。不过因为这次用了全糯米,让很多阿姨有些始料未及,经验交流会又开始了。“纯糯米就要揉得干,不然蒸出来太烂了。”

   来自郜墩村的朱明华阿姨一看就是高手,早早拿到蒸好的粉团,进入第三环节,揉入甜麦粉,边做她还不忘向游客介绍这甜麦粉的神奇作用。“为什么芽麦塌饼放几天都不硬,还越来越甜,就是有它的原因,相当于发酵粉。”

   另一边,副手开始帮助起油锅。煎麦芽塌饼一定得用菜油,现场浓郁的乡土气息散也散不尽。

   朱明华阿姨利落地揉下一个个青色粉团,放油锅煎得扁扁地、两面呈焦黄色。然后用浓稠的红糖水再煎一遍,麦芽塌饼外面如同裹了一层蜜,再撒上芝麻,基本大功告成。

   一些考究的大厨还专门自带了豆沙、核桃,那做出来的麦芽塌饼的滋味就更高一个境界了。

   作品完成,就是游客展现“吃货”本色的时刻了。每个队除了选10个制作得最漂亮的麦芽塌饼进行义卖,其余都分发给游客品尝。“刚做的就是好吃。”“又软又糯,直接秒杀街上卖的。”不少游客直接向几位大厨索要联系电话,想上门求购,但被告知,只自家做了吃,从来不卖。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