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王晓峰:书写人生追索不倦

2015年03月23日 08:26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人物名片:王晓峰,原名笑峰,后改名炉,字微。1943年12月生于桐乡,曾为文博专业馆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会员、嘉兴画院特聘画师、桐乡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王晓峰作品。

  在闹市一隅的一个小庭院中,记者见到了王晓峰老师,一头白发,清矍洒脱。逗着脚边的小黄狗,拨弄着怒放的山茶花……让人实在不忍惊扰这温馨的画面。

  看到记者,王晓峰亲切随和地打着招呼,一如自己家中的和蔼老人。一杯清茶,他的艺术故事就这么娓娓道来。

  22年剧团生涯提炼艺术修为

  王晓峰生于崇福,家中虽无艺术根基,但从小就爱照着字帖画本涂涂写写。正巧王家隔壁是篆刻家吴柳堂老家,藏有各种名人字画,文人往来不断。王晓峰就常去隔壁看字看画,回家就依着记忆画出来,书画的萌芽就此落下了。

  到了中学,王晓峰笑说自己的书画倒不突出,但体操练得不错,还被选到嘉兴少年体操队参加了省体操比赛。“那时空了还是会画画、写字,没有老师指点,纯粹是爱好。”

  高中毕业后,作为家中的长子,王晓峰进入了桐乡花鼓剧团工作。因为会画画,做了画布景的美工学舞台美术。

  一开始啥也不懂,王晓峰就跑出去看,回来依样画葫芦,根据背景内容,先勾勒线条,再用刷帚、画笔用水粉颜料画在布上。

  这样一份每月17元工资的工作,让王晓峰干得不亦乐乎,因为兴趣所在。

  文革期间,桐乡几个剧团合并成立了文宣队,王晓峰被选入其中。这时,他的身份更多样化——因为有体育基础,要上武生了,就得出去露个脸;要翻筋斗了,就去串个场。到了1970年,样板戏开始在全国大张旗鼓铺开,王晓峰又重新拾起画笔。

  “样本戏无论唱段还是背景都有固定模式,但在10几米长的舞台作画并非易事。”王晓峰说,他需要画硬片、软景,天幕幻灯片,与灯光设计、道具制作融为一体,同时形成立体舞台效果。这是体力的绘画。

  那时,剧团要巡回下乡演出,演出时间短又经常换台脚,各地舞台大小不一,大型布景带不下去,舞台全部需要自己重新设计布局,既要符合时代背景,又要兼顾运输方便。王晓峰说,因为要经常下乡演出,在背景制作上没少费脑筋,背景改为可折叠,在画法上力求更简洁。

  当越剧上演时,两边会用投影打出唱段字幕。而这些蝇头小楷通常是由王晓峰写的。也在那个时候,对于书法,王晓峰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剧团22年走南闯北的经历,让王晓峰无比感恩。“很庆幸,能将兴趣当作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提炼自己的兴趣。”王晓峰说,当时剧团经常会到上海、苏州等地演出,提供给了他觅踪访古、读碑写生的良机。在演出的空档,他就偷溜出去,大街小巷的招牌、苏州园林中碑帖、亭台楼阁的楹联,江南大户人家藏书楼、上海大书店成了经常光顾的地方。王晓峰如饥似渴寻着那些经典书法,兴致起时,还会用手指在手掌上或在裤腰上比划起来。

  书法是一个慢慢参悟的过程

  如果说在剧团的22年,让王晓峰亦步亦趋走上了书画绘画这条路的话,那么,之后在市博物馆的几十年时间,则让他不断走进艺术领域的纵深处。

  在艺术道路上,王晓峰并非师出名门,或者说没有师父引路,但一路走来有着不少亦师亦友的知己,都被他引为人生的珍贵财富。

  王晓峰曾有个忘年交,叫毛淡虎,是名医生,酷爱书画,此人对艺术的领悟深深影响着王晓峰。

  毛淡虎曾告诉王晓峰,写字要有轻重缓急,如同做人一样。“虽然这话从小就听到,但我到了80多岁才算真正悟透了。”

  毛淡虎也说,写字是个人修为,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

  王晓峰很感激在自己年轻时,能早早得到这样的提点。“我认为写字最好的老师就是古今的经典碑帖,只有自己慢慢参悟出来,才会深入骨髓。”

  在博物馆任副馆长期间,王晓峰有缘亲近更多书画真迹,忙中偷闲临池不断,金石、绘画、书法无不涉及,特别是书法遍临古今法帖,工章草,书作笔力劲健,意蕴内含。当代著名书画评论家、鉴赏家柯文辉称“王晓峰章草书法上追皇象,取古穆质朴之风,近抚王蘧常老,得沉静,深邃之象。精微所至大势不亏,蕴藉而时透风流,古风习习,良可观也。”而作行草有明清书家稳重、沉着、放纵之笔意又有近代沙孟海雄健、洒脱之书风,用墨枯涩相宜,不僵不涩,结体灵动活泼,沉着流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开始兴起书法比赛,王晓峰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自己的章草作品寄了过去,没想到拿到了奖,之后又陆续获“91全浙书展”铜牌奖,“91西子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一等奖。

  1991年那次,王晓峰获得的奖品是一台大冰箱,这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东西。“或许是因为这台大冰箱,当时嘉兴周边很多人知道了我的名字。”王晓峰调侃着。名誉对他来说并不是太重要的事,有一个展示自我、结交良师益友的平台更显重要。

  这几十年来,王晓峰依循着自己的轨迹工作、生活、写字。作品传略曾入编《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大辞典》、《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多部典集。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及个人收藏。

  致力于书法传承弘扬

  步入暮年的王晓峰一如既往的平和低调。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有趣闲适——早上出去锻炼身体,然后在小院子里摆弄花花草草,下午看书看报。只是,吃了晚饭后不少于2个小时的书法练习是雷打不动的,这一习惯保持了几十年。“现在画画少了,更多的是写字。”在王晓峰看来,书法更磨练人的意志、养身修心。“书法不应该只是阳春白雪,服务社会让老百姓能看懂,雅俗共赏也可称之为书法的魅力。”这些年来,王晓峰一直致力于助推书法传承弘扬。

  王晓峰有很多学生,多到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还在博物馆上班期间,他就在市老年大学挂职,教老年朋友书法。因材施教,为人朴实诚恳,深受学员推崇爱戴,这一教就是20多年。

  平时,很多家长也会转着关系将孩子送到王晓峰这里来学书法,他也不拒绝。他的教法和别人不太一样。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一直觉得书法学习,老师发挥的作用是传承中国书法,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用笔,如起笔、运笔、收笔,字的间架结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布局等等,但真正要写好还得靠自己。”在王晓峰看来,书法的成功不是一味地模仿照搬,而是要在书法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以后可能并不会走上书法这条道路,但我希望能通过书法学习让孩子培养一种学习的兴趣。”王晓峰在课外让孩子回家写一首唐诗,下次上课带来,课间背诵纠正错字,成语接龙等。“从家长的反馈来看,效果很好,不只学了书法,还接触到很多国学经典,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

  现在,王晓峰已经不太教授学生了,但对书法的追求,一直在路上。“书写不辍,时时推敲,希望还能有进步的空间。”对于王晓峰来说,这是对于自己的一种超越。

  去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王晓峰作为桐乡唯一一名书法家进入最后的宴请为中外贵宾现场演绎书法的魅力。身着红色中国唐装的王晓峰,站在一方白纸前,挥毫泼墨,笔力雄健,大气磅礴之势喷发而出,引来众多嘉宾纷纷拍照。会后,有一些国外嘉宾向他求墨宝,他都履约将书法作品寄过去。

  王晓峰说,此时他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桐乡书法。桐乡是书法之乡,希望互联网能让中国书法国粹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交流,增进友谊,弘扬中国书法艺术。

  ◆新闻链接

  友人眼中的王晓峰:

  傅林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桐乡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晓峰其书雄浑苍茫,追求大气象;为人低调正派,君子风范也。

  曹建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王晓峰老师为人随和,做事踏实,大字书法厚重,章草醇和灵动!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书法家 书画 剧团 国书 写字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