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这些“雷锋”一直与我们并肩同行

2015年03月05日 08:24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朱方红 见习记者 范晓毓

  有爱的地方,就有志愿者的身影。不知道从何开始,志愿者成了桐乡一道亮丽风景线。大街上、敬老院、福利院……但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们便会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光与热,温暖着需要温暖的人。

  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我们选取了几个身边平凡而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温暖你我,也将鼓励“雷锋”接班人们继续奉献,并带动更多桐乡人加入到学“雷锋”的队伍中去。

  唐海明:从参与者到组织者

  1982年出生的唐海明是桐乡一家物业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一名热心的民间志愿者。从学生时代起,他便有助人为乐的愿望。2013年5月的一天,在微信上看到好友的转发的献爱心活动,他觉得应该去做点什么。也就在那个月,他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之后,只要有活动,唐海明总是积极报名、热情参与。有一次,唐海明老婆的小姐妹因为生小孩大出血,急需血小板抢救,他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及时向志愿者们求助,很快就有10多人报名参加,且准备前往杭州捐献血小板。然而,那位患者还是没来得及等到血小板的捐助最终应抢救无效而去世。“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个时候我成为志愿者没多久,没想到跟组织者一说,他们就马上组织起来了,还叫了大巴车准备送大家去杭州,虽然后来没成功,但很感动。”唐海明回忆起那件事依旧感动不已。

   也就在那年,乌镇一位生白血病的孩子急需血小板,唐海明立马组织志愿者们参与进去。“听说孩子现在恢复的还不错。”唐海明笑着告诉记者。

   渐渐的,他也从一个参与者演变成了组织者。2014年,他参与组织志愿者去福利院看望小朋友,结合桐乡五水共治活动宣传节水护水活动、“爱那曲捐书活动”……“忙”的不亦乐乎。

   这两三年的志愿者经历,让唐海明收获颇多。他告诉记者,去年做的最多的是去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给老人们洗头、理发、洗脚等。他说,以前在家里从来都不会帮父母做这些,没想到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开启了那份孝心,好几个月下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次心灵洗礼,让他们更懂得关心孝敬家人了。

   对于未来,唐海明还有不少的计划。比如,与高铁桐乡站的服务队联系,共同参与为民服务活动,指引、购票等服务,让志愿者的爱心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

  张正明:单车骑千里,爱心送青川

  如果不是年少时一剂剂注入胳膊的链霉素,现年62岁的张正明应该过着这样的日子:跟老伙伴们打牌、下棋、唱戏……然而,当年的药物注射让他变成了聋哑人,注定与这些需要听觉与沟通的文娱活动无缘。

   都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张正明坚持用一辆单车,满载着他的爱心,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同样,他也收获了一面面写满感激的锦旗,感受着真挚回应。

   自己家庭困难却喜欢乐于助人。1998年,热爱骑单车的张正明曾去过青川,被这座山清水秀的小城所吸引,拍了大量的照片。“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从电视上得知青川重创,便萌生了单车骑行赴青川的念头。

   因为担心张正明的身体状况,亲朋好友都表示反对。可他却暗暗买了200多件羊毛衫和400多双袜子,交待外甥女张春霞打包邮寄。并凭着坚强的信念,一路上住最便宜的旅馆,喝河水吃馒头,骑行两个多月到达青川。单车赴川,他觉得能给灾区孩子带去坚强和勇气。看着一双双无邪的眼睛,张正明觉得一切都值了。

   回来前,张正明还与灾区孩子有个“再来”的约定,之后他又两度单车前往青川。青海玉树地震期间,他来到濮院镇民政办,向灾区群众捐款200元。而那时,他的捐款是濮院镇收到的第一笔捐献给玉树地震灾区的款项。

   虽然这些事已成过往,但张正明回忆起来依旧历历在目。之后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张正明更是最突出的志愿者。他在自己的小摊前,免费为群众修理自行车,修配钥匙。濮院镇梅园社区退休干部郭丽霞对张正明很了解,她说:“尽管张正明是个残疾人,却是这里出了名的好心人,平时朋友、邻居有什么困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王引宝:帮助别人,安心自己

 

  相信不少市民在市镇府广场的荧屏上看到过这样的镜头: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身着志愿者马甲,手拿抹布,正在擦拭会展中心前的公交车站台。这位老人就是现年72岁的王引宝,她热心于公益事业,帮贫扶困、文艺演出,把做好事当成乐趣。

   2000年左右,王引宝骑自行车前往凤鸣街道西牛桥村,帮助当地一贫困户采菊花。“户主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儿媳妇走掉了,孙子还小,两位老人几乎赚不到钱。”看到这户人家破旧的大门,泥土地面的厢房,交通工具只有一辆三轮车,王引宝很有感触,决定以后多去帮助他们。

   去年底,王引宝在市区菊花广场练排舞,“王阿姨,您今年还做棉袄吗”这样的声音从观众里传来。看到说话者,王引宝记起来了,原来是前年她帮忙做过棉袄的一位四川小伙子。“小伙子的母亲来桐乡了,想让我帮忙做件棉夹袄。”王引宝说,不久她就去帮包括这位小伙子在内的10几位新居民做了棉袄。

   王引宝还是环南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倡议者。这是一支特殊的服务队,她们是清一色的“娘子军”,且平均年龄已近70岁,但哪里有需要,她们就奔向哪里。“其实,我们这些队员都是练腰鼓、跳排舞的朋友,平时没事就去帮帮老人,去敬老院演出。后来我想,要不干脆组建一支服务队。”她提出这个想法后,大家一拍即合。如今这群老姐妹们已坚持了十几年。

   社区巡逻、老年活动室值班、发放宣传手册等,在环南社区的每个角落,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支服务队刚组建时有7个人,如今,队员们的坚持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进来。问起为什么坚持做好事,王引宝说,通过这种以老帮老的行动来回报社会,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进来,一起帮助更多的人。

  记者手记:翻阅以往报道,总有相关媒体报道“雷锋日”的尴尬,福利院、敬老院等地人满为患,孩子们一天接待七八波“好心人”,老人们的头发理了一遍又一遍。其实,雷锋日不是某一天也不是某一个月,它应该是一种精神。

   在我们桐乡,除了唐海明、张正明、王引宝等热心人士外,还有像干细胞捐献第一人张剑、“爱心妈妈”朱群芬、梧桐美丽义工许耀忠等2.8万名志愿者,他们分布在角角落落,通过各种渠道在平常的日子里,依然在学雷锋、做雷锋,时刻为民服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