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元宵佳节,去乌镇赏灯

2015年03月05日 08:24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年总是过得利落爽快,但在老一辈眼里,年却是缠绵滋润的,只有悠笃笃过完正月十五,这年才算完。

   千年古镇乌镇,几经轮回后有着这般神奇的魔力,既是一面古老的铜镜,映照出小镇百年前的繁华。又像一扇时空之门,百年也不过白马过隙,不知中竟模糊了记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笼,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进铺中参观,晚上灯上点上烛,观者更多。”这是老舍笔下喧闹的元宵节。在老乌镇人心里,这样的景象是何等熟悉。

   一边是摩肩擦踵的游客,一边是满头大汗的老板,前后望去,漫漫无终,又热闹又市井。叫人想起以前的外婆家。对呵,那时元宵节每个镇头不都这般喧闹?集市上租着敦憨的大娃娃头,一戴上头重脚轻,提着简陋的兔子灯,一路趔趄着穿过狭窄却弥漫人情味的弄堂,穿过层层的黑瓦、土黄的墙胚。外婆就后面追赶着,吃汤圆喽。此刻竟与这乌镇的影像重合了。

   民国版的《乌青镇志》清楚记载:乌镇新年,街市试灯,好事者为藏头诗句,任人商揣。又扎造滚灯及龙象狮马等灯游戏街市,行至元宵为灯节。

   旧时,在农历新年之前,乌镇民间一些作坊、店家便会筹划灯会。灯会上的彩灯虽无人评判高低,但坊间各自暗中较劲,尤其是抬阁的制作常在深宅大院之内,秘而不宣,以期一鸣惊人。到了近代,乌镇也在抗战胜利及解放后举办过隆重的“乌镇灯节”,让上了年纪的老人仍津津乐道。

   一个甲子年后,盛景又复何其幸。华灯初上,走在景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灯光微隐的绚烂。24组大中型灯组由200多位民间花灯工匠精心打造,遍布西栅延绵10公里的河道、湖泊和老街。枕水码头的西侧,威武的乌将军带领着他的战马驰骋沙场;翡翠漾上,一条金黄的锦鲤一跃龙门,荡起碧波万丈……

   褪去白天热闹激烈,西市河灿若星辰,乘一叶扁舟,就这样静享一回“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雅趣;行至书场,听一出脆生生的评书、观一场充满回忆露天老电影。但在定升桥下老手艺人顾叶广心中,元宵“提灯走桥”怎可错过。

   如果水是乌镇的魂,桥便是乌镇的生命。桥自然让被当地人赋予更多使命。夜色暗下,小巷灯火点亮,男女老少便提着花灯在河边、桥上游走,汇成“灯火长龙”,远远看去,煞是壮观。老顾说,走桥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走过至少十座桥,忌走回头桥,保佑新一年里无病无灾。

   50岁的老顾做了30多年的花灯,竹篾、绢纸、浆糊,用着最传统的材料和工艺,在他看来,千篇一律的工厂化是对传统的玩亵。于是,指尖翻转后,青狮灯、兔子灯、生肖灯、八卦灯、走马灯等不同造型的花灯一一呈现。手提着、抬着、挂着、摆放的,古朴精致。

   一对小情侣在店里跟着老顾做了个兔子灯,看着有些粗糙,但女孩珍爱无比,两人小心翼翼迈过了一座又一座石桥,没准一不小心就走到了永远。

   早春夜晚,难得月明星稀,走累了,来到一老居民家,门口,老人捧着暖炉,静静望着不远处秀水廊街的荷花灯,老式收录机中放着声音有些劣质的越剧唱段《红楼梦》,老人也不介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这花灯真好看,像小时候的。”“嗯,真好看。”

   如今的乌镇变得越来越喧嚣繁华,但老乌镇依旧生活在你不赶时间,我不赶时间的空间中,只管自在理发、悠闲聊天,逢年过节守着习俗守着传统。

   或许始终有执念:记得来时路,不忘梦归处。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