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一张旧合影

2015年03月02日 08:57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王利明

  2001年,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茅盾故乡乌镇欣逢一次盛会——茅盾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暨第七届茅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镇举行,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乌镇。这次盛会由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中国茅盾研究会主办,学术研讨的主题是“茅盾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主题是结合茅盾的文学成就探讨当代创作与茅盾创作的联系比较,对茅盾先生的文艺思想与当代文艺思想的关系等内容进行研讨。

  当时,我已经调入到桐乡二中工作,并负责学校语溪文学社的工作。学校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安排我和郑桦、郑杰老师带文学社几名学生前去参加这次研讨会活动。

  3月26日午饭后,我们师生驱车前往乌镇。一路风景,一路春光,大家心情格外高兴。到达乌镇开会地点时,会场内已热闹非凡,茅盾中学茅盾文学社的学生们已经坐在会场的中间位置,我们师生几人就选定后面靠边的位子坐下。不久,与会者陆续进场,大都是穿戴整齐的年长者,衣服上佩戴着红色绸带和鲜花,让人更觉得会议的隆重。下午1点30分,一些专家学者被请上主席台就坐,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首先是桐乡市市长致开幕词,开幕词辞工句丽、神采飞扬。接下来,几位茅盾研究会的负责人陆续发言。

  开幕式上,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专注于参访。开幕式后,我们的学生也不闲着,他们四散着寻找那些专家、学者为文学社题字。这些专家学者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热情、真诚地面对学生,浙江省文联主席叶文玲、香港著名人士汪一桃、南京大学教授丁尔纲、著名作家陈建功等人分别为语溪文学社题字,表达他们对茅盾故乡学生文学社团的美好祝愿。

  下午的安排,主要是参观茅盾故居和乌镇东区老街。我们师生几人在会场合影后,也随着人流走在乌镇的老街上。

  为重现茅盾笔下乌镇的历史风貌,桐乡市于1999年筹集资金8000万元,对乌镇进行了大规模整修,茅盾故居、访卢阁、汇源当铺、阮恒德药店等10多个景点已完工并对外开放。传统的商铺、餐饮店、民居、作坊以及水乡风貌等,再现了茅盾先生笔下的古镇风情。

  走在乌镇老街上,感觉古朴自然。当我来到茅盾故居门口时,恰巧碰到了文联的孔令德老师。孔老师是我读师范时的文学老师,也是我文学起步的引路人。他热情地陪着一位身穿皮夹克、胸前戴着花朵的老者,孔老师向我介绍:“这是茅盾先生的儿子韦韬先生。”并向韦韬先生介绍我说:“这是我的学生。”

  韦韬先生微笑着,热情地主动和我握手。当年,韦韬先生虽然已是78岁,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他的手大而有力,握手时仿佛是在传递对家乡人的热情。在孔老师的提议下,我们在茅盾故居门前合影。门口的保安得知眼前的人是茅盾先生之子时,也欣喜地加入到合影的行列,我的一个学生为我们留下了这张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我把这张照片小心收藏着,并且复制在电脑里。照片中的韦韬先生和孔令德老师,总给我写作的动力和勇气。2008年,我将自己创作发表过的诗文选编出版了《春夜听雨》,其中一篇《难忘当年买书情》,便是回忆孔老师当年课堂教学时的情景。我把书送给孔老师时,他很开心,并对我的散文写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令我受益匪浅。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孔老师在前两年因病离世,韦韬先生也在2013年7月24日逝世。睹物思人,我更觉得照片的珍贵和那时的幸运。我将珍藏着它,这珍藏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重要的是它时刻让我感受到前辈们无形中传递给我的写作动力和勇气……

  左二为韦韬先生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茅盾 乌镇 老师 学生 文学社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