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盼过年

2015年02月11日 09:04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俞富江

  俗话说:“大人忙种田,小孩盼过年”。把过年当作一种至真至纯的企盼和至高无上的享受,是我初懂事时岁月中的事。小时候,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吃肉鱼、放鞭炮,涉足平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过年确实是一种美好的期盼。一进入腊月,每天晚上睡觉和起床前,日子是在掰着手指头倒计时中度过的。

  在我们桐乡一带农村,一般自农历腊月廿三开始就准备过年了。腊月廿三俗称“送灶日”、“祭灶日”。每年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烧赤豆糯米饭,备上糕点果品,焚香点烛,贡灶山上的灶神。送灶日过后,过年气氛渐浓。民间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廿三送灶,廿四掸尘,廿五吃渣,廿六打糕,廿七备年菜,廿八请‘阿太’,廿九贴春联,三十过大年……”腊月廿三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企盼心也就越来越切。在外工作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村里,忙碌着年事的准备工作,杀猪的杀猪,宰羊的宰羊,酿米酒的酿米酒,打年糕的打年糕,家门口挂起了腌好的咸肉,凭购货本、肉票、鱼票、糖票、烟票等走店串街买年货的人络绎不绝,整个村庄被过年的氛围包裹得浓浓的、酽酽的,到处飘溢着浓浓的香味,飞扬着笑声和嬉闹声。

  我记得,过年时,母亲是最忙碌的人了。她要煮、烧、煎、炸、洗,忙作一团,除了把父亲从集市上买回来的鲜鱼活鸭变成美味佳肴外,还要把我们姐弟三个从里到外打扮一新。那时,家庭经济拮据,做新衣服的布料都是母亲自己织的,自己染色,再亲自把一件件衣服缝制出来给我们穿上。母亲缝制出来的新衣服穿在我们姐弟身上都很合身,每逢过年,走在路上,都会招来村里人羡慕的目光。我们姐弟们心里是甜蜜蜜的,觉得很自豪也很体面。除此之外,年前酿米酒那是父亲的拿手好戏。父亲手上酿出来的米酒,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浓浓的酒味掺杂着糯米的清香扑鼻而来。每次酿酒,总是少不了母亲帮忙,我们站在旁边一声不吭地看着。酿酒前,父亲先将糯米放入水缸中,用冷水浸泡10个小时,接着要将糯米蒸熟,尔后拌进酒药,用勺子把米饭稍压一下,中间挖出一个洞,在米饭上洒一些凉水,盖上草盖,放在20多度的地方,大概只需三个昼夜,可口美味的米酒就制成了。父亲把酿好的酒放进缸内焐在稻草里,新年到来时,供家人和客人们享用。父亲告诉我,因为酿酒对温度的要求极高,酿米酒只能在冬天,最早也得从十一月后开始做米酒,能持续到春节后。夏天,我们做的是甜酒酿。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先得请神拜祖宗,在桌子上放好供品,点上香火红烛,摆放六神牌,请拜祖宗,这便是祭祖。祭祖之后,先贴春联,即便有的家人大字不识一个,也要买张红纸,裁成对子,请村上有文化的人写上“年年迎春,岁岁祝福”,“出门求财添宝贵,居家创业永兴隆”的联句,稍识文墨者则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除此便是通用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之类的祝福语,贴在堂屋的墙上或门上。这耀眼的春联一贴,就显得喜气有加,满屋生辉。与此同时,疏疏落落,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鞭炮声四起,空气中散发着浓重的火药香,左邻右舍的孩子们要比一比谁家的鞭炮放得最高,声音最响,我们高兴地拍着皴裂的小手喊“过年了,过年了!”

  傍晚,不惮劳累的是母亲。她两眼如豆,在昏暗的灯光下站在热气熏蒸的灶头旁,为一家人做饭烧菜。母亲边做边说:“宁穷一年,不穷一节。”不久,母亲将一桌菜做好,全家人高高兴兴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便按父母的吩咐倒上自己家里酿造的糯米酒,敞开肚皮,尽情享用,这便是一家人过年的高潮。吃过年夜饭,母亲洗好锅碗瓢勺,先把故意多煮剩下一盆大米饭放在桌子上,米饭上面再放上六节甘蔗,意思是象征着来年丰收,吃饭不愁,生活好似甘蔗一样节节高。之后给我们每人泡上一碗镬糍糖茶,此时爸爸便把皱巴巴的几角压岁钱递到我们姐弟手里。这一夜你可以尽情地玩乐,自由自在,不受父母的任何管束,即便做了错事,父母也不会训斥你。

  那时,大年夜村里还没有通电,家里也没有电视机,但我总觉得从前那种以糖果、瓜子佐餐,一家人坐在一起品尝丰收和幸福的朴素民风也是值得回味的。那时大年夜,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完年夜饭后,围坐在四方桌旁,桌上放着母亲早已备好的糖果、花生、南瓜子、山薯干等。母亲让我们在大年夜,嚼食这些东西,是希望我们能从中嚼出年的韵味和年的温馨来。趁机,父亲也开始给我们讲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小故事。现在想来,我真正领悟了母亲的嚼年,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在那样一种有吃有喝,嘴嚼甜蜜、嘴嚼团圆的氛围里,使我们永远记住“生活是艰难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人生真谛。午夜的钟声来临,敞开家门,让我爸先放鞭炮,我和姐姐拿出事先从商店买来的小百子炮,悄悄地藏在衣袋里,然后一个一个乒儿乓地放起来,响声如热锅里炒豆,如空中炸响雷,那场面真的好热闹啊。我们睡在床上,一时难以入眠。临睡前,看着妈妈把一套新衣服套在我的棉衣棉裤上,还有一双新棉鞋放在床前。

  年初一凌晨,天还没有亮,又会掀起一个高潮。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噼里啪啦,震耳欲聋,大地轰鸣。我躲在温暖的被窝里,母亲喊也喊不起来,直到姐姐叫我去给村上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拜年时,我才起来。起来后,随便吃了一口饭,便和姐姐蹦蹦跳跳挨家挨户地拜年去了。

  过年,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节目就是“拜年”、吃年酒。自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请客走亲戚。多日不见的亲朋你来我往,在这几天里千方百计相聚良宵,倾诉衷肠,互通有无。过了正月十五,整个新年才算过好了。这时,布谷鸟开始在头顶上“布谷、布谷”悠扬地叫着,有似唱着民歌一般。布谷鸟的到来,预示着春天已经来临,树木吐绿发芽了,屋边的竹笋一节节地拔高,长辈们早已忙着农活,辛勤耕耘,播种希望。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呢,似乎还沉浸在那种过年的欢乐气氛里,总是不想走出来。然而,旧历年已经过去,新年已经来临,农村校园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依依不舍地向旧历年告别,背起书包,走进那琅琅的读书声里。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