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2014年度机关优秀团队城改办的那些人那些事

2015年02月03日 07:17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城改办“全家福”。
 
征迁人员在谢壬山指挥征迁工作。
 

夏家浜完成征迁,移交文保部门作下一步修缮规划。

  城中村是桐乡城市的痛。不大的市区中,有23个城中村,721户农户,约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撩开桐乡城中村改造的大幕,需要勇气、魄力和智慧。

  2012年4月,从13个部门抽调的20来名骨干人员组成了旧城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在没有任务参考的前提下,创造了桐乡征迁史上的一个奇迹——两年半时间,基本完成14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惠及居民363户,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无一例群体上访,无一处强拆。不止于此,去年,这一团队又挑起市区首个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实现住户100%签约。这背后究竟是一支有着怎样“神奇”力量的团队。

  因其突出贡献,这支团队获得了2014年度机关优秀团队称号。

  五旬的“老张”临危受命

  年过五旬,对于乡镇干部来说,这是一个退居二线的年龄。2012年4月,张贵祥怎么也想不到,还会被临“危”受命——担任旧城改造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家人说:这个活干不得,城中村是个火药桶,一碰就炸。你身体不好,还是过几天太平日子吧!

  朋友也劝:“这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城中村改造喊了10多年,光是指挥部就成立了好几次,还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把老骨头了,还是让年轻人干吧!”

  他自己也连着几晚辗转难眠:“干还是不干?”

  23个城中村,从行政隶属和名称而言,它们是村,但没有可供耕作之地。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早在二三十年前就被征用。他们已实现农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但仍保留宅基地,家距繁华商圈咫尺,但几乎隔绝了城市的繁华和文明。

  2011年12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是一定要拆的。

  但城中村的拆除之路有多难走,做了多年征迁工作的张贵祥太清楚了。早在2003年,市城建局就设立了旧城改造办公室,几乎每届领导班子都把城中村改造摆上日程,但作为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城市发展的产物,城中村一路留下众多棘手问题。

  形成时间跨度长,土地性质复杂,不同时期又采用不同的征迁政策,存在劳力安置、店面安置、人员安置等多种模式,群众对于安置想法各有诉求。

  反复权衡后,张贵祥还是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他说:“既然市委、市政府这次要动真格,我怎能退缩?”

  旧城改造中,拆需要魄力,但怎么改,则需要智慧。有人说,旧城改造就像一次心脏搭桥手术,牵扯的神经极其多且复杂。它牵扯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合理化满足,牵扯到城市还能否带着自身的个性继续存在……在城市发展的语境中,怎么拆,怎么留,才能保住城市的内核,确是一道课题。

  既然来了,就要干好

  接受新任务之前,张贵祥刚调到梧桐街道办事处没多久,对于城中村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

  他们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就是沉下心来搞调研。张贵祥带领着团队成员用了45天时间,挨家挨户对城中村居民进行摸底。当时正是夏季,有人表示不理解,提出可以电话调查,何必大热天往外跑。但张贵祥并不这么想,只有走到群众中去,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既来之,则乐之干之。”“了解住户房屋的情况、人口情况、改造意向、希望的安置模式,当然还听到了很多怨声和不满。”城改办副主任周晓东坦言,这么多年问题没解决,有怨言很正常,但在怨声中也听到了真话。

  改造如何找到突破口?政策成了关键。周晓东回忆:“我当时就问自己,如果我是城中村村民,这里住100平方米,改造后,到外面只能买50平方米的小房子,我愿意吗?”这一考虑也在制定征迁补偿办法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召集村民代表、村(社区)干部、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等一次次进行座谈讨论,《桐乡市市区城中村房屋拆迁与补偿办法》终于出炉。“城中村的老百姓在多年前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奉献,但他们的旧房子却没被改造,这是对城中村百姓的亏欠。”张贵祥说,不管城中村的土地性质如何,全部参照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和拆迁政策。“以前都是开发单位说了算,想不到这次主动上门来问我们的意见。”角色的调换,令村民对改造少了抵触。

  如果说刚柔并济的改造政策让城中村村民动了心,那么公开透明的操作方式则让大家彻底吃了“定心丸”,村民可以全程参与,共同制订方案,共同进行监督。是否启动改造由大家决定,评估机构由村民挑选,所有评估结果上墙公布,就连签约的合同也全部公开。

  在启动改造前,市城改办就对各个区块进行了意向收集,对接受政策、要求改造且签约意向率达到90%以上的城中村,才开始模拟征收。模拟征收达到预设比例,才可以转为正式征收。正是因为公正、公平、公开,让原本疑虑重重的拆迁变得阳光透明。

  走进群众中,成为“狗不叫”干部

  从2012年完成灶家兜、高地上、李店桥100%的签约率。2013年,启动牛桥头组、东杨家门组、王家门组、校场头组、唐家桥组,北姚家兜组及关爷亭组7个城中村,涉及村民220户,截至去年年底,共签约200户。去年,南顾家兜、北顾家兜、西杨家门、大道场、东牛村、西牛村、谢壬山被列入征收范围,进展顺利。

  一开始不少征迁人员有点像“赶鸭子上架”,可随着工作的深入,大家的心拧成了一股气。“现在农村拆迁都很难,更别说城中村了,一开始还自我安慰,那么多年都没成功,这次就算失败也不丢脸。可做着做着发现已经停不下来了,这不只是党委政府的任务,更是民生渴求。”周晓东道出了城改办所有25个兄弟的心路历程。也让我们体会到这个班子的干劲、热情和魄力。

  去年8月,城改办主任助理王树良带着他的团队又转换了营地,九曲社区二楼一个10来平方米的房间就是5个人的工作室。近半年下来,九曲小区谢壬山的征迁工作已近尾声,躲在闹事区的“瘤子”很多已被夷为平地。

  接下一个任务,换一个地驻扎,几乎成为不成文的规矩。“方便老百姓找我们,也方便我们下去走动。”去年3月,王树良他们参与到复兴社区东牛村、西牛村征迁,就在凤鸣商城租了个小店面。

  早上8点多,征迁队员陆续来到“办公室”,泡好的热茶还没来得及喝上口。电话响起,一个宾馆老板打来的,因为旁边城中村房屋的拆除,把他的电线也给切断了。“其实这不在我们的工作范围,但没办法,老百姓已经习惯了都找我们。”王树良和成员提早开始了一天的“巡逻”。

  挖掘机轰鸣,东方大酒店后侧已成为一片“乱石岗”,但征迁队员走在乱石上却轻盈快速。也难怪,几个月来这条路线每天都要走上好几回。

  附近一个老街坊迎来上,“小王啊,这里最好弄弄清爽,不然年纪大的要摔着的。”“行,一会让人来收拾下。”一路走去,不时有街坊和队员们热络地打着招呼。

  在征迁的城中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人未熟,狗先熟。”村民几乎都能每个出征迁人员的名字,不少人还成为朋友。

  不过,队员刚来时,却受了不少冷言冷语。因为政府曾有意向征谢壬山,当时有8户村民还签了协议,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政府就是骗骗人,当时签了协议都能不算数。”听到这样的话,王树良认为群众的怨气或许是因为曾经征迁的不公开不公正。

  只有在一个刚性的不偏不倚的政策下,真心对待群众,群众才会相信你。征迁人员一次次上门做政策解读工作,认真做好丈量测算,为群众算人情帐经济帐。“从9月22日发布征收公告,已签了80%以上。”

  来自城管的朱进良笑说自己晚上根本不敢关手机,因为村民遇到想不通的问题,随时会打来。从进入征迁的第一天起,征迁人员的电话就被广而告之。“好几次都是大半夜,我们先电话里解释,讲不通第二天再上门讲。”

  在刚性准则下,人情味是取得群众信任的最好途径。王树良他们在东牛村就碰到一个特别的家庭,一家七口生活在破烂的小房子里。除了两个老人和小女儿一家,大女儿和其儿子有着严重智障。当得知大女儿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条件,征迁人员帮助跑部门、申领材料,不出一个月,就把经济适用房办了下来。一家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们是真心实意为我们办事,是值得交的朋友。”原西牛村村民老周刚刚搬进了新小区,但有一空还是会去看看老朋友。

  迎难而上,啃下“深水区”硬骨头

  两年多来,城中心改造始终围绕“群众自愿、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寻找亮点”的原则扎实推进。2013年,城改办副主任赵利强带领着成员在杨家门社区借了一隅,开始杨家门区块几个城中村的征迁。

  众所周知,杨家门是桐乡老城区,又居市中心,沿街店面多,房屋产权复杂,利益牵扯更是千丝万缕,被视作城中村改造的“深水区”。

  不怕苦、不怕累,鞋子踏破、嘴皮磨破;既向突破政策说不,又让被征收户的合理要求得到最大满足。

  这天,现场办公点的门突然被踢开,进来的是牛桥头组的村民小宋。小宋拍桌质问:“我家层高明明2.2米,为什么不算我底层面积?”原来小宋在获知层高不到2.2米不能算面积后,叫来工人打掉地坪,挖底搬泥,硬是把高度撑到了2.2米。“小伙子,别生气,听我给你解释。”赵利强耐心地说,自己挖的不能算面积。李店桥组有一户被征收户,只少了1.5厘米也没法算。经过反复做工作,终于获得小宋一家的理解。去年7月,牛头桥组全部签约完成。

  不过杨家门另外3个城中村的征迁,却给征迁人员来了个“下马威”。“第一次上门,就被轰了出来,差点被泼一脸水。”来自司法系统的沈伟去年刚调到城改办,就碰到了一系列棘手事——被征户不同意拆。发下去80多份征求意见表,只回收上来6份,评估公司也不愿意选。整个征迁工作陷入僵局。

  在沈伟的建议下,征迁人员参考了其他地方的做法,引入司法公证。这天晚上,征迁人员请来了小组组长、村民代表等参加评估公司选定会议。

  可问题又来了,选出的村民代表拒绝投票。沈伟和公证人员商量,最后决定由5个评估公司抽出代表村民,再由村民代表抽取评估公司。当时有两个村民代表态度尤为坚决,摔门而走:“你们这种做法,我们是不会同意的。”“公证现场火药味相当浓,随时有可能砸场。”让沈伟欣慰的是,随着公证结果的公布,之后的进展相对顺利了。

  征迁团队中的陆利辉有着多年基层征迁工作经验,他认准,要推进工作,最紧要的是了解村民的诉求,原来这一区域的村民更多希望原地重建,但这并不现实。

  经过不厌其烦的上门解释,获取群众真心支持和拥护,使他们由最初的抵触、观望逐渐转变为理解、支持和配合。

  曾经反对最强烈的村民反倒很早就签掉了。“他们在村里威信很高,他们的签约也为随后工作划开了口子。”陆利辉说。

  虽然这3个城中村相比其他城中村进展显得有些慢,但从突破性来分析,却是可喜的成绩。

  趁着路过的时间去看看儿子

  在征迁关键环节,“白加黑”和“五加二”成为常态。“我们要求自己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自己满意了,老百姓才会满意。”张贵祥说,尽管城中村改造工作很累很忙,但能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高一点、再高一点,这就是对于他们最好的回报。

  但在不知不觉中,征迁队员也放弃了很多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干征迁久了,脾气也会变。”来自教育系统的徐红伟对家人有着不少愧疚,他说,征迁需要耐心,时刻得收着脾气,于是私下脾气可能就大了。有时一天都得动嘴皮,回到家啥都不想说了。

  这天早上,王树良接到儿子电话:“明天学校高三年级月考,我们放假,你知不知道?”问了几次,王树良都说不知道。电话那头满是失望。放下电话,原本快人快语的王树良沉默了好久。

  但对于每户征迁户的情况,王树良都熟稔在心,小孩几岁,哪里上学。这是走近群众必须了解的。

  中午,队员们一同回城改办用餐,路过儿子学校,王树良说要下车,他要去看看儿子。

  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征迁人员赶到一户村民家中签约。村民满是疑虑和嘲讽:“这么晚还赶过来签约,是不是征下一户就能拿回扣?”

  征迁人员动情地说:“明天就是周末了,我们也有家庭,也想星期天带小孩出去玩,晚上能陪陪父母。”听完,村民脸露愧疚,直说:“你们不容易。”

  来自公投集团的蔡玉山,前阵子正好老家造新房,这在农村可是大事。但那时正赶上征迁最忙的时候,只得将这事交给了妻子。去年儿子征兵入伍,出发那天,他也没赶上去送儿子一程。

  正是这样一个舍己忘我、全心全意铺在征迁工作上的团队,用感情、凭诚信、靠行动感化着被征户,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完成市区首个国有土地征收项目

    去年5年,城改办接到一项特别任务,夏家浜房屋征迁,与以往城中村改造不同,这是市区首个国有土地项目征收。在无数关注的目光中,征迁队员又以“超人”的力量,提早圆满完成任务。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明杰去年在勤政周记中高度赞扬了这支团队。“在城改办同志夜以继日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确定的夏家浜国有土地房屋征收46户实现100%签约,为本次征收工作划上圆满句号。城改办的同志不仅承担“城中村”房屋征收任务,同时也参与其他征收任务和中心工作,体现了‘不等不靠不推不叫’的务实工作作风。”

  市委书记卢跃东批示:这种作风很好,桐乡大发展很需要。

  如何在半年的时间内,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完成征迁,如何在复杂的利益格局里抽身,找到城市发展和群众利益配比最合适的路径?

  夏家浜是曾经“碗大桐乡城”旧有的印记之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却停滞了脚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去年5月,夏家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启动,为夏家浜的明天找到了一个新出路。

  从2012年起就参与城中村征迁的赵奇峰和另外两个年轻人接下了这个活。“说实话一开始很纠结。”赵奇峰说摸底调查后,发现里面的情况远比想象复杂,私房公房、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各种产权关系交织在一起。虽然户数不多,但不是一般复杂,有的户主已过世,涉及继承矛盾、家庭纠纷等问题。“很多其他老城区的百姓也盯着这里,如果赔偿高了,以后其他区块的改造难度就大,如果赔偿低,要想再推进也难。”赵奇峰说,这里的征迁基准就是以权证说话。

  因为历史太久,很多房屋的权证资料早就不齐全,赵奇峰他们到国土部门,从泛黄的资料中一页一页找出来。随着市里的初步安置补偿方案出来,征迁人员召集住户开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开完会,心里基本有底了,大多数老居民还是支持征迁的。”

  在基准价的设定上,征迁人员从附近多地获取房价样本,尽量往高靠,最后核算出一个基准价,算上各种征迁奖励,价格基本在百姓接受的范围内。

  安置方案除了货币安置,还有安置房,征迁人员反复给住户算经济帐,分析利弊,最后除了2户人家,全部选择了货币安置。

  11月24日晚上11点多,老张带着儿子来到城改办,赶在奖励时间截止前,签下了征迁协议。老张在夏家浜的房屋面积不大,但占地大,小院很是雅致。这样的小乐惠在市区黄金地段实在难觅。所以在征迁过程中,老张一直积极性不高。征迁人员连着四五次上门,不厌其烦地跟老张分析情况,最终改变了老张的想法。“征迁户该得利益的一分不会少,不该得的依政策行事。”公平公正的原则也让征迁人员赢得了民心。

  陈家是夏家浜内的大家族,留下的5个子女分隔四海,其中在台湾的一个儿子已经过世,其子女也无法联系到。征迁人员并不放弃,赶到上海、杭州,四处打听该子女的情况,终于联络到了对方。

  最后的征迁协议上郑重签下了14名陈家子女代表的名字,一个都不少。前两天,从各地赶来的他们又一起拿到了征迁款。

  张贵祥说,夏家浜顺利完成征迁,无疑为杨家门等老城区改造竖立了一个好范本。去年,城改办还分立出一支团队,完成了杨家门区块2000多户人家的入户调查,整个工作可谓庞大繁杂。

  现在,这支团队又出发了,市区广福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房屋征收已启动,新一年的城中村改造也箭在弦上。

  这支拉得出、压得起、唱得响的征迁团队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我们期待着。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