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农村年轻抑郁症患者

2015年01月21日 08:55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姚孝平

  前天去镇上菜场买菜,偶遇高中同学小梅。十几年没见面了,差点没认出来,但这张黝黑朴实的脸让我充满了惊喜。小梅告诉我,她现在在一家制药企业工作,生活还算稳定,不过自从七年前被男友抛弃后就得了抑郁症,一直靠吃药控制病情。三年前她成了家,想要个孩子的她停止了吃药,但几个月后病情出现反弹,不得不继续吃药。因不能生孩子,夫妻关系也一般。“凑合过吧,我这样的情况不离婚就算好的。”小梅苦笑说。

  分别的路上,我想起那年的确有同学告诉我小梅跳楼的事,不想是得了抑郁症。高中时的小梅,文静温和,读书用功,成绩也好,本来可以有个好前程,因了抑郁症,她的工作生活家庭发生了巨大改变。

  我认识的一个叫小枫的年轻女孩,上学时同学老欺负她,她受刺激后也得了抑郁症。因为这个病,她一直没能找到男朋友,人家介绍的男孩听说她有这个病,也打起了退堂鼓。她说话口无遮拦,什么都讲,越讲越离谱,正常人总觉得她有点不正常。村民把这种病叫“精神病”,说得了此病生下的孩子会有遗传,怀孕期间不能吃药,但不吃药又要发作。小枫在微信上告诉我,没人愿和她交朋友,总感觉生活没希望,有时会出现幻觉,经常失眠。

  几年前,一个朋友的女同事也因长期抑郁,突然有一天在大街上裸奔,家人同事震惊不已,虽半年后回归正常工作岗位,但同事们从此远离了她,甚至不敢和她说话。另一个女生因隐瞒病史,结婚一个月前男方知情后取消了婚礼,而女方不同意退还聘礼,两家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上了法庭。这两个大龄剩女也至今未嫁。

  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而它的成因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有着紧密联系。抑郁症患者普遍表现为闷闷不乐、思维迟缓、远离亲友、回避社交、失眠乏力等,轻者心情低落,重者悲观厌世、产生自杀等极端行为。据报道,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病,而我国的识别率仅为30%,由于对抑郁症识别缺乏科学依据,公众很难在早期自我评估和判断中发现是否患病,等到症状严重后就医,早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而在农村,人们对抑郁症普遍缺乏了解,甚至很多人把它等同于精神病,避而远之。对抑郁倾向,很少重视,只是觉得人家心情不快,能走能吃能上班的,就不是个病。抑郁症患者也会觉得这病丢人,怕受世俗的偏见,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由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抑郁症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不仅给患者本人工作经济婚姻生活造成影响,还影响整个家庭。女性抗打击能力更弱一些,更容易得,也更可怜,不少年轻抑郁症女性恐怕要终老一生,即使嫁人,家庭生活也难幸福。

  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敌视和无知。希望家人朋友和社会多关心抑郁症患者,积极帮助治疗,引导他们参与社会事务,多交朋友,打开心扉,相信他们会慢慢从疾病中走出来,回归正常生活。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