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等闲识得东风面

2015年01月07日 08:49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陈剑宏

  一九八四年暑假,安兴乡初中的两个初三班考取了两位中专生,其中一位就是我的邻村同学。每天咬菜根、喝豆腐汤,一起上学、放学的同伴忽然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而自己因为少了那八分,只能上石门高中。

  当父亲领着十五岁的我翻越畎畮垙垄来到千年古镇石门时,从东北角的民联村辗转入市进入石门中学,看到硕大的操场上挺立着几棵孤零零的大槐树。父子俩到了镇上学校,不知到哪儿报到,正好一位美女路过,才打听到位置。后来,那位美女竟成了同班同学,单名唤作“陈莺”,歌唱得跟宋祖英似的婉转。

  高中住校,一个礼拜回家挑米取菜。因为离家大约三九里地,步行得两三个小时,来回实在不便。所以往往周六出发,周日下午回校。有时候来得早了,就琢磨着找个地方玩玩。于是,有空就到处转,磊石弄、曲尺弄、下西弄和绵纱弄等。

  从小我特爱看书,大运河拐弯的朱玉和书摊上摆的都是连环画,已经钓不起我的胃口。陈莺家和学校只隔着一条弄堂,是正宗的“街上人”。她给我们指条明径,说是有位大画家叫做“丰子恺”,上面拨款将新建故居“缘缘堂”,以后里面将建立图书室,定期更换杂志,够你看的。

  果然,有一个星期天,石门湾上空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同学纷纷传言说是“缘缘堂”建成,许多大官、记者来了。于是,同学们蜂拥去看热闹,我看到大家拿着本子挤上台阶,在请几位绅士模样的人签名。赶紧如法炮制,练习本上得到的签名赫然“丰华瞻”三字,我也不知何方神圣,旁边有老人告诉我说是丰先生的大儿子。珍藏了这个本子好几年,搬家的时候却弄丢了,叹息了好一阵子。

  有了“缘缘堂”,从此就如有了初恋情人。每个周日中午,我便匆匆扒拉几口饭菜就上路,到了寝室洗把脸,一阵风赶往大井路。有时候,夜自修请了假,约上两三位同学,偷偷地跑到“缘缘堂”图书室里享受去了。那时候的杂志大概有十多种,定期更换,不收钱,不办证,只要不损坏就行。不管是春寒料峭,还是炎热似火,感觉看书的日子无比幸福,仿佛大师智慧的眼神整天介笑眯眯地望着我。我暗暗下了决心,有朝一日也弄本书出来,让别人瞧瞧,出那一口鸟气。

  这种快乐的日子一直延续到一九八七年的那个夏天,高中毕业了,落榜了,回家了。托了好多人,终于谋到代课这份差事。偶尔,可以到越来越萧条的石门镇参加教研活动。路过“缘缘堂”,重温旧梦。这个时候,零星地买点关于丰先生的书,看看他的漫画,只是觉得诙谐幽默,又有诗意,不失高雅之气,慢慢地养成了爱看漫画的习惯。品味他的漫画,觉得犹如桂花落地,芳香满怀。在他的漫画集中,最可以反映他性格的是“儿童相”部分,看过他的漫画,谁会忘记画笔下的童真?

  一九九〇年暑假,我终于时来运转考上了海宁师范,压抑了六年之久的郁闷之气终于得到释放,真有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兴奋,我也成了“街上人”。读师范的三年里,时不时有海宁的同学来我家玩,每次都把他们一股脑儿带到老同学褚万根那儿。听馆员讲丰先生的故事,慢慢地耳濡目染,了解了不少趣闻。也不知去了多少次“缘缘堂”,因为家乡拥有这么一位艺术大师,自己无端地添了许多彩。

  一九九三至二〇〇三这十年,我在河山和芝村工作,因忙于教学工作,来得少一些。间或带些朋友参观,断断续续地看些《缘缘堂随笔集》,其中对于《还我缘缘堂》和《告缘缘堂在天之灵》两文印象尤其深刻。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丰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一个闲聊之中,我偶然听河山中心学校教师陆金标说起丰先生当年的花埠之行,遂整理成文发表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六日《桐乡报》。在这次丰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中,我有幸结识了丰一吟女士。

  二〇〇四年暑假,我被调回老家石门工作,于是就将家小带到了毗邻“缘缘堂”的石门镇小教师宿舍居住,之后加入了“丰研会”。自从老同学褚万根做了馆长,我常常带着女儿去玩。

  值得回味的是,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八日,石门镇小百年校庆活动中,精神矍铄的丰一吟女士在叶瑜荪先生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由我陪同参观了学校的文化长廊、校史陈列室。后来,在丰先生的塑像安放仪式上,丰一吟女士专程从上海赶来揭幕。学校请叶瑜荪先生来校,专门给全体教师作有关丰先生研究的讲座。

  二〇〇七年的十一月,省教育厅、杭师大继教院、钱江晚报联袂来到石门镇小举行“田野大课堂,温暖第一课”活动,我和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两位校长、特级教师一同登台执教。我执教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级课文《白鹅》——丰子恺先生在抗战期间的作品。在大师的母校执教大师入选教材的省级公开课,也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钱江晚报》追踪报道,《桐乡报》头版刊登了我上课的照片,一时间弄得家喻户晓。

  其后几年,我参与组织了市青少年宫的运河文化游活动,多次带领孩子们来到“缘缘堂”,做起了义务讲解员。

  当我为了创作桐乡历史文化丛书之一《古韵石门》时,如何撰写丰先生成为一大难题。我翻阅了《人间情味——丰子恺》、《清空朗月》、《丰子恺论》、《缘缘堂随笔集》、《漫画大师丰子恺》、《父亲丰子恺轶事》、《护生画集》等多部著作,大师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洋洋洒洒写了近七千字的材料,超过了书中介绍任何一位历史人物的篇幅。我觉得自己真正走近了大师的内心世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丰子恺先生博爱众生,关心百姓疾苦,关注儿童生活以及优雅的风度,高雅的谈吐,成为大运河两岸莘莘学子的榜样。大运河给了他灵秀,丰同裕给了他启迪,他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完美地实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艺术境界。最终打通了艺术的各个领域,成为运河文化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千百年来大运河文人墨客难以企及的高度,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走近一个人,我用了整整三十年。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缘缘堂 丰子恺 漫画 十一月 大运河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