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张林泉:一亩三分田里的水管家

2014年12月29日 08:33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见习记者 范晓毓 文/摄

  最美党员张林泉工作照。

  2000多亩农田里有多少条水渠,哪个泵站出了故障,谁家农田缺水,谁家的不缺水……这些,在高桥镇新丰村机埠主任张林泉的脑海中,就像存在电脑上的资料那样清清楚楚。他说,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干旱时灌溉,洪灾时排涝,28年为民服务,这位农田守护人收获了大家的认可。

  灌溉事最大,随叫随到

  说官不是官,责任大如山,这是张林泉对自己工作的理解。从1986年至今,他每天都在田间沟渠间书写着为民服务的故事。

  高桥镇新丰村,4个小机埠“肩负”赵家村、王墙里等7个自然村的灌溉重任,涉及2000多亩农田,600多户村民,张林泉正是这4个机埠的管理者。

  万物生长都需要水,晴天一多,农田里就要灌溉,张林泉的工作也因此没有固定时间点。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当天早上5点多,有村民打来电话,要求开机埠放水,因为榨菜刚种下不久,且有段时间没下雨了。

  上述情况在张林泉眼里是常事,早上天未亮、中午在吃饭、傍晚洗澡时,都接到过要求灌溉的电话。“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比一亩三分地更重要的事。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况且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作为农田守护者的心声。

  张林泉的坚守,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无一例外地推举他为“最美党员”。然而,因为不同农作物有着不同的生长周期,使他在工作中难免有不被理解的时候,甚至挨骂。

  就在不久前,有村民要求给榨菜地灌溉,而旁边的田里放着割了一半的稻子,这户村民找到村委会不让放水,这让张林泉左右为难。他分别上门去找两户人家商量,最后,他帮忙一起割稻子,并说服另一户村民等一上午。他说,在28年的机埠工作中,碰到类似的事情是家常便饭,“只要事情能解决,自己多付出点没啥。”

  排涝不能等,日夜坚守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水的滋养,但水多了,也是麻烦。农作物被淹多一秒,损失就加重一些。每年夏季,暴雨袭来,张林泉就立马冲在抗洪排涝第一线,力争减轻农作物受损程度。

  1998年那场特大洪灾虽已过去10多年,但张泉林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从当年6月中旬开始,桐乡市连降暴雨,当时的新丰村,别说田里的作物全部被淹,就连村里两座拱桥,都已经不见影。

  张林泉带领十几名村民在蛇皮袋中装入泥土,堆成一个坚实的大坝。当时设备差,只能用小水泵排涝。直到被淹成“汪洋”的农田渐渐露出本来面目,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4天,脚也被磨出泡了。

  2013年,“菲特”给桐乡带来了强降雨,加之上游开闸泄洪,地势较低的屠甸、高桥等地成了重灾区。时值水稻生长关键期,为了减小损失,张林泉夜以继日地守在泵站上,“嚣张”的蚊子以及轰鸣的马达成了他唯一的陪伴。终于,台风的影响消失殆尽,63岁的他能回家好好睡一觉……

  如果说灌溉、排涝是张林泉工作的大头,挖水渠、除淤泥、定期检查设备等琐事也让他操心不已。日积月累,水泥渠道里的淤泥渐渐多了,张林泉明白这会影响灌溉和排涝,因此总会拿着铲子,一个人默默地清理。

  军人出身的张林泉,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能服务好,报酬少点没事,况且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他抽了口烟,乐呵呵地说。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张林 林泉 田里 灌溉 农田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