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曾经的桐乡人民大会堂

2014年12月22日 00:13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徐顺堂 图片由莫元林提供

  我是个戏迷,从小就爱看戏。什么秦皇庙春台戏、令净庙草台戏、城隍庙演鬼戏……凡有戏,我必看。但那时,经济落后,条件差,只能站着或自带凳子看露天表演,台上的演得辛苦,台下的看得吃力,还时常受人挤轧……那时就想:有个戏馆该多好啊!由此,“戏馆”便成了我童年的梦。

  记得在1958年那年,当我听到要造大会堂的消息时,欣喜若狂——童年的梦终于快实现了!很快,当时的桐乡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公告,决定在原杨七房南面、小高炉基址上建造一座可容纳一千个座位的人民大会堂(参照嘉兴南湖大戏院的图纸),并要求凡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的梧桐镇居民,每人必须在一个月内上交城砖20块(一块城砖重21斤)、条石20米。顿时,整个桐乡城沸腾起来了,在方圆5里的城头上,扎满了“拆城头”大军,吆喝声、笑声、歌声响彻云霄,群情高涨,场面壮观。

  挖城砖看似简单,但真的动手挖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我们桐乡的城墙,是用捣碎的糯米饭加石灰及烧化了的明矾拌成浆,抹在城砖上叠砌而成,其牢固程度可想而知。但铁打的任务必须完成,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大家群策群力,终于想出一个“挖壕沟”的办法,即在城墙的内侧挖一条沟,使城砖完全裸露出来,然后对准城砖缝隙用榔头敲击小扁凿,将缝隙中的“混凝土”掏尽,再用钢钎一撬,一块完整的城砖就撬了下来,依此方法,分层逐段挖凿。这个办法既快又不损坏城砖,马上在拆城头工地上推广开来,终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挖城砖、撬条石的艰巨任务。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曾出过安全事故:供销总社一位名叫朱阿五的炊事员,在西门撬石头时,因城墙突然坍塌,他躲闪不及,被石头压死。

  苍天不负奉献人,经过建筑工人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一座集演戏、放电影、开会于一体的现代、宏伟的大会堂,终于在原杨七房南面、小高炉的基址上拔地而起。从此,桐乡人民告别了露天看戏文、露天看电影的历史。这也遂了我的愿,圆了我的梦。

  当我第一次走进大会堂时,眼睛为之一亮:宽敞、明亮、舒适,朴实无华,但不失戏院之气派。房顶是用泡花和水泥压制而成的吸音板;地坪是用石灰、河沙、黏土碾压而成的三合土,牢固硬实;坐凳是五、六个座位连在一起的木头长椅;扩音、灯光设备齐全,灯光一亮,舞台上的一切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我在大会堂看的第一本戏,是毛主席与郭沫若同志观后相互和诗、倍加赞誉的浙江绍剧团六龄童(六小龄童之父)担纲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紧接着便是轰动全国、被周总理赞誉过的浙江昆剧团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梁等领班演出的《十五贯》。还有曾与周总理合影的上海大众滑稽剧团文彬彬、范哈哈、刘侠声、俞祥明、嫩娘等主演的《三毛学生意》以及上海京剧团王蓉蓉主演的《红娘》和《九更天》、浙江越剧团的《梁祝》、南洋来的华侨魔术团……名团名角云集,名剧好戏连台。

  1977年,桐乡县电影公司成立,桐乡人民大会堂也随之更名为桐乡人民电影院。直至2003年,人民电影院因复兴路拓宽而拆除,尔后,在其原址上重新建造了复兴电影院。就在拆除的那几天,我漫步于废墟边,感慨万千……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乡人 人民大会堂 城砖 大会堂 终于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