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湖羊肉独步江南

2014年12月17日 14:47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李燕萍

  “江南佳丽地,最是温柔乡。”宋室南渡,桐乡一时冠盖云集,南北文化的交融八百余年后深入骨血无来时路可觅,唯有饮食中点滴,尚存中原遗风。

  饮食一源,南北迥异。在食羊肉天壤之别上可窥一斑。北方人喜食山羊肉,嫌弃湖羊肉膻,桐乡人相反,嫌山羊肉臊气重绝不食用。

  桐乡各地吃羊肉,各有特色,尤以乌镇羊肉独步江南。

  乌镇人不喜食膻味肉类,独独羊肉,烹饪得当,滋味擅绝。甫入秋至来年春,民间食羊肉风鼎盛,杭嘉湖一带有盛名。且整爿烹煮,大块卸肉,豪爽慷慨,有北人遗韵。

  “华人谈吃第一人”唐鲁孙在北平时食羊肉必称西口的大尾巴肥羊,羊脂甘腴毫无膻态厚腻的感觉,初言上海红烧湖羊肉羸瘠无膘,且烹饪不当膻腥难入口,后随友至湖州双林,尝到名店整爿烹煮的白烧羊肉,才知“双林”、“乌镇”两个吃码头的羊肉名不虚传。

  乌镇是四乡辐辏的名镇,乡聚居民殆万家,四时往来不绝,附近食羊肉之风由乌镇而起应是不虚。

  八百多年来,乌镇人烹饪羊肉的手艺已炉火纯青,食羊肉形成了独有的一套体系。从选羊开始,只选农家散养的湖羊且尚未怀胎的青年湖羊,俗称“花窠羊”,这种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细洁多膏。多用柴灶架大铁锅烧制(乌镇冶坊专门浇铸大锅供应当地市场烧羊肉之用),凌晨一两点将整爿羊肉叠放入锅内,以削好的宽竹片压平,除加入酱油、黄酒、冰糖、老姜等常规佐料外,乌镇人还有除膻味的独门秘诀,即加入红枣、萝卜、甘蔗梢同煮,用硬柴(桑树根部)烧火,先大火开盖煮沸去膻臊气、后文火煨炖酥烂,火候全在于烧制者的灵活掌握。

  炖至黎明,乍开锅的红烧羊肉,肉煨得滑香温润,既酥且嫩,真是香飘整条长街,叫人自然生出一种现世安稳的满足。店家往往于羊肉锅边摆案开卖,备有盘秤及红辣椒末、青蒜末各一碗。顾客指定哪个部位或肥瘦,店家即切割入秤盘中称重,报价装盘,再舀上两勺羊肉汤浇上,趁热撒上青蒜末,按顾客食辣程度散上红辣椒末。

  烧羊肉的店家多顺带卖面,若吃面,里头灶上就下一碗小面端上。可过桥,也可将羊肉和汤浇于面上。桌上一般还有三白酒、米酒或五加皮供应,老食客一早要份过桥羊肉面,一碗羊肉先咪了老酒过瘾,等一盅酒喝完,羊肉也吃光,即让店家下一碗光面,将吃剩的羊肉汤浇上拌匀,呼噜呼噜入肚,一抹嘴出门。这一顿,油水丰厚,直把中午饭也能省了。

  桐乡其他地方的红烧羊肉也出名,但烧法与乌镇迥然有别。其他地方是将羊肉切成小块,肥瘦搭配用稻草绳扎好,一块块排入锅中烧煮,江南细致的风格展露无遗。相比较之下,乌镇这种整爿焖煮大块吃羊肉的豪情颇有北地古风。

  乌镇羊肉旧称煨缸羊肉,远近闻名更甚于今。细究其因,焖煮之精、功夫之费今人难以企及。为让羊肉焖烂入味,旧时不用铁锅,而用整缸煨制,缸体传热慢,需隔夜焖煮,用柴也讲究,分松、柏、桦、榆,以松木有清香为最佳。各个栅头都有一两家煨缸羊肉的名家,如东栅有小品生羊肉店。

  现今羊肉多红烧,旧时尚有白汤羊肉和白切羊肉。观前街上有钱掌荣白烧汤羊肉馆,据说是用螺丝汤烧的,十分鲜美。羊肉羊杂切薄片入高脚碗加汤,一角钱一碗,老乌镇人一般将此作为家人生病时的开胃滋补良品,四栅的人常特地赶中市去当早餐吃。乌镇老人回忆起此味时半眯了眼,言辞确凿地说毕生再无尝过比这白烧汤羊肉更鲜美的食物,至今念想不已。

  还有餐馆烧煮白切羊肉,连汤冻切成薄片,多买回家蘸米醋食用,滋味也是一绝。

  跟北平爱吃羊肉的老主顾一样,乌镇吃客也有一套吃羊肉各部位的“暗语”,如羊脑子叫“净瓶”、腿骨叫“皇亲”、腹肌叫“腰窝”、脚爪叫“接力”、羊肚叫“麻肚”……叫得全的人自然是行家。

  民间还有胎羊肉补身的习俗。这胎羊肉得是刚下地尚未食乳,煮后过水,爆油红炒,据说大补,特别有云,孕妇食之生下的孩子皮肤白嫩,故而桐乡的妇女怀孕后多少必吃过胎羊肉。然这胎羊实则无甚肉,炒后不过一盘骨头,只是味确实极鲜,令人想起古人“羔羊美酒”所言不虚。

  乌镇人认为羊肉大补但性辛热,吃了青草后羊肉就有毒了(这个似无科学依据)。农历七月初一开灶,来年清明一过就歇灶。狂热的吃客,在此时日里,天天起早一碗红烧羊肉面,从不间断。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