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宋濂与濮川八景

2014年12月08日 08:02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王立 陈滢

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金华浦江人。

宋濂之所以寓居濮院,乃是为寻找一个僻静的读书之处。其时,濮允中在双贤桥南建有读书台,是为镇郊,周野阡陌纵横,三二人家耕田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呈现出典型的水乡风光。无疑,这是一个适宜修身养性的绝佳读书处。宋濂一到读书台,四下观望一番,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便怡然安居于此,潜心读书。

宋濂读书之余,历览濮镇各处景致。行至桐香室,宋濂一边品茗,一边赏读杨维祯的《桐香室记》、《聚桂文集序》,尔后,挥笔为桐香室书写了“读书敦教”四字,书法端正清丽、气韵生动。

宋濂对于濮川这方土地,喜爱至极,这不仅仅是因为名儒赵孟頫、杨维祯先后眷顾于此,更是因为濮氏家族崇文重教、乐善好施,并且把濮镇一境经营得有声有色,既繁华又美丽。他曾以《濮川八景诗》定格了元末濮院之美。

以“八景”命名一地名胜,自北宋以降,甚为流行,文人墨客或吟诗或绘画,成为一地人文的重要象征。流风所及,古代濮院也不例外。并且,随着时代变迁,景物相易,濮川之八景随之变更,仔细读来颇具意趣。元末诗人鲍恂所选的“濮川八景”是:市桥晓色、林墅书声、翔云仙观、落日招提、南泾渔艇、西村樵唱、幽湖秋月、梅泾雪霁。作为一代诗文大家,宋濂对于“濮川八景”,自有其独特的视角与诠释。他精选的福善翠冷、翔云高眺、妆楼旭照、梅泾花午、荷塘晚风、化坛枫冷、幽湖月满、西院缠霞这八处名胜,并为之赋诗:

福善翠冷

太古烟霞错绣楹,拍天苍翠缬虚明。

擘开千佛无文印,不似空题雁塔名。

翔云高眺

凌虚不用跨青牛,拄杖为龙任去留。

极目山川知己在,乾坤冷落片云浮。

妆楼旭照

晓云一带舞衣轻,脱体风流最惜卿。

莫道故人心不见,半帘春色露倾城。

梅泾花午

踏穿清浅水云奔,皓日当空雪满村。

可笑罗浮山上客,一枝明月醉黄昏。

荷塘晚风

林塘日暮彩鸳飞,凉动汀荷香满衣。

落日半竿花未睡,采莲人逐钓船归。

化坛枫冷

霜花零落暮秋寒,一醉西风树叶丹。

却怪枫人留不住,满溪月色老夫看。

幽湖月满

苍旻不挂一游丝,两岸渔歌月上迟。

看破婵娟全面目,菱花无语笑冯夷。

西院缠霞

夕阳倒插暮云沉,醉剪胭脂结翠林。

绝壁丹书人不识,柴门深峭听归禽。

《濮川八景诗》,是宋濂献给濮院的一份深情的文化厚礼,其诗逐渐流传开来,直至明代、清代,八景诗仍引得众多文人雅士争相唱和。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曾绘《濮川八景图》。清代,《濮川志略》编纂者在嘉禾郡的屠敏澜家欣赏了仇英的《濮川八景图》,认为“标目较雅,且合题咏”。

在宋濂寓居濮川读书台期间,青田人刘基前来与宋濂相会。刘基刘伯温,是元末明初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既具有军事、政治才能,又有不凡的文学修养,与宋濂、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时值元末,乱象丛生,1351年爆发的红巾军起义,在大江南北引发了燎原大火,但此时,局势走向尚未清晰。宋濂是一个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儒家文人,所以,刘基来濮川与宋濂会晤,不是谈诗论文,而是评议时事,指点江山。读书台北面那座玲珑别致的单孔小石桥,因为宋濂与刘基同游时漫步其上,后人称之为“双贤桥”,以志纪念。

清乾隆年间,满族人舒瞻曾任桐乡县令。这个喜欢吟诗填词的进士得知梅泾有宋濂读书台,在一个秋日午后,趁公事已办结,乘小舟从梧桐赶赴濮院访旧寻踪。双贤桥畔古松下,有乡村孩子在玩耍,经过详细询问,他找到了双贤桥南的读书台旧址,但见读书台早已坍废,荆榛丛生,一片荒凉。县令舒瞻抚摸着读书台前的一块块残碑断碣,默默追慕先贤风采,仿佛犹闻弦诵声,心中感慨不已,留下一首诗《梅泾访宋景濂先生读书台故址》而返。

今天,我们怀着与舒瞻同样的心情,驱车去寻找双贤桥、读书台。驶入熙熙攘攘的濮院羊毛衫市场,沿着双燕路一直向南,在永越村一个名为“屋底里”的自然村落,问了好多人,转了几个弯,从一条更窄的河道小石路走进去,终于找到了双贤桥。

我们所看到的双贤桥,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的,古朴依然,杂草丛生,四周皆为民居,甚为杂乱。昔时,双贤桥西曾有古松一株,“虬枝屈蟠,形势奇古”,在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为狂风摧折。既无古松点缀,又失清流淙淙,双贤桥周边已经没有半点儿小桥流水、视野开阔的气象。

伫立良久,怅然下桥,驱车沿着乡村小道,转到桥之南,欲寻读书台旧址,除了房屋,还是房屋,非常逼仄,简直透不过气来。转了一个弯,从原路返回,遥望双贤桥处,恍惚看到六百年前满腹经纶的宋濂与刘基正携手同游于桥上倾心交谈,谋划未来,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他们英姿勃发的模样……

宋濂像

沈雪明 作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川八 八景 读书 刘基 古松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