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河山镇今年拆猪舍面积,已比既定目标翻番

2014年11月25日 08:37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许惠良 通讯员 姚莉

  挖掘机在拆猪舍。

  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有多大,你知道吗?答案是7140平方米。

  按照既定目标,河山镇今年要拆除猪舍面积5.9万平方米,比8个标准足球场还要大。

  要完成这个目标,已属不易,但当地政府自我加压,主动提出了“无污染镇”的创建目标,截至目前已拆除猪舍11.8万平方米,比既定目标翻了一番,且所有土地都实现复垦。

  从5.9万平方米到11.8万平方米,底气何来?数字翻倍的背后,除了村民环保意识提高、污染型养殖业迫切需转型升级等因素外,更少不了该镇党委政府一系列贴心的举动。

  A牧业园区将成历史“养猪村”华丽转身

  连日来,位于河山镇庙头村的牧业园区正在实施拆除。在挖掘机的强力作业下,这个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园区将成为历史。

  牧业园区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30多亩,入住养猪户11户。设计之初走的是环保路线,每家每户都建有沼气池、猪粪循环利用等设施。

  为什么好好的园区,仅使用7年就要拆除呢?记者从该村白田头小组村民许品海的交谈中明白了缘由。

  许品海今年59岁,是个典型的农村汉子。2007年当地开建牧业园区后,他决心干一番“大事业”,投入10多万元第一个在园区内造了座占地700多平方米的猪舍。

  猪舍占地面积不算大,许品海养了母猪自繁自育,日子过得还算凑合。

  2007年至2009年间,是许品海养猪生涯中最开心的几年。那几年生猪价格市场行情看好,许品海的收入颇为稳定。

  但好日子并没有延续多久,从2010年起,生猪市场价格便起伏不定,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养猪户都折了本。“算算这些年没赚到多少,再养下去恐怕得亏本。”今年6月,经过多番权衡利弊之后,“精打细算”的许品海又第一个带头签了拆除协议。

  采访中,许品海告诉记者,促使他们这些养猪户放弃赖以生存的“事业”,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夹杂对改善环境的渴望。“小时候碧水蓝天,这些年却是臭气熏天。”许品海说,虽然牧业园区比其他养猪户环境要环保,但猪粪难免会外溢,周围的空气总是有点难闻,“按照相关标准,拆除只是时间问题,倒不如主动配合。”

  在随后的日子,其余10户养猪户也陆续签订协议,搬离了园区。

  牧业园区就这样消失了,庙头村300余户养猪户的身份随之也改变。

  该村党总支书记陆锦良告诉记者,去年全市开展“三改一拆”工作以来,村里对养猪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发现养猪总户数超过300户,面积达5.2万平方米。“母猪700头,年生猪出栏量2万余头。”陆锦良说,全村养猪数几乎占了全镇的三分之一,因养猪污染问题,村里时常还会发生邻里纠纷。

  今年,“五水共治”工作被提上议程,望着一条条被猪粪污染发黑发臭的河道,陆锦良坐不住了,下决心将这一污染源切断。主动上门、政策宣讲……功夫不负有心人,全村5.2万平方米猪舍陆续签约、拆除,曾经的“养猪村”消失了。

  B周末时间干部走村政府部门帮忙卖猪

  一个村拆除猪舍5.2万平方米,放眼到全镇,这个数据截至目前已突破11.8万平方米。

  那么,河山镇是如何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和当地政府的完备措施和人性化处理紧密相关。

  据了解,今年10月份以来,河山镇机关干部全部处于无休状态。每个周末,联村干部会下到各行政村去实地了解猪舍的拆除进度,找养猪户拉家常、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虽然工作做得到位,但拆猪舍也并非一帆风顺。前些日子,联村干部在石栏桥村走访时碰到了这么一件棘手的事情。

  今年年初,该村村民将自己2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分别租给了两户人家养猪,而合同到期时间为2016年1月。

  由于担心自己利益受损,该村民始终不愿让步,事情就僵在了那里。“这一事情后来被放在了推进会上进行落实解决,最终该村民同意于11月底前逐步拆除。”河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周六下午,当地都会召开由党委班子成员参与的成果推进会,之所以周周不落,一方面是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党员干部始终绷紧那根弦。

  记者了解到,在生猪的销路上,当地政府也下了不少功夫,一度还做起了中间人。

  据该负责人介绍,前段时间,由于大量猪舍被陆续拆除,不少农户面临着销路难问题。“卖到附近,价格容易被压低;卖得远,农户又没有途径。”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镇政府与行政村一起做起了“媒人”,近至洲泉、练市,远至安徽、江苏,到处联系销路。

  这样的效果很不错。10月中旬的时候还有4000多头生猪,目前仅剩下1000多头了。

  下村听心声、帮忙卖生猪……随着一项项为民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养猪户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以往难点颇多的拆猪舍工作逐渐变得简单起来。

  C未来生活如何保障“一村一品”帮助谋生

  河山镇曾对全镇养猪户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部分农户养猪的年限超过了20年。拆掉猪舍后,他们的生活或将难以为继。

  发现这个问题后,当地政府通过“一村一品”项目,帮助农户解决后续的谋生问题。

  什么是“一村一品”?简单来说,就是在各村建立一种特色农业。这种特色农业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

  目前,当地的石栏桥村等村已经陆续引进项目并予以实施。

  在石栏桥村,3个小组的养猪户已经购进了品种为“亚林”的柿子树,其中小户的树种由村里免费赠送,大户也只需出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即可。按照农经部门的估算,每亩收益大约为1万元。

  在庙头村,当家人陆锦良也在思考如何引进特色农业,在他的心中,蔬菜大棚和食用菌为首选。陆锦良说,食用菌和蔬菜种植都是绿色农业,亩产效益也不差,村里将与养猪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后再进行布局。“八泉村打算种植核桃树,目前方案正在抓紧落实。”该镇分管农业的一名副镇长透露说,针对一些不想从事种植行业的养猪户,政府也在密切关注着,计划通过培训经济人、厨师等,来解决他们的未来生活。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11.8 万平 平方米 猪舍 拆除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