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婚礼上的那一抹“红”

2014年10月10日 10:45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记者 孔越 摄影 实习生 成杰

  作为一抹红,我在婚礼上无疑是忙碌的。

  桐乡地区的结婚迎亲,以往要安排三天,俗称“三天排场”。第一天招待媒人,同时举行请神仪式为新人“上头”;第二天正式结亲,举行结婚仪式;第三天新娘回娘家探望,俗称“回门”。

  9月30日晚,新娘、新郎家里就张罗开了,这一天俗称“上头”,这是旧时女子嫁前改变发型的礼仪,以作成年的标志。但是桐乡的婚礼上如今很少能看到梳头的场景,通常是新人梳妆打扮完毕,从里带外都换上新装,然后在面对月光的地方摆好香案,由长辈代上长寿香一柱,新人上小香一柱,再点上龙凤烛一对,供上莲子、花生、红枣、水果等,然后诚告:明天吉日双喜事,期望得到天地、祖先护荫。

  接着,家人会在家门口贴喜对和布置喜庆家居,同样以红色为主,还要备定汤圆、水果、糖果花生等,以供亲友享用。

  在这一次的婚礼上,这对新人按照传统中式婚礼的基础原则上,特意选了在桐乡以做乡村定制婚礼为特色的奇迹独立婚礼工作室来为他们精心布置。当天一场充满了喜庆、热闹的中式乡村婚礼给整场婚宴加分了不少。小巧可爱的微型红摆饰,让人爱不释手,小蒸笼里的“早生贵子”寓意深远、复古中式的照片相框、微型中式的拱门摆件等,处处流露出桐乡随着城镇化建设,乡村婚礼在传承中式理念上,更个性、更有年轻人烙印的痕迹。而我就在每个角落静静地等待第二天的幸福时刻。

  在传统婚礼习俗中,拜堂无疑是最高潮的部分,因为拜堂之后这对新人便是由天地作证的夫妇了。

  迎娶之日,新郎敲锣打鼓发轿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来到新娘家后,唢呐齐鸣吹开了新娘家的大门,新郎需要接受女方亲朋好友的重重考验,这时的我也极为重要,亲朋好友拿到了红包,自然愿意“放一马”。当一大捧红色的玫瑰花从新郎手中传递到新娘手中时,我能感受到这对新人满满的爱意,在一片红色中蔓延,感染者周围的每一个人。新娘出嫁的时候,在桐乡也是极为讲究的,需要用2只米袋轮换交替“开路”,新娘踩着米袋前行,寓意“传宗接代”。而且,新娘的嫁妆中,少不了“蚕花鸡”和“蚕花竹”,因为桐乡是蚕乡,这两样都是父母预祝女儿到夫家养蚕可以取得好收成。

  当男方的长辈抬着火红的花轿来到新郎家门口时,拜堂仪式即已开始,我也跟着新娘家一卡车的嫁妆来到了这里。新娘下轿时,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扶着新娘跨过门槛进入大厅。大厅的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各就各位,开始赞礼。紧接着就是最为人熟知的“一拜天地,二拜双亲,夫妻相拜”。中午,由当地口碑极佳的婚宴厨师掌厨的美味菜肴,大摆了60桌,乡里乡亲酒足饭饱后,也给这对新人送上了最真挚、淳朴的祝福。

  下午,新人回到新娘家中祭祖,晚上还有宴席上百桌,随后还有绚丽的烟花点亮整个夜空……为期三天的婚礼在一派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中结束,但我这一抹红还会出现在这对新人今后的每一天,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充满欢乐、幸运而祝福!

  如今白色婚纱、黑色礼服、西式教堂等似乎有取代中国传统婚礼的趋势,这样一个红彤彤的传统婚礼无疑让人耳目一新,那一抹“红”带来了“天、地、人和谐”的哲学理念以及“祈福迎祥”的文化心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自然淳朴和博大精深。

  10月1日,我参加了一场婚礼,和数百人一起,这是一场“最桐乡”的婚礼,花轿、花烛、唢呐、烟火、宴席……那一天,我在桌子上、在墙上、在空中,也在孩子们的手上、新娘的脸上、亲人们的祝福里……我在婚礼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我是一抹“红”。

  “红”在中国向来被视为最吉瑞的颜色。烈红的火焰,代表着热情、喜庆和生命力,可以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冲劲儿。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婚礼仪式上,人们会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盖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戴的也是大红花……那一抹抹红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