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鸭司令”生意链条的“起承转合”

2014年10月10日 08:47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程新星 孙怡

  从国庆节当天开业至今,乌镇镇陈庄村的邱港群贤农庄生意都挺红火,尤其是黄金周期间,每天的客流量达200多人次。

  “原来养鸭,现在买鸭。”每天上午,在农庄的厨房里,67岁的“庄主”傅生荣在灶头上忙活,酱鸭、烧柴、下锅……要知道,眼前的他,和一两年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老傅的变化源自去年,“三改一拆”行动在浙江省内全面铺开后,桐乡紧跟形势,大力“拆违”。其中,违法搭建的猪棚、鸭棚被列入了“三改一拆”的行列。

  2013年5月,老傅痛定思痛,带头拆鸭棚。总觉自己“壮志未酬”的他另谋出路,借乌镇旅游的“东风”,与人合伙,二次创业,办起了农庄,成为养殖户转产转业的模范典型。

  “鸭司令”的觉悟过去,陈庄村是有名的养鸭村,而老傅是该村为人乐道、屈指能数的养鸭能手。1986年便开始养鸭,是村里的第一批养鸭人。

  每天早晨5点就要起床,喂饲料、喂水、清理鸭棚,这是他之前的生活,3000多平方米的鸭舍,上千只鸭,亲力亲为,这一守就是27年。

  “前些年生意好的时候,一卡车一卡车地来装鸭蛋和鸭子,根本不愁销路。1996年、1997年达到鼎盛,一年少说也有一两百万。”老傅抽了口烟,沉默了几秒后说:“外行人看我们以为年年赚大钱,其实这20多年下来,也没攒下几个钱,遇到禽流感等不好的年份,亏起来也都是以万计的。”

  来势凶猛的禽流感让他的鸭子难逃厄运。去年4月,受禽流感影响,老傅损失了近200万元。“刚孵出来的150箱小鸭子白送都没人要,只能埋掉了……”他说,养鸭风险大,一年一年的价格落差也大,一旦遇到不景气的年份,通常“拖泥带水”影响好几年。

  面对养鸭这份“终身事业”,老傅纠结过、迟疑过,但始终难以跨越心中的那个“沟壑”。

  去年“三改一拆”在桐乡全面铺开,曾担任过桐乡市和嘉兴市人大代表的老傅比常人有着更高的觉悟和敏感,从第一批养鸭人成了乌

  镇拆鸭棚第一人。

  但又有谁知道,这其中老傅也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内心挣扎与权衡。

  该来的总归会来的。当拆鸭棚动员工作人员跨进老傅家的那一晚,他一夜未眠,眉头深锁,一整天愣是没开口说一句话。老傅心里惦记的是鸭棚里3000多只才养了半年的鸭子,卖了亏本是板上钉钉的事。

  怎么办?一面是政策,一面是一手拉扯大的鸭子。那一刻,老傅心里难以取舍。

  “当初带头养鸭,现在也应该带头拆鸭棚,更是要看到转型。”或许是因为门前的那一条曾经犹如酱油色的东邱港,或许是想念曾经的那一抹“绿色”。老傅说,养殖带来的污染确实严重,拆鸭棚没啥怨言,当下最首要的还是得考虑之后的出路。“养了一辈子鸭,一把年纪放弃养鸭,不得不面对我之后该干些什么?能做些什么?”

  老傅心里很明白,打工是不可能的,可闲着却又不甘心。

  六旬老汉的二次创业

  姚太线是桐乡到乌镇景区的必经之路。以前,快到乌镇时,两侧一个个硕大的棕色鸭棚赫然在目,伴随着一股股恶臭。如今,鸭棚拆了,臭味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邱港群贤农庄,沿路挂着的一排红灯笼,令人赏心悦目。

  这个邱港群贤农庄就是老傅转型的成果。谈及农庄,要追溯至去年七八月。当鸭棚拆除后,老傅认真思考了一段时间,他认为,东邱港的位置好,靠近主干道,接近高速公路路口,又有乌镇几百万游客作为“后盾”,想要分流引客来,应该不是难事。

  就是这样的一个初衷,老傅决计“豁出去”,“再战”一回。起先,他的想法是开一个家庭农场,他和同为养鸭“拆迁”户的刘天林商量后,两人一拍即合。

  于是,他们把“规划地域”内16户鸭农的50多亩地租下来,不仅在东邱港里放了鱼苗,点缀了生态浮岛,还利用东邱港的淤泥“堆起”了起起伏伏的几座小山,山坡上,按照固定间隙,种了绿树,山顶上,则造了亭子,仿佛一个迷你的绿地公园。

  正当以为“大功告成”时,老傅细细地琢磨了一遍,认为只是让游客来看看树,钓钓鱼,太单调了,而且类似的地方,桐乡太多了。

  要做就要做得与众不同。前后寻思,老傅变得“贪心”了,不但要让客人来,更要使客人留下来。由于拆鸭棚,残留的木材未能处理,“灵市面”的老傅早就知道废物利用的概念,从鸭农那里收购了木材,经过处理,凭着脑海中的画面,请木匠在入口处造了复古门廊,在河边修建了曲折木廊、搭建了原生态小木屋。

  如今看来,若不是老傅亲口告诉,着实看不出一丁点“鸭”的痕迹,亦嗅不出一丝丝“鸭”的味道,反倒是别具风情。

  慢慢地,原本的家庭农场,在计划赶不上变化之中,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农庄的模样,老傅笑着说,超出了预期。

  和装修一个新家一样,老傅充满了点子,大走廊做临水餐饮区、小木屋当客房、河塘边是垂钓区……合理地安排了区块划分。另外,为把游客吸引过来,老傅还特意在姚太线与农庄路口拐角处,竖了一块牌子,划了一个箭头,当做指示牌。

  10月1日,邱港群贤农庄正式对外开放,并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老傅的“农庄梦”还没有做完。目前,农庄已投入400多万元,接下来,他还将再投入100多万元,开发二期的40多亩地,种植蔬果,发展采摘游。

  发展之路机遇挑战并存

  老傅是一个典型的农村老夫,除了养鸭,没什么渊博、宽阔的知识面,设计、规划更是一窍不通。

  尽管老傅有在“鸭场”上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然而,建农庄,他只能算是“摸着石头过河”。老傅表示,当初自己定位不是很明确,所以暂时没有聘请专业的公司、人才。凭借着固有的“土想法”,全木结构、临水而建,成了农庄最大的特色和亮点。老傅坦陈,其他再花哨的东西,他一个老头子怕是赶不了时髦,况且时髦是需要花钱的。

  这一点,在老傅崭新又朴素的办公室里就能看出来,一个陈旧的沙发,几张积了灰尘的办公桌,还有一台略微泛黄的空调,老傅说,能用就凑合用吧,节约一分是一分。

  在农庄住宿区,简朴仍是不变的主题,床、桌椅、电视……简单的住宿需求一应俱全。因为房间数量有限,在有些房间里,放的是一大一小两张床,不是标间的标配,却又和标间形似。

  “没办法,要标配太难了。”老傅想得比较简单,对他而言,客人能睡上安稳觉就好了。

  显然,与其他长期从事农家乐的“庄主”相比,老傅稍显有些劣势。毕竟新手“上路”,他要学得太多。看着来往忙碌的服务员,老傅腼腆地笑了。在他这里上班的,基本是拆了鸭棚的鸭农,他们干活是把好手,但论脑力劳动就比较薄弱了。

  有一点老傅自己也心知肚明,农庄要长期经营下去,靠“老骨头”、“老思想”肯定不行,得聘请专业的人才来管理,他们头脑活络,一定会蹦出新的想法。

  “招工是个大问题,就算工资高一点都行。”老傅透露了他的打算,“现在是网络时代,还得靠年轻人,像微信、微博也只有他们能玩得转。”

  “这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等找到了人,后续的细节完善才能跟得上。”老傅明白,现在都时兴利用网络来招揽客人,鼠标点点就可以网上订房间,可是他们都不会。“虽然国庆节生意不错,过了国庆,如何吸引客人,得好好考虑一下了。”老傅一脸担忧,他不希望农庄只是“昙花一现”。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