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寿小钧:留住历史的老声音

2014年09月09日 08:21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程新星 实习生 吴孟骄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唱针轻轻划过老唱片,美妙、怀旧的经典音乐便从老唱片机里缓缓流出,瞬间弥漫。

 

  享受着眼下的惬意,聆听着音乐的风雅,回忆着历史的车辙,这就是一张张老唱片带给寿小钧最大的财富。如今,他家的客厅、跃层、留声阁老唱片室,甚至是乡下老家,都塞满了他收藏的上万张老唱片和50部留声机、电唱机。这笔财富,他花了40多年。

 

  赏识总需要时间,最近,寿小钧的留声阁老唱片室被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授牌为中国近现代设计文化和设计史留声阁教学研究基地。

 

  欣慰之余,寿小钧却有了新烦恼。

 

  因为爱曲儿,与唱片结缘

 

  寿小钧的音乐之旅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他才十几岁。

 

  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要想来点精神享受是不易的。“我从小喜欢听广播,但是收音机很贵,当年根本买不起。”寿小钧说。

 

  买不起,就自己创造条件。于是,动手能力好的寿小钧买了些零配件,做了一台简易的收音机。

 

  有了收音机,听音乐不再奢侈。只是,问题接踵而至,电台的歌曲基本仅放一遍,好听的歌曲想听第二遍很难。

 

  思前想后,寿小钧从电影公司购置了一台报废的留声机,自己修整下,凑合着用起来。接着,他又淘了些老唱片,从此,音乐从未离开过他的世界。寿小钧还记得,他买的第一张唱片是《见了你们格外亲》。

 

  就是这张唱片,让寿小钧与老唱片结下了不解之缘,仿佛着了魔一般。在桐乡这样的小县城,老唱片市场并不火热,无奈之下,去外地搜罗唱片成了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一次,寿小钧坐了一夜火车,只为去河南郑州买一张唱片;还有一次,他千里迢迢去广州交换一张唱片……无数的一次次,让他收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等各个时期各大唱片公司录制的唱片,当中不乏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四大名旦”的唱片。

 

  当然,寿小钧对唱片的热爱绝不止于此。2000年,他开通了与“留声阁”同名的唱片网站(http://www.chinalp.net/)。在网站首页的页面上,他写了这样一句话:诚恳向收藏唱片的朋友交流、交换、探讨、请教,愿你我的唱片更丰富。

 

  为收藏更多的唱片、广交天下好友,2005年,寿小钧自掏腰包,在北港河畔买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店面”,当成是家外面的“会客厅”。

 

  置了几张旧木桌椅,放了几部留声机,堆了几摞老唱片,取名“留声阁”。寿小钧十分自豪:“其实,‘留声阁’三个字是1999年相声艺术大师姜昆特别为我提的词。”

 

  正是一个小小的留声阁,让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唱片发烧友慕名而来,听音乐,聊故事,品清茶,简单纯粹,毫无杂念。

 

  每一张唱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一张唱片,普通人最先关注的是唱片中歌曲的歌词、曲调和作者。也许会想当然地以为,一张唱片出自名家之手或是收录了名角之音即是价值连城,然而,对于寿小钧来说,却不仅如此。

 

  在那个没有电子、网络和高速交通的时代,一切都是缓慢而深刻的。能够用耳朵听到的或许仅仅是一曲曲音律和一段段唱词,但灌注在黑色唱片里的故事,见证的是一个家庭的喜乐忧愁,是一个时代的兴衰变迁,这正是寿小钧所追求的。《满江红》是一首出自宋朝民族英雄岳飞之手的名曲,而毛主席又是极其热爱诗词的一位伟人。寿小钧告诉记者,在他所知道的与唱片有关的故事里,他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之一,正是和毛主席有关。

 

  1975年,当年82岁高龄的毛主席患了白内障需要接受治疗,全国专家齐聚北京为毛主席进行会诊。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杨小楼为首的专家小组在对毛主席的眼睛进行检查之后,一致认为手术是唯一能治疗白内障的方式。

 

  说服毛主席动手术,毛主席问杨小楼:“同志,一切都准备好了吗?”专家们都表示一切就绪。但是毛主席想了一想,说道:“不,还没准备好,手术的时候我要听《满江红》。”

 

  应毛主席的要求,在他的手术台边上,一曲《满江红》的唱段,伴随着他顺利度过了手术。在术后报告中,杨小楼写道:“毛主席真伟大,听音乐也能治病。”

 

  音乐有时候就是这样,它的特别之处不在于音乐本身,而是音乐能带给人的精神力量。收录音乐唱片,作为一个特殊的载体,也与时代、政治、经济息息相关。“正所谓什么时代唱什么歌。”寿小钧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上个世纪60年代初,液化气刚刚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了推广液化气的使用,一张具有指导性的唱片“横空出世”。唱片中收录的声音为对液化气还不了解的中国老百姓介绍了液化气的好处,教授了液化气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告诫百姓其危险性。

 

  像这样,在这一个个唱片背后的故事中,寿小钧挖到了一笔巨大的宝藏。如今,为了探索唱片背后的“文化宝贝”,他陆续购买了1000多本与唱片有关的书籍。每一个细枝末节,每一个故事点滴,寿小钧都为它们与唱片对号入座。

 

  寿小钧说,唱片,不再仅仅是凝固乐曲的一个载体,更是一台重返历史的时光机。仿佛只要将唱片放上留声机,便能浮光掠影,重现历史。

 

  留住老声音,要为唱片做些事

 

  收集唱片的时间是漫长的,找寻故事的过程是艰辛的。满满的唱片,丰富的故事,现在的寿小钧尽管很有成就感,但依然有些缺憾。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可这般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爱好唱片毕竟是个小众兴趣,桐乡寥寥无几,聊得来的更少。”寿小钧一脸无奈。他又计算了一下网站的会员数量,从2000年至今,14个年头过去了,会员数量总计才5000多人。

 

  寿小钧深知,在全国,爱好老唱片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如何把这些人汇集到一起?如何形成一股力量,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老唱片发烧友的行列?如何把老唱片文化传播更广?……这些天,寿小钧心里一直在盘算一件事情。

 

  近两年,桐乡旅游风生水起,尤其是乌镇,游客量逐年攀升,这是一笔不小的“富矿”。并且通过40多年的积累,他已有了一定底子。他认为,两者可以巧妙地融合起来。

 

  谈及设想的初衷,寿小钧表示,不为赚钱,他只想一门心思做好唱片这件事,为唱片、唱片文化做些推广、普及的事,不仅让大家听到老唱片,更让大家了解唱片背后的那段历史,真正把难得的老声音留存下来。

 

  “我现在就是愁场地。”寿小钧说,他的留声阁老唱片室面积太有限了,根本容纳不了多少人,他希望有人能提供一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场所,办一个展馆。

 

  关于展馆,寿小钧心里也有了“蓝图”:图文结合在墙上挂着老唱片的展板,室内摆上古色古香的桌椅,放上几部老唱片机、电唱机,置一个书架,上头全是关于老唱片的书籍,一个穿着素雅的姑娘扮成村姑端茶倒水……一切的一切,都是淡而有味。

 

  “我计划了,到时候,无论是游客,还是喜欢老唱片的朋友,甚至是研究老唱片的人,我先讲有趣的故事,再听音乐,我有信心,不用到故事讲完,大家就会迫不及待想要听老唱片了。”寿小钧坦言,集众人的力量,口耳相传,老唱片一定会代代相传,更会成为桐乡文化的新符号。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历史 声音 老唱片 毛主席 音乐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