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由韩翃因诗被唐德宗提拔说开去

2014年08月27日 09:26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陈伟宏

  因才而被擢升的例子,古今中外并不鲜见。正所谓唯才是举。建中年间,韩翃就是因为一首诗,得到了皇帝唐德宗的青睐,从此他的人生彻底地改变了。

 

  据说那是一个深夜。之前,上了年纪的韩翃因得不到赏识,长时间称病在家。他虽然诗写得不错,但是年轻人根本不买他的账。他也懒得与他们较真。没想到,就在那个半夜里,他唯一的好友韦巡官急匆匆跑来敲他的门,告诉他一个非同寻常的消息:他被提拔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个什么官?主要就是行使起草诏令之职。因参与机密,直接效力于皇帝,因而权力极大。而韩翃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完全因了他的一首叫做《寒食》的诗。可能许多人要抱不平了。到底是一首什么好诗,使得唐德宗一时兴起,传韩翃入宫,补知制诰之缺?是什么句子打动了皇帝,要将一个被罢官了十年之久赋闲在家的韩翃提拔起来呢?据说当时叫“韩翃”的有名人士还有一人,在江州任刺史,为不致混淆,唐德宗特地在批示上把韩翃的这首《寒食》写了一遍,并注明:“与咏‘春城无处不飞花’之韩翃。”看来,唐德宗对“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尤为喜爱。

 

  《寒食》全诗共四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寥寥二十八个字。前两句写春日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皇家花园里的柳树也随风摇曳;后两句写傍晚时分,官员们传递着皇帝赐予的蜡烛,青烟在官员的家园里四处飘散。乍一看,有好多疑问:诗歌为什么以“寒食”为题?皇帝为什么要赐予官员蜡烛?这首诗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所谓寒食节,即清明前一两天。因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民间才“不食人间烟火”,禁生灶火三天。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晋国内乱时,重耳遭追杀,走投无路,绝粮之下,得到了介子推的生死救助。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救活了重耳。重耳发誓日后成为国君定当好好报答。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之后,重耳成了晋文公。也许重耳已经忘了他之前的承诺,加上周围许多人的讥讽,介子推一气之下隐居到了绵山。晋文公知道后,多次派人去请,介子推的回答都是三个字:“不言禄。”晋文公欲求却不得,于是放火焚山,目的是想赶介子推下山。没想到,介子推决心已定,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非但没有下山,反而抱树而死。晋文公为自己的一错再错所羞愧,于是下令介子推被焚那天为火禁日。禁食烟火,仅食寒食。从此多了一个节日——寒食节。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又带领文武百官来到绵山脚下祭奠介子推。看到去年烧焦的柳树重发新芽,晋文公认为那是介子推的化身,遂命杨柳树为清明柳。后来,“寒食节”就与清明节结下不解之缘。每年寒食节结束的当晚,王宫都要举行一个仪式,由国君将“新火”分送给文武百官,一是预告寒食节的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提醒官员们要向有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做一个好官。

 

  而韩翃的《寒食》这首诗,正是把唐德宗想说的话给说出来了。作为皇帝,他当然希望手下的所有官员都首先不计名利得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如果做什么事都考虑追名逐利,那就是动机不纯,就违背了做官的初衷。正所谓:做官不发财,发财不做官。

 

  说到这里,我们不仅要为唐德宗点一个赞。为什么呢?一为他的政绩观。一位皇帝,教育他的官员不追名逐利,勤勤恳恳为国家做事而不求回报,这是多么好的皇帝啊!至少他自己肯定是身体力行的,不然没有底气做这样的事。纵观唐朝历史,唐德宗在位时间二十六年,在所有唐朝皇帝中,比他在位时间更长的只有玄宗和高宗,分别是四十四年和三十四年,连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过二十三年。仅凭这点,我们似乎也可以推断出唐德宗是如何亲力亲为、有效治理国家的,感受到唐德宗的品德和为人。二是为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胆魄。至少,从对于一首诗的态度,因爱才而破格提拔官员,可以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唐德宗心中自有一个衡量优秀官员的尺度,不叫一个优秀人才沧海遗珠。

 

  然而,我们如果就此轻下结论,认为唐德宗真的如他的名字那样品行高尚,治国有方,恐怕要为历史所耻笑了。许多真实往往掩盖在假象之中而不被常人发现。

 

  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问题。一次唐德宗外出打猎,来到一个叫做赵光奇的农户家中。唐德宗借机嘘寒问暖,体现他的亲民。正赶上赵光奇也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面对皇帝不但不拘谨,反而把贪官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的怨气一股脑儿发泄了出来。唐德宗句句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按照常理,唐德宗回宫之后,定会深刻反省种种弊端的根源,然后痛下决心出台政策,根除祸害,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可笑的是,谁也没有料想,唐德宗只是简单地免去了赵光奇一家的徭役,其他什么也没有做。要知道,唐德宗打猎只恰巧经过了赵光奇的家门,而偌大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和胆识向皇帝进言?唐德宗根本没有把赵光奇强烈的呼声当回事,根本没有从这次“民意调查”中吸取教训来修改政令,无论如何都称不上一个称职的皇帝啊!这似乎与“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启用韩翃、以诗暗喻官员要勤恳做官不计名利完全判若两人!

 

  以后的事想必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尤其是他与曾经担任宰相、因不断直言谏诤最后把他惹毛了的陆贽的对话,完全暴露出他从即位初期的修身节俭和禁止各地进献,转变为喜欢财物与大肆聚敛的贪婪。这个为多数人所熟知的故事,最终以陆贽的一身正气而告终。原来,唐德宗真的算不上一个多么优秀的皇帝。

 

  让我们来重新体会一下这位皇帝对陆贽荒唐而“经典”的“劝解”吧:“你太过于清廉和谨慎了,各道州府到长安来,送给你一些礼物,是人之常情,你全都拒之门外,一律不受,这是不合乎情理的。其实,如果送你一根马鞭,一双皮靴之类,收下了,也是无伤大雅的。”面对皇帝的批评,陆贽如果聪明一点,本可以闭嘴,偏偏他是一个直性子,于是当场就回敬了唐德宗:“小官小吏收受一些小东西也许并没有什么大碍,可是负责监督的人受贿,理应受刑。贿道一开,必然成灾,敢收鞭子靴子就敢收皮草,下一步就是黄金珠玉了,收小礼必然养成大腐!”弄得皇帝很没面子,下不了台。唐德宗表面上没有发作,过了没多久,到底寻了个陆贽的不是,把他发配到边疆去了。而等到德宗驾崩,他的儿子顺宗即位,才想起陆贽来,要将他召回。可惜诏未至,一代名相早已辞世。

 

  唐德宗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这个问题似乎不是本文所能回答得了的,也绝对不是吾辈水平所能评判。再说,如果没有“三分三”,人家也不可能做皇帝做那么久。我只想以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来小结我的观点: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样的人,才是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我想,如果拿这个标准去衡量唐德宗,显然他是不够格的。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德宗 皇帝 介子推 晋文公 寒食节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