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舌尖上的“殷家漾”

 

  一双手“摘”出香脆可口的翠冠梨,一双手“捧”出鲜红多汁的火龙果,一双手“养”出肉质鲜嫩的湖羊,一双手“捡”出口味独特的鸡蛋……

 

  农民的手,总是这般神奇。

 

  在石门镇,有一个村庄,名叫殷家漾村,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没有遐迩的名胜古迹,没有集群的工厂企业,淳朴的村民就是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自给自足,奉上汗水“灌溉”的硕果。

 

  从此,你的舌尖不再“寂寞”。

 

  翠冠梨是殷家漾的代名词

 

  又到吃梨好时节。

 

  买梨,去“殷家漾”!这些年,人们已经开始有了这样的概念。

 

  于是,梨子仿佛成了这个村的代名词。

 

  殷家漾村的梨,是人称“六月雪”的翠冠梨。尽管翠冠梨最早的“发源地”并不在殷家漾村,可关于它在桐乡的故事,还是得从殷家漾村说起。

 

  施玉祥,80后的村党总支书记,在村里工作13年,算得上是知根知底。他说,翠冠梨“扎根”村里,差不多有12个年头了。

 

  2002年,村里来了一个大户,一口气承包了300亩地,全部用来种翠冠梨。见大户如此有魄力,村里动了心,想着带村民致富的机会来了。

 

  于是,村里组织了半个村的农户代表,到新昌县参观蜜梨种植。

 

  回来后,再给村民摆事实,讲道理,分别算了两笔账,一笔是种梨的经济账,另一笔是种田的辛苦账,然后做一道减法,这事儿就基本敲定了。

 

  从那时起,村里的梨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村民的门前屋后。一到春天,风一吹,好似下起一阵“梨花雨”,雪白烂漫。

 

  自种植树苗开始,往后数3年,梨树结果了。丰收、销售,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这样一来,翠冠梨的种植面积便顺理成章地扩大了。现如今,殷家漾村梨树的面积达2000亩,全村477户人家,其中230户种梨。这意味着,翠冠梨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惠民产业”。

 

  施玉祥介绍,今年是翠冠梨的大年,每亩大约增产30%,按每斤4元的价格卖,可以有六七千元的纯收入,平摊到农户,平均每户有五六万元的“进账”。

 

  也是好奇,我们走进殷家漾蜜梨专业合作社。梨园里,成千上万棵梨树整齐“列队”,纵横有序。有些梨树已经采摘完毕,有些还挂着果子。果子一批接着一批成熟,是村民们最开心的事儿。

 

  谈及增产,该社负责人杨富松坦言:“感谢老天。”梨树3月25日开花,4月初坐果,往年这时候通常会出现一些天气波动,而今年却没有,气温稳定,寒潮、霜降亦格外“开恩”。

 

  老天给了梨树“额外”的果实,同时还给了梨最妙的口感。在殷家漾村,翠冠梨分套袋与不套袋,杨富松倒是很坦诚,套袋的梨子赢在外观上,“皮肤”较为光滑,色泽好看,说白了,就是卖相好。要论味道,不套袋的反而好,因为光照比较充足,还有雨水滋润,自然就好吃了。

 

  多好吃?吃了才晓得。杨富松从仓库拿来几个梨子,个头都很大,我们有些“怯场”了,怕吃不下。他一边削,一边“炫耀”,殷家漾村的翠冠梨小的五六两,大的超过一斤。

 

  杨富松递过来去了皮的翠冠梨,汁水直往下滴。盛情难却,我们只好接过咬上一口,细细品味。别提,味道真的不一样。水分足,没有普通梨子那种沙沙的感觉,肉质细腻,而且香脆,甜度适中。原本饱腹感十足的我们,竟吃得一点儿不剩。

 

  火龙果的“红色诱惑”

 

  白心火龙果在各大超市、水果店随处可见,然而,红心火龙果就少见得多,更不用说火龙果树了。在殷家漾村漾漾红果业专业合作社,我们有幸见识到了火龙果树的“庐山真面目”。

 

  一两米高,绿色的荆条呈现三棱柱形状,倒垂下来,长满尖刺,一个个火龙果就长在一条条棱上,还有许多花骨朵儿,整个外形就像巨大的仙人掌。“火龙果是晚上开花的。”理事长沈建锋说,有一种“昙花一现”的神秘感。

 

  众所周知,火龙果是热带水果,要在亚热带地区培育热带植物,想必多少有些不易。

 

  火龙果喜热怕冷,为了适应本地种植,沈建锋采用大棚栽培方式进行栽种。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所以大棚上要覆盖三层塑料膜,以确保温度适宜。

 

  怕夏天气温过高,沈建锋便每天给它们喷灌,降温。他表示,火龙果最适宜的温度是25℃~35℃。

 

  小心翼翼的培育,沈建锋颇费心神。令他松口气的是,好在虫害防治方面,火龙果称得上是容易“伺候”的,一年只需要喷洒两三次防虫剂,便可无忧了。

 

  说着,沈建锋从冰箱里取出两个火龙果。一刀下去,只见红得发紫的果肉嵌着一粒粒黑色的“小芝麻”,甚是诱人,紫红色的汁水顺着切面流到金色的果盘里,刀面也被染成了紫色。

 

  拿起一瓣,咬一小口,味道清香中带点甜,肉质谈不上糯,也不是酥,刚刚好,果肉里的“小芝麻”咬起来噗嗤噗嗤的,十分有趣。

 

  吃罢,才发现手指、嘴边都已经“挂了彩”,大概是小时候偷吃桑果留下了阴影,我们担心这染色洗不掉。沈建锋告诉我们,就算是不小心滴在了白色的衣服上,只要立即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可以洗干净。

 

  另外,由于汁液呈紫红色,吃多了,尿液也有可能被“染色”,不过不用慌,属于正常现象。

 

  据了解,漾漾红果业专业合作社的红心火龙果地大约有50亩,第一批红心火龙果已经采摘完毕,8月初,第二批即将上市,产量在700至800斤。最末一批可持续至11月份。目前,一盒红心火龙果(6至8个),售价120元。

 

  湖羊全身都是宝

 

  湖羊,称得上是桐乡的“土著羊”,自古以来就有饲养。

 

  殷家漾村的湖羊是出了名的,而众成湖羊专业合作社更是养湖羊的“佼佼者”,存栏6000多头,是湖羊基地。走进合作社,亭子,水池,绿树环绕,景色别致,完全看不出这里是养羊的。

 

  循着“咩咩咩”的声音,穿过狭窄过道,我们进入湖羊的“房间”。两旁是羊圈,用木栏拦着,地板是用一根根木条制成的,木条与木条之间留有三公分左右的空隙,便于排泄物漏出。房间的墙上,窗户打开,通风去味,在这里成长的羊儿,身上没什么臭味。

 

  不仅没有“体臭”,骨子里也没有味。该社总经理沈惠根说,他们饲养的湖羊吃的是绿色食品,比如干稻草、玉米梗等,因此,几乎没有膻味儿。

 

  所谓猪浑身上下都是宝,羊也一样。羊的各个部位都可以食用,还有多种不同的吃法,烤的、煮的、蒸的、炖的……而且羊肉男女老少都能吃,绝对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食。

 

  关于湖羊养殖的前景,沈惠根说,他有一个美好的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以羊为主题,建一个场所,游客既可以参观羊舍,给湖羊喂食,“观看”屠宰现场,更可以吃到现杀现烧的全羊宴。

 

  鸡蛋也有花椒味

 

  梨丰畜禽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有一个称号——“虹桥”鸡场。觉得有趣,我们前去一探究竟。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还没进入鸡舍,就已经听到响亮的鸡叫声。“步步逼近”,真可谓是“鸡声鼎沸”,稀奇的是,竟闻不出一点儿鸡臭味。

 

  “24小时开风机,室内保持通风。”该社负责人陈跃岐说,通风,也降低了室内温度。即使是夏天,都不会热。“去年,40多度的高温,进入鸡场,居然有10度的温差。”

 

  鸡有了舒适的生长环境,产下的蛋一定不会差。有八九年养鸡经验的陈跃岐告诉记者,他家的蛋鸡以粗粮为食,还要吃陈皮、黄芪等中药“进补”,产下的鸡蛋好看又好吃。他给蛋取了个名字——绿康安旦。

 

  陈跃岐特地去鸡舍捡了3个鸡蛋。从外观上看,鸡蛋大小适中,表面很干净,表皮比较光滑,蛋壳呈现肉粉色,是鸡蛋中的“美人胚子”。

 

  随机敲开一个,放入杯中,蛋清非常清澈,蛋黄大而红,非常圆润,在鼻尖晃几下,闻不出腥味儿。

 

  最考验蛋味的是白煮蛋。陈跃岐现场煮起了鸡蛋。一会儿工夫,鸡蛋熟了。随着蛋壳被一点一点剥落,白白嫩嫩的蛋白“呼之欲出”,一口下去,蛋白与蛋黄完美融合,让人回味。

 

  陈跃岐透露,现在他们正在培养松针味和花椒味的鸡蛋,就是分别给鸡喂食松针粉和花椒粉,基本上两个月后就可面市了。

 

  经统计,该社鸡存栏3.7万只,每天的产蛋量是1.5吨,早期蛋每个大约30克,中期蛋每个大约50克,晚期蛋每个大约60克,有两种规格,12枚装和8枚装,因存在价格波动,难以确定。值得一提的是,陈跃岐卖蛋不用塑料盒,而用纸浆盒。他说,纸浆盒环保。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程新星 实习生 朱秀华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