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嘉兴首例来自机关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昨顺利完成捐献

2014年05月14日 07:59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正在采集造血干细胞
 
 
他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签上自己的名字。
 
 
赴杭前一天,他郑重签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
 
 
注射第一支动员剂
 

 

医生正在采集造血干细胞

 

    捐赠前一天,他还在人体器官捐赠自愿书上,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生命的传承可以有很多种。能用自己的鲜血延续他人的生命,张剑始终觉得自己很幸运。

 

昨天上午,医生从他的右臂插入针头,血液伴随着爱与关怀,缓缓顺着导管流入采集机。造血干细胞被分离出来,剩余血液又从左臂流回到他体内。

 

3个多小时,他的手臂有些肿胀,肩背有些麻木。“很高兴,很值得。”他这样说。

 

当晚,43岁的张剑的140ML造血干细胞悬液,被无声地输入到云南籍9岁白血病患儿的体内,完成了一次生命的馈赠。

 

喜悦

 

热血拯救生命大家说,他就是“桐乡好人”

 

5月13日清晨,微雨迷蒙。

 

6点39分,张剑的微博里记录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今天是我生命中具有意义的一天!”

 

前一夜,张剑睡得不踏实,翻来覆去。“五万分之一。”这样一个数字在他的心头萦绕。任何手术都有风险,采集造血干细胞也不例外,虽说五万分之一这个概率极低,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任何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而对捐献者造成伤害的案例,但是……

 

他轻轻唤了声妻子,杨鹰翻身微笑:“起床吧。”其实,她也没有睡好。

 

两个人吃了些早餐,携手走进医院。细心的妻子注意到,丈夫走进电梯的那一刻,神色突然凝重起来。杨鹰握了握张剑的手,张剑会意,轻声道:“没事。”

 

注射了第9支动员剂后,张剑躺到了病床上。

 

7点45分,采集工作正式开始。

 

随着脉搏的跳动,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采集机。采集机上挂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暗红色的液体,这便是从张剑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造血干细胞。

 

张剑的左手不断捏着压力球,杨鹰则在一旁抚摸丈夫的左上臂,以增加血液的畅通。“我挺好,没什么感觉。”张剑微笑着告诉妻子。

 

为了前来探望张剑,桐乡市委副书记蒋惠玲推掉了手头的工作。“我一定要来看看你,你是为了救人,你的精神是非常崇高的。”在床头,蒋惠玲一边说着,一边低头仔细看了看满是血液的根根导管。张剑微微摇摇头说:“只希望能真正帮到那个孩子。”蒋惠玲点点头:“如果推荐你为‘桐乡好人’,我举双手赞成。”

 

桐乡市红十字会负责人也来看望张剑。临走时,他们问张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张剑想也没想就说:“没什么,就是今后如果红十字会有宣传活动,让我来参加。”

 

时针缓缓地划了一圈又一圈。11点08分,血袋里已经收集了140ML造血干细胞悬液,采集工作结束。

 

张剑,成为了全国第4170位、浙江省第17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冲动

 

5年前,他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首批志愿者之一

 

中华骨髓库,对许多人而言,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谁都知道它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陌生的是,少有人了解入库程序、捐赠方式以及捐赠者身体的受伤害程度。5年前的张剑亦是如此。

 

2009年9月12日,对捐献知识知之甚少的张剑,只是在本地论坛里看到一个劝捐的帖子,就跑到市卫生局,参加了造血干细胞(骨髓)采样登记。

 

只是留下了10ML的血样,张剑就成为了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一。那时,年轻的张剑脑子里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想付出。”

 

回家后,他兴奋地告诉家人:“今天,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家人被他的决定吓了一跳,妻子杨鹰反应最强烈:“这么大的事情,怎么都不跟我们商量一下?”张剑说,他也说不清缘由,不过,听说配上型的概率很低,只有万分之一吧,“想想看,我也不一定能这么幸运。”

 

许多事情就是说不清缘由的。或许,是自己年轻而躁动的心灵从来不知道安分;或许,是看到电视里那些因为罹患白血病而躺在病床上的苍白的脸,“说不清,就想做点事情。”张剑说。

 

而当时那个看来有些冲动的举动,在如今,让张剑感到欣慰。

 

遗憾

 

曾经配型成功离救人只差一步

 

2010年11月,张剑突然接到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已经与广东一名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HLA初配成功,接下来就需要做进一步配型检查,想听听张剑自己的意见。“一开始还以为是骗子打来的电话。”张剑笑言,他再三确认才确定这是事实。他开始有些紧张,又十分期待,便立即到市中心血库再次接受采血,进行高分辨的配型确认。

 

张剑似乎很幸运,高配又成功了,“像中彩票一样。”等待他的是一次全面的体检。血压、B超、X射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体无比重要,因为只要他健康,就能挽回另一个人的生命。

 

原本,每年的大年初一,张剑都会去献一次血。他觉得,新一年的开端,必须做件有意义的事情。然而,2011年,他没有登上他熟悉的采血车,而是静静地留在家中。他知道,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在等待捐献的过程中,张剑还在尽力说服自己的家人。母亲为了这件事,几天没跟儿子说话。张剑小心地陪着,告诉母亲,受捐者是个11岁的孩子,自己的行为能救这孩子的命;他还学习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知识,他告诉母亲,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人体影响并不大,劝她放宽心。母亲虽然自始至终没有点头,但最终还是理解了自己的儿子,只是反复告诫他留心自己的身体。

 

然而,许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不久后,省红十字会消息传来,对方已经中断程序。

 

为什么?张剑万分讶异。多方打听后得知,可能因为对方病情突然加重或者费用问题而放弃受捐。

 

强烈的失落感袭来,张剑无比难过,“对方希望的蜡烛已经被点亮,却被现实无情地熄灭。”他甚至跟妻子商量着,捐些钱给那个孩子。然而,终因多方联系不上而放弃。

 

决心

 

那一次的触动他走上公益之路

 

“我差一点就能救到那个孩子。”张剑摩挲着当年那张参加造血干细胞(骨髓)采样登记后获得的荣誉证书,尽管时过境迁,脸上仍有淡淡的哀伤。他说,他脑子里常常会浮现一张病床,上面躺着一个面色苍白的孩子。

 

那一次的经历,让张剑忽然明白,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贫穷中,而贫穷对他们来说几乎是致命的难题。“我想点亮更多的蜡烛。”于是,他开始创办桐乡爱心志愿者联盟。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更多因为贫穷,无力治病、无法念书,甚至走投无路的人。

 

张剑就职于石门环保所,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他说,尽管自己力量渺小,却也要尽力帮助每一个人。或许有一天自己足够强大了,就能帮助那个11岁孩子一样的人。

 

他看到湘西贫困学校的孩子在漏风漏雨的简陋校舍里上课,却在毛竹撑起的五星红旗下歌唱时,筹集了半吨衣服和文具寄往当地;他看到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孤儿们,因为缺乏社会关爱,性格不够开朗时,每月组织爱心志愿者带礼物去看望孩子们。有一回,他借了一套灰太狼的服装逗孩子们开心,却弄得自己大汗淋漓;他看到一些孩子因为自身疾病或家庭经济等原因,几欲辍学时,他想尽办法通过自己的各种关系,找到爱心人士资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并不定期上门慰问、询问近况……

 

滴水成海、汇爱成城。这是张剑常说的八个字。

 

如今,他的爱心QQ里已经有200多人。他告诉所有人,来他这里不需要多少钱,有心就行,哪怕只是帮忙整理爱心人士捐献来的衣物,哪怕只是陪孤儿们度过一个周末,哪怕只是上街宣传义务献血……

 

若问收获,张剑坦言:“唯有微笑。”他收到来自湖南湘西的照片,里头的孩子脚上套着一双解放鞋,身上穿着自己寄去的棉外套,笑得那么灿烂,小黑脸露出几颗白牙,让人无比心动也无比心疼。他把一批物资送往本地一所新居民学校时,一个小女孩因为一时没有拿到衣服而突然哭泣,张剑赶紧去车里挑了两件漂亮的小裙子送给女孩:“瞧,叔叔‘藏’了两件最漂亮的裙子送给你呢。”那个女孩很快破涕为笑,那流着泪的笑容让人难以忘怀。

 

回想过去,张剑有点后怕。当时,没有强大的组织做后盾,仅凭个人的一腔热情,以及收支公开的郑重承诺,便开始募集钱物。但他从来不后悔自己做过的所有,甚至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他说,他唯一骄傲的是,自己的行为让许多市民得以释放爱心与善良,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妻子、女儿和丈母娘等人。

 

惊喜

 

再次配对成功出发前填写器官捐赠书

 

谁曾想,张剑会第二次与一个孩子配对成功。

 

再次得到这个消息的母亲,拿出一叠钱塞在张剑手里:“去买点西洋参,补一补。”若是平时,张剑一定会拒绝拿母亲的钱,然而这一次没有。他说,他理解母亲的心情,将来自己的女儿若要去献造血干细胞,他会理解并支持,但一样会不舍。

 

5月8日,去往位于杭州市的省中医院接受动员剂注射及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前一天,恰逢桐乡为迎接世界红十字日而举行的广场活动。那天,张剑来到现场,郑重签下了《中国人体器官捐赠自愿书》。“该捐的都捐了。”张剑说,他的想法挺简单,捐献一袋造血干细胞,能让自己的生命在那个孩子体内延续,或许就能还好几个家庭幸福,包括孩子一家,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器官捐献也是一样,让自己的生命在其他人体内延续。

 

那天,他还带走了两张空白表格,“这是老婆和丈母娘的。”来之前,女儿也问自己能不能捐。

 

那天,还有3名女士到现场,接受了造血干细胞(骨髓)采样登记。其中一名女士得知张剑也在现场,特意上来握了手:“我就是‘依依不舍小猪猪’,在微博上看到你就要去捐造血干细胞了,向你致敬!”

 

一旁那个熟悉张剑的护士开玩笑说:“张剑的血痒,不献出去难受。”

 

张剑也乐了:“是啊,有人捐过两次,说不定我还有机会呢。”

 

阵痛

 

动员剂带来身体不适半夜起来吃止痛片

 

为了陪伴与照顾丈夫,杨鹰请了一周的假,准备与张剑共同赴杭。一直以来,最大的支持来源于妻子。“他做什么我都跟着。他做好事,我也跟着做;他要献造血干细胞,我就陪着;他捐献器官,我也献。”杨鹰说,不是说套话,她真的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

 

5月8日晚,杨鹰收拾着行李,女儿张杨星月又开始“下小雨”。杨鹰赶紧上前安抚,女儿说了句让人心疼的话:“我也担心爸爸呀!”张剑赶紧将孩子拥入怀中。“星星,妈妈的工资比爸爸高,所以,妈妈为你积财,爸爸就为你积德吧。”张剑轻轻地诉说,“爸爸是去救人,你应该为爸爸感到骄傲。”

 

5月9日清晨,张剑像往常一样送女儿上学,微笑着向她告别。女儿朝他摆了摆手:“再见,爸爸。”转过身,却皱起了小小的眉头。

 

随后,夫妇二人启程前往杭州。路上,母亲再次打来电话,反复叮嘱注意身体。

 

到达省中医院血液科后,护士朱敏芳首先为张剑测量了血压,“133、67,有点高啊,不过问题不大。”“紧张了吧?他嘴上不说,心里毕竟有点两样的。”杨鹰说着,拍拍丈夫的肩膀,为他披上外套。二人相视一笑,眼睛里满是温情。

 

很快,朱敏芳为张剑注射了第一支动员剂。这是张剑打过的最漫长的一针。朱敏芳将针筒中的药剂以极慢的速度推送到他的体内,如果速度快,人体会感到疼痛。这一针,将身体中“储存”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血液中,为之后的分离工作做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张剑静静地坐着,他知道,等待他的将是每天两次的动员剂注射和类似感冒的腰痛、头痛等轻微不适症状。

 

5月11日清晨,记者电话联系了在杭的张剑。“昨晚开始腰背酸痛,从骨头里酸出来的感觉,一阵阵的。”张剑说。杨鹰告诉记者,丈夫一会儿坐,一会儿躺,一会儿跪,反反复复折腾了半宿,只好爬起来喂了他一颗止痛片,“到了今天,中饭也没吃,走路都发飘了。”“我老婆开玩笑,我也算体会了一次女人生孩子的痛苦。”言语间,没有半分埋怨和焦躁,反而显得坦然而轻松。

 

昨天,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下午4点多,他们就会带着这袋造血干细胞悬液搭乘飞机,前往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当晚,就能注入患儿体内了!

 

此时,张剑和妻子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副温暖的画面,自己的血液缓缓注入无菌仓里那个孩子的体内。“希望他早日康复。”妻子说。“希望他能早日快快乐乐去上学。”张剑也应了一句。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16 14 12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黄薇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