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最是“杜”味诱人时

2014年05月05日 09:21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杜笋要伐?杜笋。”

 

  “大蒜要伐?杜大蒜。”

 

  “杜鸡要伐?自家屋里养呃。”

 

  “杜鸡蛋要伐?正宗杜鸡蛋。”

 

  ……

 

  集贸市场的叫卖声,凸显着“杜”的魅力。

 

  在吴方言中,“杜”的含义是指“自家种的养的、自己动手制作的,并以自食自用为主的东西”。诸如自家种的蔬菜瓜豆;自家饲养的猪羊鸡鸭;自己动手做成的农副产品加工物,如杜搭酒、杜布之类。

 

  如此看来,“杜产”无疑属于土产,但土产未必就是“杜产”,两者区别在于:自家房前屋后或田边地角种出来的、自己动手做出来的才叫“杜产”;而土产则指“某地出产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虽也包括“杜产”,但更可能是商品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量产量贩之物,其范围要广得多。

 

  要知道,“杜”的原本含义与“土”并无关联。它本指一种野生的梨树,叫杜梨,也叫甘棠。《说文解字》说:“杜,甘棠也,从木土声,徒古切。”作为形声字,其“土字旁”只是表示读音而已。后来不知怎么,“杜”又表示“堵塞、断绝、制止”的意思。再到后来又冒出一个“杜撰”来(背后还有一串小故事),意为“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近似于桐乡人所谓“杜做主”、“杜切伴之(仅表方音)”,其实跟“杜笋、杜鸡、杜布、杜搭酒”之“杜”并不相干。

 

  那么在方言中,“杜”为什么会被用来表示“自家种的养的……”、“自己动手制作的……”?虽无确切之据,但不妨推测:“杜”与“土”很可能是因为读音相近而被通用的。不过我倒更喜欢望文生义:“杜”像不像树木扎根在乡土?“桑梓”两字可喻故乡,则“杜”字岂不更宜用来冠名乡土之物?一个“杜”字较之一个“土”字,感觉上更具活力、更显亲切。当然这是“杜撰”,聊备一笑。

 

  读古代田园诗,常羡“杜产”之鲜、之诱人,常乐“杜产”待客飨友之场景、之情怀——大诗人的名作佳句当然脍炙人口。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句)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杜甫《赠卫八处士》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句)

 

  地方雅士之诗句亦足寻味。

 

    如:“蚕白虾来蚕豆粗,哺鸡天暖笋椿乌。青梅如豆含桃紫,可有银鱼入市无?”(清·沈涛《幽湖百咏》)

 

  “燕来玉长春篱笋,雨后溪肥小簖虾。腊瓮开时招好友,谈书说剑夜喧哗。”(清·陈曾祉《梅泾漫兴》句)

 

  “新粳炊熟连村香,田家此日尝新早。秋郊一望暮云平,万井吹呼庆有成。”(清·徐焕谟《观获稻》句)

 

  “一畦豌豆油油绿,满架南瓜个个黄。种豆种瓜皆有得,算来不负一春忙。”(汤国梨《田家即事》)

 

  是啊,只要老天不负有“勤”人,自种而能自食、自产而能自用,客友至而能共享之,鲜活、方便、不奢华,亲切、随俗、不客套。这就是农家的杜味、杜趣、杜之情。

 

  杜味,在其鲜,在其真。沾着露珠的滋润,带着泥土的芬芳,即采即摘的“树头鲜”充满着生命气息。传育的优种、故乡的沃土、家园的肥水,让农家的“地头货”不失其真滋味。

 

  清乾隆年间,会稽人茹敦和在他的《越谚释》中写道:“越人一切蔬菜瓜蓏之属出自园丁,不经市儿之手则其价较增,谓之杜园菜。以其土膏露气,真味尚存故也。”或许“杜园菜”未必那么形态丰美、那么金玉其外,但它物真味美就是有“吃头”。

 

  杜趣,在于自己动手“四体”勤,汗水换来“五谷”丰的喜悦;在于“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默契;在于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句)的农家情趣。

 

  杜之情,则倾注于劳动果实的分享、互济和馈赠,深藏在游子们舌尖上的乡愁中,留驻在失地农民的无奈间,更伴随在尽享现代生活而又困扰于食品安全的人们心头。

 

  于是,朋友庄兄,一家离“土”而不离“杜”,在市区宅园的后边开垦出一小块空地。晨间、午后和黄昏,全家老小挽起袖口卷起裤脚,垦地松土、播种栽苗、施肥浇水……挥汗欢笑间,杜菜一茬接一茬,瓜豆一季连一季。

 

  于是,另一位朋友冯哥,更是别开生面,在屋顶平台开发出几十平方米的“空中园圃”,蔬菜瓜果更兼花卉盆栽,琳琅满目,生机盎然。

 

  还有别的弟兄们,携妻带儿常回家看看,为的是多尝尝母亲下橱烧出的乡间杜菜,带一些“地头货”、“树头鲜”回到城里换换口味。更有几位老兄则干脆去乡间租地“躬耕隐居”,当起了田舍翁……

 

  分享朋友的杜园收获,应朋友之邀去农家体验杜味野趣,真是不亦乐乎。当此时,莫名的兴奋,由衷地感激,我总忍不住一声赞叹:美好情景须记取,最是“杜”味诱人时!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王士杰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