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太平欢乐图》:清代江南市井图鉴

2014年02月14日 08:34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太平欢乐图》市井人物

 

  《太平欢乐图》由乾隆年间桐乡石门籍画家方薰应乡绅金德舆之邀绘制而成,共有图百幅,另配有学者赵味辛、李敬堂撰写的文字说明百篇。此图于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时(1780)由时任刑部奉天司主事的金德舆进呈内廷,因其展现了杭嘉湖平原百业兴旺、百姓安康、社会经济繁荣的市井生活而备受乾隆嘉奖。

 

  取名

 

  应该说,这本是一件低级官僚为了向皇帝献媚讨好的进身之物,却因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奇异多姿的地域文化特色而流传不衰,至今依然散发出摄人眼球的文化艺术魅力。只可惜此图正本流入宫廷后如泥牛入海,从此杳无声息。金德舆手上的副本也因辗转于藏家之手,秘不外宣,故而鲜为人知。但此图每一次的出场都能引起收藏界不小的骚动。我手上的这册借自宠辱不惊斋,是学林出版社二〇〇三年据清代濮院籍画家董棨临摹本出版的铜版纸彩印本。笔者原想购藏一册,寻遍网络,因价格皆数倍于前,只得望而却步。

 

  《太平欢乐图》的图文虽然是在竭力表现当朝的盛世之隆以取悦帝王,但客观上也寄托了此一时代人们对太平、欢乐生活的自足与向往。从多幅画作及其文字说明中可以发现,作者有意无意地在点出“太平”之名的用意。本书首幅为《元旦吹箫图》,原来,浙江当元旦之时,寻常百姓家的孩童皆“吹箫击鼓以为乐,其箫曰太平箫,鼓曰太平鼓”,“我朝九奏告成,五音听治,当春阳之始布,验民气之时雍,唐韩愈所谓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欤”!其歌功颂德的用心不可谓不露骨。此外,《元宵灯市》中街巷彩棚所悬花灯上的题额也有“天下太平”;《太平纸鸢》中群儿所聚放的风筝之上也写着“太平春景”;而《吉祥如意万年青》中说万年青是“本朝亿万年太平一统之征”,这样直白的表述更是一目了然的事了。

 

  最难能可贵的是,画作及文字不是一味地粉饰“太平”、“欢乐”,彰显的是普通老百姓对这个时代的真切感受。就这一点而言,画家的眼光确实是独到的,其艺术的品位又在一般溜须拍马之徒之上。《除夕欢乐图》说浙江当除夕之时,人们于壁间张贴五色画纸,其中就有“太平有象图、眉寿福禄图及和合如意诸图,总名之曰欢乐”。这原本就是民间流行的一种风俗画,应是“欢乐”之名的直接出处,想必作者正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文字作者还援引《易林》中的话说“仁德咸应,民安岁乐”,虽然夸大了“仁德”的效应,但在个人喜怒决定天下安危治乱的时代,能否“民安岁乐”很大成程度上确实维系于最高统治者的一人之身,一念之间。“太平欢乐”连用,是因为“太平”的概念只有通过士民的“欢乐”才能真正地得到确认。光是靠统治者自作多情地在那里自卖自夸和几个无耻文人的吹喇叭抬轿子,只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其可信度是要大打折扣的。此外,图及文字的作者也有以图进言的意思。太平盛世的极力渲染本身就很容易让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陶醉其中,而所引《新书》中的一句“士民欢乐天下所以长治也”也是在以悦耳的声音规劝统治者应该倍加珍惜与民同乐的机会。

 

  素材

 

  为表现“士民欢乐”,一百幅画作的素材几乎涵盖了传统士农工商在内的各个行业。与读书人有关的内容主要集中于读书生活和科举应试,《赶考市》中摊贩兜售的是士子应考时必需自带的“烛墩、水注之类,并竹篮用贮果饵诸物”;《乡试题名录》中的题名录亦称登科录,原本乡试揭榜之日,士庶皆聚观榜下,而那些身居远地的人们只能“买题名录传观、指识以为荣”;《乡举卖烛》中单卖一种考烛,却也有红、白之分,美其名曰三元烛,寄寓连中三元之意;《归安卖书人》生动地描述了“浙江士人喜聚书而坊贾鬻书”的历史风貌;其他如《湖州毛笔》、《新安墨》、《碑林拓片》、《刻图章》等,哪一样不是读书人必备的物品。从这些画面及文字所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所售物品品类繁多,已成为足以养家糊口的专门职业。如果可以称为是一个产业的话,其规模于此可见一斑。

 

  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字作者在“往复辨析,一一考之图经,稽之舆地”的同时,时时不忘借题发挥,竭力歌颂本朝的文治之盛。如《赶考市》中在先引述了《文献通考》有关唐代舒元舆举进士时“脂炭餐具皆须自将”的材料后,笔锋一转,高扬起“我朝嘉惠士子,试日膳饮皆官给,所自携者惟果饵之属耳”。一抑一扬,褒贬鲜明,意图明显。《归安卖书人》中则进一步阐明朝廷文治给士子带来的实惠,说“我朝右文稽古,开《四库全书》馆,裒辑群书,文德广披,士子益蒸蒸向学,各州邑书肆遂如栉比”。当狂热蒙蔽了理智的双眼后,那些“右文稽古”背后文网的阴暗面就很自然地被视而不见。到了《碑林拓片》中,阿谀奉承的嘴脸就愈加鲜明,什么“翠华临幸以来,宸章睿藻辉映湖山,摹法帖者以良墨佳纸敬谨拓摹,士庶得之,珍逾球璧”。“翠华”即清帝的代称,“宸章睿藻”特指皇帝所作的诗文,所谓“辉映湖山”是一种夸大其词的空话,“敬谨”只不过是奴才的心理,“球璧”则是廉价的对比了。

 

  对于农事的关注,主要集中于表现物产的丰富,紧紧抓住了江南“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地域特征。其中有一系列的画作是描述杭嘉湖一带发达的桑蚕业的,《卖桑叶》表现桑叶的丰收,《卖蚕》历数蚕事的古今,《卖蚕茧》区分蚕茧的种类,《卖良丝》品第蚕丝质量的高低。另外,还有蔬菜瓜果、鱼蟹兽禽的收成,立体式地展示出一派物阜民丰的盛世之景。

 

  由于农业经济和市民社会的发展,必然带动手工业的兴起。分布在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比比皆是,街头巷尾无不活跃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这些人以及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在画家笔下也是呼之欲出,有些至今尚可在江南的街头遇见。负担卖柴、下河淘沙是以体力维持生计;箍桶、修鞋是有技术含量的巧活;卖砖瓦、陶器、瓷器、锡器、竹器、木器的,想必作坊的规模不会太小;而中秋制月饼、元宵做园子、端午包粽子,风俗节物的异彩纷呈增加了作品的乡土内涵。

 

  在这一百幅作品中,笔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涉及买卖的商业活动。无论是农产品或手工业品的实物出售,还是钉秤修鞋磨铜镜的手艺功夫,商品经济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对于利润的追逐,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共识。

 

  在出售的诸多商品中,还有好些物品很值得注意,能够传递出鲜活的历史信息,将人们带进那个满目风雅的传统时代。日用品之外,有几种花卉包含其中,如盆栽的兰花、梅花、品字菊及荷花,应是品质生活的生动写照。箫鼓、玩具、金鱼、名鸟、扇子、古玩、萤灯、纸鸢,这些在衣食无忧后用来把玩游戏的商品,为贫乏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沦茗用的山泉、正衣冠的铜镜,则是精致生活的追求。《太平欢乐图》的图文中所隐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信息异常丰厚,值得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们进一步深入挖掘。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夏春锦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