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乌镇过大年

2014年02月07日 08:33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乌镇长街宴。

 

今年新春头三天,风和日暖得有些出乎意料。

 

褪去厚厚的冬装,除了阳春三月的滋味,这个年也仿佛过得特别轻快。

 

不论是异地欢聚一堂,还是家中共享天伦,在乌镇,长街宴内外,两幅画卷无需雕饰,水到渠成,各自演绎出独具匠心的画面。

 

热闹:在乌镇,过个原汁原味中国年

 

一样的水乡,不一样的年味

 

大年初二,原本以为“人潮”会有消减的势头,殊不知,依然人山人海。

 

早上7点半左右,家住余杭塘栖镇的姚语哲一家快乐出发,行车约40分钟,抵达乌镇西栅景区。

 

尽管一样是古镇,一样是水乡,却有着不一样的过年场景。

 

初来乍到,一切是那么新鲜。陈旧雅致的木屋,微微荡漾的水面,古韵清幽的石街,青色沉淀的小桥……古色古香的一景一物,点缀些红色春联、灯笼,更富“中国传统年味”。

 

徒步观赏中,“新年好!恭喜发财!……”随着一串串祝贺语渐渐清晰,一艘龙凤呈祥的拜年船正缓缓驶来,拜年队向岸边的游客鞠躬作揖,传递祝福。“快看,快看!”上小学二年级的姚语哲欢蹦着拽着爷爷姚阿大的衣角,“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拜年方式,好有趣。”

 

见孙子大开眼界,爷爷姚阿大倍感欣慰:“或许原汁原味的中国年就是如此,热闹、喜庆、朴实与祥和。”

 

看过拜年船,恍然间,一家人走到了昭明书院,书卷气夹杂年味的馨香,萦绕鼻尖,心旷神怡。

 

寻味走进书院,姚阿大轻声告诉姚语哲,南朝太子曾在这里念书、习字。听罢,姚语哲有些笔性大发,忍不住在水写纸上,比划了几个字,算是留个纪念。

 

就这样,走走停停,一晃就到了饭点。在西栅大街西侧,早就摆起了长街宴,迎四海宾客。露天吃饭,倒是特别,姚语哲全家打算停下脚步,打个牙祭。

 

据了解,古时,江南小镇以“百户为坊,万户为市”。

 

而“坊”是乌镇的居民区单位,同时也组成了乌镇人特殊的社会团体,平日里走街坊,串邻里互增感情。

 

尤其逢年过节,有钱的大户人家会在坊间广开宴席,请邻里好友同贺新年,为此,街坊邻里们会在沿街摆上桌椅,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长街宴,当地人又称“坊宴”。

 

而今,乌镇沿袭了长街宴的习俗,并赋予更多好意头。

 

难忘长街宴,就要“凑热闹”

 

在百米石板路上,高高的灯笼挂起来,长长的桌椅摆起来,像一条巨龙。在“龙头”、“龙尾”的方桌上,各摆上象征节节高升的甘蔗,吉祥团聚的橘子和甜甜美美的方糕。

 

作为“龙身”的方桌,两两拼接,成了长街宴的主轴。

 

还没等11点开席,游客闻着香气,陆续进场,“占座儿”。

 

生怕没了位子,人小机灵的姚语哲一下选中了最后一张桌子,两边的长条凳,他让爷爷、奶奶坐一边,自己和爸爸坐一边。

 

坐定后,一家人先品品香甜的镬糍茶,再尝尝咸鲜的熏豆茶,当是“前菜”。其实,这是乌镇人老底子的待客之道,淳朴却洋溢热情。

 

一盏茶垫肚,敲锣打鼓声中,是时候开饭了。所谓入乡随俗,姚语哲一家点了几个秀色可餐的当地小菜,一盆白米饭,一口饭,一口菜,大快朵颐。“好香,我要再吃一碗。”姚语哲意犹未尽,捧着碗,伸出手,再满满盛了一碗。此时,奶奶平杏女笑开了花,大赞孙子乖巧。

 

爸爸姚峰连忙解释道,孩子是未见过长街宴,那么多人,在外头,感觉像喜宴,大伙儿一起吃,氛围浓,味道好,劲道也要足。

 

接上话茬,姚语哲羞涩地吐出一个心愿,如果有可能,他想喊上最好的小伙伴和亲戚朋友,和乌镇一样,在家门口摆几桌,大家可以尽情地聊天,开怀地欢笑。“长街宴,给了我们全家一个难忘的、传统的新年。”因游客满盈,无法停留多时,临行前,爷爷姚阿大表示不虚此行。

 

长街宴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203班姚语哲拿出了笔记本,歪歪扭扭地写起了作文说,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还想在这里与大伙儿热闹吃晚饭!

 

30年前,人知塘栖古镇,30年后,人道乌镇古镇。爷爷姚阿大说,长街宴上,尽管坐下来的人,一桌桌,一户户,彼此不相识,但是一顿饭后,也许就交了心,成了朋友,类似方法,看似“土”,但暖人心。

 

恬淡:在家DIY,只为温馨的味道

 

一样的年饭,不一样的期待

 

相比长街宴热闹的喜庆,在西栅景区外――慈云路上,沈国华一家便是恬淡的喜庆。

 

时间倒流至大年三十,当得知三个月大的孙女要来家过年时,沈国华和妻子余美英笑得合不拢嘴。

 

中午,随意扒了两口饭后,余美英便开始忙活晚上的家宴,老公则在一旁打下手。

 

既然是过年,一些“标配”菜色可少不了,喜蛋、春卷、鲈鱼、糖醋排骨、酥羊大肉、蹄?……是不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余美英略感美中不足:“还不是禽流感闹的,本来想买现成的,但毕竟不如刚宰的好吃,所以今年,白切鸡、八宝鸭就不上桌了。”

 

少了鸡鸭,其他菜“挑大梁”。余美英先是从菜篮子里拿出新鲜猪肉、面皮和葱,包起了春卷。

 

余美英一手平摊面皮,一手把肉馅呈直条状放好,轻轻地将馅儿裹进面皮里,最后,卷边和两头用湿淀粉粘好。

 

一个、两个、三个……看着春卷积少成多,成了一个“小山”型,余美英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因为春卷馅儿是自己动手剁的,不仅有鲜味,而且还有肉粒感、有嚼劲,这也是女儿从小到大最爱的食物之一。

 

包完春卷,差不多该洗菜、切菜了,里里外外,跑进跑出,余美英忙得不亦乐乎。“往年还要腌蹄?,烧羊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菜场都有卖。”余美英感叹生活的变化,想当年,过一个年,早几天前就得着手准备了。

 

嘀嗒、嘀嗒、嘀嗒……一晃,夜幕降临,余美英伸了伸腰,和老公一道,走出门去,候着女儿、女婿和宝贝孙女。

 

回忆往昔,生活有惊喜

 

“爸!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清甜的嗓音,两人老远就认出是女儿一家来了。拎着大小礼盒,抱着孩子,三人出现在两老眼前。“快进来!”两人的心声有些颤抖,虽不是第一次过年,可今年家里添了新成员,两人升级当了爷爷、奶奶,难免激动。

 

一进门,泡了茶。还未等坐热,两人忙不迭地掏出红包,塞给孙女。孙女好像懂了一样,“咯咯咯”地就乐了,引得两老笑开了花,爱不释手。

 

呦!忘了时间,余美英赶紧起身,走进厨房,大展厨艺。

 

而其他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女儿顾不上别的,夹起春卷就往嘴里送,脆脆的响声,依然是小时候的滋味。“如今,真是大不一样了,原来住西栅,景区开发,我们住上了三层楼房。”沈国华回忆往昔,感谢生活带给他们的惊喜。“的确,现在生活富裕,百姓安居乐业,乌镇的游客越来越多,不过,我依然怀念小时候,无忧无虑,到处撒欢。”女儿接过话题。“你小时候,一到过年,就玩到忘形。”余美英端着一盘清蒸鲈鱼从厨房出来,顺带着不忘揭揭女儿的“短”。

 

就在谈天说地中,菜上齐了,觥筹交错,全家人享受这美好而难得的一刻。

 

开心之余,为了助兴,沈国华还放起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的五彩火花,短暂却很绚丽,而在餐厅中弥漫的欢声笑语,平常却很知足。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程新星/文 陈为民/摄 编辑: 谢伟锋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