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年味三部曲

2014年01月28日 08:39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过去,桐乡人过年有传统三部曲:祭祖、守岁、拜年;现在,桐乡人过年有新式三部曲:采购、聚餐、玩乐。前者有古代文化积淀的古典性,后者有现代社会的时代性。

 

  早先,人们祭祖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先由长辈将供品献于厨房灶王爷神龛前,然后奠酒、焚香、叩拜,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烧赤豆糯米饭,备上糕点果品,焚香点烛,供奉灶山上的灶神,香烟缭绕,红烛高照。送灶日过后,过年气氛渐浓。在桐乡民间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廿三送灶,廿四掸尘,廿五吃渣,廿六打糕,廿七备年菜,廿八请‘阿太’,廿九贴春联,三十过大年。”除夕到来之前,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要在供桌上,摆好荤菜素菜、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也祭祀天神、土地神。人们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待到年三十,换门神、放鞭炮,张灯结彩,各色齐全。每到除夕夜,长辈们都要给孩子压岁钱。在除夕夜,最重要的自然是吃年夜饭,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这是一年中最讲究的一顿夜饭,荤菜汤点齐全,桌面上热气蒸腾。吃过年夜饭后,等到午夜时分就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深夜十二时不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便会此起彼伏,响成一片,一直要持续到大年初一早晨才渐渐停息下来。这就如杜甫在《守岁》诗中把亲人团聚的场面描绘成“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古人为何守岁?一说避祸,一说熬寿。避祸之说与过年贴门神对联,放爆竹驱邪的传说有关。相传远古天上的玉帝听信了一个小猴的谎言,说人间田园荒芜,农夫不耕,玉帝欲在年三十夜发洪水惩罚人间,人们为了避祸,便终夜不眠以防洪水淹没。熬寿之说来自民间,说三十晚熬夜就是熬寿,熬时越长,年寿越高。所以大人小孩通宵达旦,熬啊熬,熬过了午夜,看到东方发白,虽熬不胜熬,但还是兴高采烈地熬着,这又如苏轼《守岁》诗中说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的情景。

 

  拜年是三部曲中继承和发扬得最淋漓尽致的一幕了。过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目要数“拜年”了。自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请客走亲戚。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一天,更是要迎花灯、吃汤圆……过了正月十五,整个新年就算过好了。但如今拜年是问好、祝福、拜访。近年来又时兴电话拜、电子邮件拜、微信拜……但古今拜年的内涵未变。为长者拜年即拜寿,为同事拜年即问候,为下属拜年即关照,为上级拜年即礼仪。总之,居庙堂之高则拜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拜其君,这似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二十世纪50年代,亲不亲,阶级分,只要亲如一家,千人一面,千家一礼。文革年代,虽然人际关系淡化、激化,但过年时问声好、道声安的拜年习俗未淡化。粉碎“四人帮”后的大年初一,人们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的拜年之势如一夜春风,成为过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今过年,旧传统加上新习俗,还是六字令三部曲。第一部年前采购:春节期间的市场红火热闹,繁荣昌盛,吃、喝、穿、用、视、听、游、乐,应有尽有,为过一年之节,人们东奔西走,走街穿巷,各色年货采购齐全。第二部聚餐:便从年三十开始。年夜饭鱼肉蛋菜,吃出名堂,喝出来历,才算这个年过得有品位。等午夜的钟声一响,便由电视机前移至室外,放鞭炮,观烟火,直到初一早上正式进入第三部玩乐:有单位组织的活动,也有自己安排的旅游活动,雅俗并举,情韵自备。近年来,桐乡各地始终坚守着传统的江南年俗,组织舞龙、舞狮等活动,水乡浓厚的火热年味,展示桐乡文化的内涵。一直玩乐到正月十五闹过花灯,这三部曲六字令才算完结。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俞富江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