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听民声 聚民意 得民心 答民疑

唱响城中村改造和谐进行曲(上)

2013年11月08日 08:08 来源: 《今日桐乡》

 

被征收户在咨询政策

 

 

征收面积进行公示

 

 

被征收户正在腾空房屋

 

 

某城中村改造现场

 

(本版照片由市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办公室提供)

 

    编者按

 

  23个城中村,721户居民,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这是目前桐乡城区城中村的现状。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更因其事关多方利益,因此在很多地方被称为 “天下第一难题”。


  一年多来,我市启动改造城中村10个,总签约户数190余户,签约面积约9万平方米;一年来无一例群体上访事件发生,无一处强拆行为出现,整个房屋征收工作进展顺利。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顺利的工作局面,主要得益于广大城中村改造工作人员听民声、聚民意、得民心、答民疑的工作作风和科学合理的征收政策。本报《新桐乡》专版将分两期全方位报道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开展情况。

 

    听民声 反复调研制定政策

 

  桐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


  能完成吗?起初,许多人对此疑虑重重。


  早在新世纪初期,桐乡就成立了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其间多次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可是无实质性推进。


  难点究竟在哪里?2012年4月,旧城改造指挥部从13个相关部门及街道抽调19名工作人员。大伙儿坐下来商量,认为难点在于城中村形成时间长、遗留问题多,群众诉求不一,又对政策不熟悉、不理解,由此带来工作上的不配合。


  针对面广量大的被征收居民,城改办的工作人员没有急于启动房屋征收工作,而是花了3个月的时间开展调研、学习、征求意见,务求制定出尽可能符合民意的城中村房屋征收政策。


  去年5月,长达两个月的调查摸底开始。根据群众生活休息的特点,城改办的工作人员不分昼夜、不分工作日与休息日,抢在居民上班前,等在居民下班后,上门调查。


  调查摸底工作中遇到过许多困难。有一征收户心里有怨气,明明约定了上门时间,而在城改办工作人员依约而来后却发现主人不在家。再度联系,又有推托之意。数个小时的等待,工作人员十分耐心做工作。最终,这位户主反而最早签订了城中村房屋征收协议。


  “上百家门,听千人心”,哭声、骂声、闹声、埋怨声,声声入耳;关心、真心、贴心、责任心,心心相印。一对一的交谈方式,摸清了城中村居民的心态和意向,也拉近了城改办工作人员与群众的心,为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


  7月,城改办人员走出家门,到各地参观取经。政策草案出台前后,经过两轮8场4个层次的座谈会。其中包括村民小组代表座谈会、村(社区)干部座谈会、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中层以上被征收户领导干部代表座谈会、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座谈会……针对不同的群体,工作人员事先都会准备不同的发言提纲,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


  城改办工作人员深知,政策是被征收户的“定心丸”。尽管任何一条政策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一定要最大程度倾向于民,一定要最大程度兼顾被征收户的利益。


  “《桐乡市市区‘城中村’房屋拆迁与补偿办法》,前后易稿20多次。”市城改办主任张贵祥说,“将心比心,城中村的居民曾经为改革、发展作出过贡献,不能让他们吃亏。”

 

    聚民意 征收政策实行最大程度倾斜

 

  很难想象,在繁华的城市中,还有许多像金阿姨家那样破旧的房子。金阿姨家坐落在桐南路和景雅路交叉口,属于城中村姚家兜组。接受风吹雨打已然30年的砖瓦房,如今墙壁斑驳,水泥地面也有些坑坑洼洼。“修了好几次呢,否则早漏了。” 金阿姨说。


  一旦签约,她家的房子大约能赔得100多万元。金阿姨盘算着,拿着这笔钱能为孩子们买套新房。“由于面积小,100多万元的补偿款其实并不算多,许多面积大的家庭补偿还要高,一家大小都能住上新房。”金阿姨说,“多亏了好政策。”


  殊不知,桐乡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已经改变了历史。根据“群众可接受、政府可承受、政策可持续”的原则,《桐乡市市区“城中村”房屋拆迁与补偿办法》既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政策,又考虑到城中村土地性质的特殊性,采用货币安置、调产安置、货币与调产安置相结合的全新模式。还有,坚持只点“砖头”、不点“人头”的操作原则;选择货币安置,在给予房屋评估总价补偿的同时给予房屋总价款30%的奖励;领取补偿款后买房可享受契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原先没有买过养老金或者没有进行店面安置的居民,政府帮助其购买养老保险……


  合理不合理、实惠不实惠,老百姓会算这笔账。“说实在的,我们邻里间都在说,今年的征收政策是历来最好的。”被大家戏称为“吴老板”的被征收户这样对记者说,“这是实实在在的优惠呀。”


  好处不仅于此。参与过多次征收工作的陈志敏还记得,大约在1984年,桐乡城市建设刚刚起步,所有房屋征收方式都是农民自建,即宅基地安置。“宅基地安置,造成若干年后可能会形成新的城中村。” 1999年,新世纪公园建造时农民房搬迁采取了店面安置的方式。一段时间后,改不了习惯的农民拔掉了绿化,种菜、养鸡养鸭。


  事实证明,“拎包出门,货币安置”的政策是最为优越的。“这种优越,不仅仅是价格上给予被征收居民优惠,更大程度上是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陈志敏说。

 

    得民心 阳光征收公开透明

 

  房屋征收工作,最怕就是政策不公开、处理不透明。谁也没有想到,征收工作开始,所有步骤公开,村民全程参与监督,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公正,源于政府改善民生的初衷。过去的城中村改造,多头开发、政策不一,使得老百姓心里有怨气。“这次改造就是为了改善城中村百姓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进而改善城市面貌。”张贵祥说,“有的地块就算完成了征收,还不知派何用场。”


  姚家兜组,是我市今年启动改造的第10个城中村。目前,正在启动合法面积的认定工作。测绘公司和评估公司都是由村民投票产生。


  第一轮测量完毕,遗漏在所难免。根据群众反映,测绘评估人员拿着专业工具一一上门补测或重测。“一扇铁门、一口井、一堵围墙,只要有遗漏,都要补上。”测绘评估人员这样说。


  据介绍 ,测绘完毕后将进行第一轮面积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测量评估后,对房屋面积进行再度公示,公示无异议即发布模拟征收公告,模拟征收签约率达到规定比例,则开始正式征收,前期模拟征收协议自动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约书。


  “改造不改造,老百姓说了算。”城改办副主任周晓东说,“征收工作没有内幕,更没有秘密,所有信息都实行公开,随时接受居民监督。”


  公开透明、阳光征收。对此,群众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答民疑 重视维稳力求和谐

 

  拆迁工作难做,城中村的房屋征收工作更是难上加难。20多年的征地拆迁过程中,由于单位征地政策不同,许多累积多年的问题在征收工作中集中爆发。离婚户、特殊户,户户情况不同;街面房、生产用房,经济利益高,拒绝征收;加上老人安土重迁这样根深蒂固的思想,令征收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然而,即便困难重重,至今为止,城中村改造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也没有上访。为什么?“因为所有问题都解决在萌芽状态。”周晓东说。


  “我这个问题怎么办?” 这天,姚家兜组村民老徐一进征迁办公室就气呼呼地拍了几下桌子。原来,老徐家建房时,在原有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增建了13平方米。为此,老徐缴纳了超面积罚款。按照现有政策,缴纳过罚款的房屋虽然不能作为合法面积获得补偿,但可以按照建房重置造价补偿后还能享受城中村改造政策的装修补偿。


  然而,许多年过去了,罚款收据早已不知去向。“收据丢了,但这事情是真的呀!我又不会讹人。”老徐很急,如果证明不了此事,13个平方米的房子就会被当作违章建筑来处理,“相差万把块钱呢!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别想让我搬!”


  “您放心,别说13个平方米,就算是1个平方米、2个平方米,也一定要搞清楚。”接待老徐的恰是周晓东。“但也请您理解,我们一定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13个平方米交过罚款,才能给您补偿。” 几句话得到了老徐的理解。周晓东承诺,一定会再度到相关部门求证,给老徐一个交代。


  几经周折,周晓东终于在土管部门找到了老徐当年的建房报告,内容恰好提及了当年超面积罚款一事。当周晓东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徐时,老徐终于眉开眼笑,一连说了好几声“谢谢”。


  其实,类似的复杂之事还有很多很多。周晓东感慨地对记者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差错。”


  “苦口婆心,不厌其烦,遇到问题不推诿,想尽办法协调解决。”这就是全体被征收户心目中城改办工作人员的形象。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黄 薇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