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八位老人集体申请入党之前

2012年08月27日 09:09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今日桐乡见习记者 鲍燕楼

 

老年服务队在社区“全国助残日”活动中表演秧歌 今日桐乡通讯员 周佳亮 摄 

 

       她们是社区工作的好帮手,她们是街坊邻居的贴心人,她们是文体活动的活跃者……她们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此,她们一直以来都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社区服务。

 

       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


  在梧桐街道环南社区有这样八位老人,她们中最大的 67岁,最小的58岁,向党总支递交了一封特殊的集体入党申请书。


  这份入党申请书,对于沈锡侁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入党的机会,但那时觉得自己还没达到一名党员的标准,因此放弃了申请。等到想正式申请时,单位解体了,党组织也没有了。”说起年轻时两次与入党擦肩而过,沈锡侁显得很遗憾:“入党培训都参加三次了,最终却没有成为一名党员。”
 

      不过,这些年来,沈锡侁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退休后,她和社区的一众老姐妹组成了老年服务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社区、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


       在建党九十周年之时,她和她的老姐妹们不约而同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弥补了一直以来的遗憾。


      “建党九十周年图片展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另一名申请人王引宝告诉记者,在参观了党史图片展后,她们对为人民事业而牺牲的共产党员更加景仰了。大家都觉得,现在生活变好了,更应该多为群众办实事。

 

       “创卫”“抗台”冲在前
 

  “退休以后,日子清闲了,还有退休工资拿,也该是我们为社会做点事情的时候了。”王引宝朴素的话代表了老年服务队成员们的想法。本该开始享清福的她们,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为社区居民服务。


  服务队的12名成员大多是居民小组长,对于她们来说,社区的事、居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谈起过往的服务经历,最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事还是去年迎接卫生城市复查。6月下旬至9月初,一年中最热的3个月,服务队的阿姨们每天早出晚归清理垃圾,保持社区卫生。早晨6点出门,晚上7点才回家,中午的大太阳更是照得人恍惚,这群年逾花甲的阿姨们却人手一把火钳、一把笤帚,走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说起这段经历,66岁的孙美娥不禁感慨:“那阵子真是辛苦,都不知道怎样坚持下来的。”不仅要在烈日下工作,还要忍受垃圾散发出来的阵阵臭味,即使是年轻人,也未必能坚持。


  3个月的迎检工作早已完成,但队员们保持社区卫生的习惯却留了下来。现在,只要看到不卫生的地方,队员们仍然会上前清理。


  服务队的作用在今年的防台抗台工作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强台风“海葵”即将来袭,社区的防台工作却有条不紊,服务队员们在其中的作用,有目共睹。接到社区的电话,队员们立刻就行动起来。她们分头在自己的包干区内,挨家挨户上门通知:阳台上的重物要放在安全的地方,太阳能热水器赶紧上好水,老人小孩尽量不要出门。每到一户家庭,队员们都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关照。到了下午,完成通知任务的她们又加入了转移危房中居民的工作。孙美娥的责任区里有一户家庭,妻子带着三个孩子,丈夫又正好在住院,转移起来不方便。看到这个情况,孙美娥二话不说,抱起其中一个孩子,把一家人安全送到了安置点。
 

  迎检、抗台、文明督查、治安巡逻……哪里有需要,她们就出现在哪里。这支社区编外军分担了大量的社区工作,成为了社区工作的好帮手。


       扶老帮困暖人心


  换煤气、租房子、拉丝绵……无论大事小事,社区的街坊邻居都爱找服务队帮忙。在过去的10多年中,服务队的热心帮助,让许多人体会到了:远亲不如近邻。


  去年,服务队的成员和社区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结了对子。每周,成员们都会前去探望他们,帮忙搞卫生、买菜,和他们唠家常。队员们给老人留下了电话号码,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只要一通电话,就会立马赶来。有一次,一位结对老人家的微波炉坏了,接到求助电话,孙美娥马上叫了维修人员上门,因为不放心,她还特地到老人家里陪着一起等,直到上午10点等来了人,才回家做自己的事情。又有一次,这位老人身体不适,要去医院检查,可正巧孙阿姨没空,为了不耽误看病,她特意联系了相熟的人,帮忙叫车把老人送去医院。


  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队员们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孤寡老人,让他们孤苦无依的老年生活有了一丝温暖。其实,早在结对前,服务队成员就开始自发地帮助孤寡老人,像成员陈美珍,已经坚持了12年。


  除了服务本社区的居民,队员们还把忙帮到了社区之外。帮困难家庭收菊花,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3年。


   沈锡侁告诉记者,每年的10月,服务队的队员都会结伴去农村帮助困难户采菊花。她们清晨出发,傍晚回来,光是路上骑自行车的时间就要将近2个小时,还要整天在泥泞的地里或站或蹲地采菊花,一天下来,腰酸背痛。
 

  “去年我们帮助的那户人家,妻子有残疾,全家就靠男主人种菊花、养蚕的收入维持生活。为了帮他们家采菊花,我们一连去了3天。” 沈锡侁说,当时服务队的十几个人,从早采到晚,午饭后的一段时间也没休息一下,帮着收茧子。为了不增加这个家庭的负担,她们连午饭的菜都是自带的。
 

  邻居们看见农户家来了这么多帮工,既羡慕,又纳闷:“今年菊花卖得贱,你怎么请得起这么多人啊?”得知服务队是来义务来帮忙的,邻居们笑着说:“明年也来帮帮我们吧!”


  “做得这么累,家人会不会反对?”当记者问起家人是否支持时,阿姨们笑着说:“我们可从来不喊累,家务也不耽误。”她们告诉记者,家里人挺支持她们的,孩子们都觉得,多参加集体活动是好事。

 

       文体精品送群众


  在全市职工运动会上,在文艺下乡的演出队伍中,在超市开业的庆典里,活跃着一支来自民间的文艺队伍。而这只队伍的骨干,就是老年服务队的成员们。


  浅粉色运动装,一丝不乱的花白头发,嘹亮的声音加上矫健的身姿,谁也看不出王引宝已经68岁了。作为这支队伍的绝对主力,她带领着姐妹们跳出了一片天地。


  “梧桐街道的健身队是她办起来的。”“最早的广场夜舞也是她组织起来的呢。”说起王引宝的“丰功伟绩”,成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谈起创建健身队的初衷,王引宝说:“健康的活动不占领阵地,不健康的活动就会占据人们的业余生活。”十多年前,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一些老年人因为无所事事,就参加了迷信活动。为了让大家老有所乐,王引宝建起了健身队。尽管现在她已不是其中的成员,但这支队伍却依旧活跃。
 

  如今的菊花广场分外热闹,成了附近居民排舞锻炼的好地方,而让这个广场火起来的人就是王引宝。
 

  刚退休的时候,王引宝到上海参加了一次文艺培训,但这次上海之行最大的收获却是萌生了组织大家跳夜舞的念头。


  “培训的那几天晚上,我天天在外面逛,发现上海有许多老人聚集在一起跳舞锻炼。”他们行我们也可以,回来以后,王引宝就开始物色场地。“记得第一次,我拿了个录音机在菊花广场上一放音乐,喜欢跳舞的人就自然聚集起来了。”


  在如今的这支文艺队伍中,王引宝既是成员又是教练。每年,她都会带领大家排练一个新节目。去年,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表演队特地排练了舞蹈《十送红军》,在梧桐街道的文艺汇演中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经过这几年的积累,表演队已经有了不少精品节目,演出都演到了石门、河山等地。一些开幕、庆典的活动也常常会来邀请她们参加。为了呈现给观众最好的表演,每天早上,成员们都会在社区的舞蹈教室排练,争取把节目做到最好。


  一周2天上老年大学,一天文明督导,一天治安巡逻,在社区活动室值班,看望结对的老人……在退休后本应安享晚年的日子里,老年服务队成员们却把日程排得满满的,有时甚至比上班还要辛苦。是什么给了她们工作的动力?是服务群众的热心,是成为一名党员的决心。她们告诉记者,只要自己还做得动,就会一直做下去。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新闻标签:编辑:王颖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