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学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爷爷的石钵炉

 

  插图李莉莉

 

  我爷爷是个典型的农民,憨厚、朴实。15岁做长工时就开始抽旱烟,直至过世,烟龄超过60年,是个十足的老烟枪。由于长期烟熏,加上皮肤本身就黝黑,大家都叫他“黑皮阿大”。为节约火柴和方便烟友抽烟,爷爷用石钵做了一个火炉,火种几乎常年不灭,随时可用。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现在的农村,除在茶馆外,已找不到抽旱烟者了,更找不到用以抽旱烟的石钵炉了。爷爷的石钵炉装置简易,石钵是从田间捡来的,粗瓷瓦罐之类的器皿,形如一只大汤碗。石钵摆在用铅丝绞成的箍上,再用一根熏弯的小竹棍,两头扎住铅丝箍,方便提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中老年男性抽旱烟较多,生产队集体生产劳动,统一作息时间,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俗称“吃烟”。所以,上午出工时,爷爷必然拎着石钵炉,用瓦片遮着石钵炉中的火和灰。一到休息时间,总有十来位烟友围着石钵炉抽旱烟,有的蹲着,有的盘腿席地而坐,有的坐在劳动工具上,形似十八罗汉图。烟民们捏着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竹制旱烟管,不断在石钵的柴火上燃烟丝,用力吮出“吱吱”的声音,紧接着,又在石钵边沿用力磕出烟管头中的烟灰,“啪啪啪……”不绝于耳,浓浓的烟雾腾空而散。烟民们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回荡在广袤的田野上空,成了田野上的一道风景线。

 

  夏夜的纳凉场上,只要爷爷的石钵炉一摆,柴火一闪烁,便招来许多烟民。我家门前是一片空旷的稻田,左侧又是一个大池塘,东南风微微吹来,十分凉爽。坐在这里纳凉、抽烟、讲《山海经》,十二分的闲暇。爷爷不仅尽职尽责地管好石钵炉中的硬柴火旺,还把家里的拔秧凳、纺纱凳、条凳、方凳等尽家底搬了出来,热情招待左邻右舍。十几位烟民紧紧围坐在石钵火炉旁,几个烟管头中烟火点点,似与天上繁星遥相呼应。张家生了一胎猪,李家买了一只鸡,趣闻轶事、奇谈怪论,外围的纳凉人无所不谈。夜深人静,烟民陆续离去。爷爷舍不得灭火,而是在柴火上遮上一层厚厚的灰,再盖上一张瓦片,减缓燃烧速度,节省柴料,便于明天继续使用。

 

  在春、秋、冬三季的夜晚,我家三间连通的厢屋就成了爷爷的“夜烟馆”,火势旺盛的石钵炉摆放中间。四周围坐着爷爷的烟友。昏暗的煤油灯光下,烟民们一边抽烟一边聊天,时儿七嘴八舌话家务,时儿竖起耳朵听我爷爷讲往事,时而为某一话题各抒己见,甚至争论一番。宛如一幅“围炉夜话”图。

 

  爷爷的石钵火炉虽粗糙简陋,但是给抽旱烟的农民们带来了方便与幸福。“劈劈啪啪”的磕烟灰声给烟民增添了劳动热情,七嘴八舌的论谈使他们增长了见识,一阵阵欢声笑语凝聚了左邻右舍的友谊,滋养了淳朴的民风民俗。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姜海江 编辑: 朱勋一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漫画说孝敬
    漫画说孝敬
    广场文艺晚会
    广场文艺晚会
    削茧鉴蛹大赛
    削茧鉴蛹大赛
    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