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张张社区报 说着身边事

2012年04月11日 09:59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今日桐乡记者 黄薇 见习记者 金珏 今日桐乡记者 黄薇 摄 

居民小组长在宣传栏张贴社区报 


环南社区居民在社区阅览室阅读社区报纸

       深受百姓喜爱的社区报,其意义远远超出一张报纸的作用。近日,记者走进一个个社区,探访一张张社区报的制作分发过程,发现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2004年3月20日,桐乡第一张社区报——环南社区的《新家园》诞生了。如今,桐乡的不少社区都拥有了自己的社区报。它们有的使用新闻纸,有的使用画报纸,里面讲述的都是发生在社区里的事。它们通过居民小组长,一张张发到居民家中。
 
  居民姚震生说,他从社区报中收获了感动。
 
  居民李培基说,他从社区报中收获了知识。
 
  居民张建林说,他总把社区报放在茶几上,闲来翻一翻,与家人讨论其中的内容。

  社区报,究竟有何魔力,打动了那么多人?

       报纸背后温暖事一箩筐
 
  一张小报纸,背后藏着许多温暖的故事。这些故事被刊登在社区报上,感染了许多人。之所以有那么多故事,是因为社区报后面的一个个小组织。
 
  学前社区内有党校、学校、医院,文化底蕴深厚。许多退休的党政机关人员、教师、医护人员都有书法、画画方面的特长。为了发挥他们的余热,2002年,学前社区成立老年书画组,当年报名者多达20多人。书画组负责人是当时的社区党支部书记董月田。
 
  2007年,以老年书画组为创作团队的特色书画报——《学前书画》正式出版。董月田也自然而然成为了社区报的主编。去年,《学前书画》更名为《和谐乐园》,内容在书法、绘画、剪纸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字部分,突破了书画的限制、丰富了报纸的信息量。
 
  《学前书画》第一期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书画组成立以来,先后多次进行作品展示和比赛活动,开展村、社区结对和文化送下乡活动……并精选20多幅书画作品进行上街义卖。”

  “上街义卖是怎样的故事?”记者饶有兴致地问。董月田微微一笑,开始讲述那个至今让他记忆犹新的故事。
 
  社区里有许多困难家庭,其中一户家中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社区经费紧张,所帮有限。所以,老年书画组成员就想想个办法帮帮他们。此时,有人提议,拿大伙儿的作品去卖吧,换来的钱可以资助他们。

  说干就干。董月田等人在东兴商厦门口设摊,把自己的书画作品一一挂起来。老人们平日爱写爱画,却从未出售过自己的作品。此时,为了帮助贫困户,他们大着胆子,向路人推荐自己的作品。路人受到感召,纷纷慷慨解囊。最贵的一幅卖了100元。最终,义卖活动卖出书画作品20多幅,共得500元。
 
  500元,太少了吧!老人们面面相觑,转而微笑,纷纷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你20元,我50元。不一会儿,组员们自己筹集了500元。
 
  不久后,1000元钱被分别送到5户困难家庭。而这些困难家庭人员至今不知道这些钱是老年书画组成员义卖书画和募捐所得的款项,还当是社区里给的补助呢。
 
  文昌社区的社区报是《社区家庭报》,而其背后也有一个组织,名为家庭教育指导站。家庭教育指导站聘请退休教师为家庭教育辅导员,坚持对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分类分层进行教育指导,开展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咨询服务,解答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站的内容之一,《社区家庭报》也围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办报。“家长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健康教育”等固定板块,告诉家长如何正确、健康地培养孩子。
 
  提到《社区家庭报》,不得不提一个人,那便是家庭教育辅导员之一的朱其坤。作为桐乡市外国语学校退休教师,朱其坤虽身患癌症,但仍全身心投入社会服务工作。
 
  2007年,考虑到社区单亲家庭多,而单亲家庭教育子女有特殊需要,社区筹划了教师家庭与单亲家庭的结对活动。遵照自愿的原则,社区从77户单亲家庭中挑出5户,尝试与教师家庭结对。那一次,朱其坤夫妇便与小琳(化名)家庭结成了对子。
 
  经过推心置腹的谈话,朱其坤夫妇了解了对方的家庭情况。小琳与母亲二人一同生活,母亲在东兴超市工作,小琳念初三,成绩非常差,但尽快提高学习成绩、考上理想学校的愿望很迫切。
 
  结对以后,朱其坤夫妇找到了小琳的班主任。据老师介绍,小琳基础不够扎实,上课时思想不够集中,学习方法也有问题。中考时间将近,短时间内要提高成绩难度很大。
 
  面对这样的困难,朱其坤夫妇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知难而上。“我们深知要改变现状,关键是小琳本人,要调动她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朱其坤说,他和小琳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介绍一些好的记忆方法。他们又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求多给予关心和帮助。过一段时间,他们又去学校向班主任了解,找小琳谈心,肯定她的进步。
 
  经过朱其坤夫妇的努力,小琳树立了信心,成绩也上升了。 在中考前的关键时刻,他们到小琳家与其母女谈心,根据考试要求,对小琳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她冷静应考,争取超水平发挥,使她考前充满信心。

  令人惊喜的是,小琳在中考时发挥出色,考上了三加二(三年中专加两年大专连读)幼师专业。如今,小琳还常常记挂着帮助过她的朱老师,隔一段时间就会把自己的近况向朱其坤夫妇汇报。她说:“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

  朱其坤还资助过社区的贫困大学生。他看到这个父亲下岗、母亲患病的孩子努力学习的样子,悄悄放下了3000元钱。
 
  类似的温暖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报纸成了居民的“办事员”

  “办理暂住证要哪些手续?”

  “小区没有传达室怎么办?”

  “宿舍楼的下水道堵塞了怎么解决?”

  ……

  社区大家庭里,大事小事层出不穷,居民关心的问题、亟待解决的事件有谁在操心?由谁来解决?在环南社区,居民通过《新家园》就能找到答案,免去了反复咨询打听的麻烦。社区报已不仅仅是与居民互相沟通的信息传递者,还是为居民解决生活中大小问题的办事员。

  环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宣金映介绍,从《新家园》创办之初,就专门开辟了一个“回音壁”版块。不定期将发生在社区居民身上,存在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事件刊登出来,并附上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其成为居民的答疑窗口。

  2004年3月8日,居民岳先生前来社区询问桐乡高龄老人优待证应该怎样办理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向岳先生解答了办理所需的证件和手续。但是,要怎样让所有的社区居民都能清楚办理的流程呢?3月20日,当居民们拿到第一期《新家园》时,“回音壁”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对包括高龄老人优待证办理、下水道疏通、暂住证办理等问题逐一进行详细解答。
 
  翻看几年来的《新家园》,“回音壁”的内容最少时不过几十个字,办理的事情也大多是居民身边的琐事,有居民疑问的解答、有正在处理的事件、有社区问题的探讨……看似不起眼,但这些都是居民生活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日前,社区煤库宿舍院子里建筑垃圾堆积的事情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关注,社区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积极协调解决,另一方面也立即在“回音壁”刊登出事情的始末,让全体居民都了解事情处理的进度,以及社区和居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态度。通过“回音壁”,居民能看到、知道社区为他们办的实事,更加支持社区的工作了。
 
  “居民利益无小事。”宣金映说,“回音壁”就是与社区居民最好的互动平台,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麻烦事。因此“回音壁”一直深受居民的喜爱,他们都愿意向“回音壁”寻求帮助。这种互动的形式,加深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关心,也使得居民更加关注和喜爱自己的社区报。
 
  如今,“回音壁”仍一如既往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报正随着它所办的实事,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重视。

       广大居民是报纸后援团
 
  没有稿费、没有奖励,社区报的背后有着一群热爱创作、无私投稿的人,他们作文、绘画,用自己个性独具的作品丰富了社区报的内涵。他们就是社区里的普通居民,是社区报坚实的后援团,是沟通着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交流的纽带。
 
  学前社区的《和谐乐园》是居民创作的代表,其发表的书画作品及文字内容全部来源于学前社区的老年书画组。

  “每一期主题确立后,作者都会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展开创作,最终通过作品的发表传达和交流个人的思想。”董月田说,社区的书画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居民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了,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投稿要求加入创作队伍。

  从最初的《学前书画》到如今的《和谐乐园》,每一次的创作都凝聚着老年书画组成员对社区报的热爱,对社区文化的重视。居民在阅读报纸、欣赏作品的同时,更深切感受到了社区的和谐氛围。
 
  环南社区的《新家园》也是深受居民喜爱的交流园地,诗歌、简讯、感想……每一期都能看到居民发表的各类作品,而积极写作的他们从未拿过一分稿费。

  “清湖河畔一幢楼/我们同住在一起/门对门呀窗连窗/楼上楼下是邻居……”这首刊登在《新家园》上的诗歌《我们同住一幢楼》的作者是社区热心居民沈冠生。“我们都很关心社区的事,能为社区报出一份力,我很愿意。”经常向《新家园》投稿的沈冠生说,社区报为喜欢文学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创作空间,大家都是鼎力支持的。
 
  《社区就是一首歌》、《赞社区志愿者》……居民的创作大多围绕着社区的事情展开。沈冠生说,他们希望通过文学的、趣味的方式向社区全体居民宣传国家政策和社区工作,“这种方式居民更加喜欢看,也更加容易懂。”

  社区报里有着社区的大小动态,有着居民的喜怒哀乐,更有着居民的创作心血。居民用自己的才情、思想为社区报注入激情与活力,架起了社区内广泛沟通的桥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颖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