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桑苗嫁接赛 农活大比拼

2012年03月22日 08:50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黄薇 周芸 见习记者 胡宇翔 金珏 程新星 鲍嘉 摄影 记者 金卫其

 

小桑苗嫁接比赛现场

本报记者在体验桑苗嫁接技术

本报记者参加小桑苗嫁接比赛

本报记者在清点嫁接好的小桑苗

本报记者在向嫁接能手请教嫁接桑苗的经验

 

  3月21日,本报与梧桐街道共同开展的桑苗嫁接比赛在同心村举行。从未干过农活的记者与经验丰富的农民们同场竞技。

 

  种桑养蚕,是桐乡农民从事的传统农事。每到这个季节,在各村的一块块桑园地内都能看到农民们栽桑、植桑、整枝、修枝,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栽桑育桑景象。


  3月21日,梧桐街道的16位桑农代表都来了,拿着常用的桑剪和接桑刀,跃跃欲试。削接穗5秒钟,剪砧木2秒钟,嫁接3秒钟……桑农嫁接一株小桑苗前后仅需要约10秒钟。看似简单的农活,到了记者手里却花了3分多钟。

  记者体验:3分钟嫁接一株小桑苗


  从未干过农活的记者小黄和小鲍在上场前临阵磨枪,向桑农费建荣请教嫁接小桑苗的经验。作为“见习桑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识手里的工具,费建荣告诉记者,一把叫做“桑剪”,另一把叫做“接桑刀”。我们要用“桑剪”剪断砧木和接穗,用“接桑刀”将接穗削好插入砧木。  

 
  老桑农边演示边对我们说,嫁接桑苗的关键在于“剪、削、插”,砧木要在“青黄不接”处剪成平滑斜面,接穗要削得薄而尖,要刀口平滑、三面露青、尖头要宽窄适当,皮层还不能和木质脱离,插苗要用力适当,不能插破皮层。而其中“削”又是最难掌握的。


  看着老桑农三下五除二便完成了操作,记者就跃跃欲试:好像也不难嘛。谁知,自己一动手便完全走了样。


  一开始,记者就把接穗削反了,接穗不能倒着长啊?这次不算,重来!第二次,又把接穗削得太厚,这样插不进砧木;第三次,削得倒是厚薄适中。正当记者洋洋得意的时候,一旁的费建荣却说,尖头破了皮(指皮层和木质分离),这样嫁接的桑苗无法成活。


  连续实践了十几次,记者不是这儿犯了错,就是那儿出了问题,有几次,还险些割到手,不由得一阵手忙脚乱,看得一旁的桑农们哈哈大笑,都纷纷过来现场指导。原来,看似简单的农活竟这么复杂,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正式比赛:热热闹闹嫁接忙


  离比赛开始大约还有半小时,同心村村民家门前的水泥场地上,两排贴着红色号码牌的长条凳和小板凳已摆放整齐。而梧桐街道的村民和选手也早已在场上忙碌而有序地做着准备工作,贴号码牌,选砧木,挑接穗,忙得不亦乐乎。“这个砧木啊,要挑细一点的,这样削起来会比较容易,也比较平整。”2号选手吴品金弯着腰细心地挑选着。


  选完砧木和接穗,接着,选手们便开始了紧张的修剪。“接穗要剪成小条,每根小条上要留至少一个向上的苞芽,等到嫁接上去的苞芽长出2至3片叶子后,桑苗才算真正存活。”围观的民安村村委会副主任徐建清向记者介绍说,然后在砧木的青黄交接处,将它剪成斜面状,如此一来,嫁接在上面的接穗的苞芽就会获得充分的营养,这样才不会导致存活率下降。


  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选手们不紧不慢地削剪着事先准备好的接穗。有的一边削剪一边嫁接;有的则把所有的接穗修好,然后一个一个插到砧木上。尽管方式方法各不同,但是速度和效率都是不分上下的。


  “看得出来,他们都是嫁接的好手啊!”在一旁看得认真的同心村村民魏根垚做起了评委。魏根垚说,桑苗嫁接的活他做了几十年,今天听说有这个比赛感觉很新奇,就和老伙伴们过来凑凑热闹,“看劈法和速度还真难说谁会拿第一,不过5号是我们村的,平时嫁接就很厉害,我觉得他能赢。”“不一定吧,我看6号动作也很快。”“哈哈,那边有人手都有点抖了,紧张的吧。”与魏根垚一同前来围观的村民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揣测比赛的胜负。


  那头的桑农们从容应战,这头的记者们则焦头烂额。尽管请教了一番,记者心中仍毫无底气。别人都是单干,小黄和小鲍却是两人分工协作,一个剪,一个削,但即便“双打”对“单打”,还是落后了一大截。围观的桑农们一边笑一边指出记者的种种错误:“你这样,小桑苗会活不了的。”“反了反了,肉对皮,不是肉对肉!”“你这个接穗削得太厚了。”……由于成绩太差,记者队只能默默地退出了比赛。


  随着裁判下达“还剩一分钟”结束比赛的口令,选手们立即紧张起来,手上的动作明显加快了。“5、4、3、2、1,停止!”最后5秒,有的选手分秒必争,把握时机再多完成一株;有的选手非常淡定,满意地看着自己10分钟的劳动成果。

  嫁接能手:三刀削好一段接穗


  “哇,一匹黑马!”人群中的一声呼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13号选手张永彬共嫁接了76株桑苗,数量排第一。


  “20年没有嫁接过桑苗啦!”逾桥村村委会主任张永彬告诉记者:“之所以到如今还能嫁接得这么快,全靠当年的熟能生巧。”张永彬说,他18岁左右就开始跟着村里几位熟练的嫁接能手学习嫁接技巧了,学会了以后自己又做了近10年的嫁接。他坦言,那个时候为了做好这个活,手指尖都磨了好几个老茧。


  张永彬说:“要学嫁接,削接穗是最难的。熟练了以后,手里拿起接穗来,木头的软硬就拿捏得准了,有什么样的砧木就用什么样的接穗来嫁接。”说着,他随手拿起一段接穗为记者演示起来。只见他左手拿着接穗,右手握住接桑刀,选准位置,一刀下去,左右再连着轻削两刀,一个嫁接用的接穗就削好了。他手拿削好的接穗放到记者面前,对记者说,削好的接穗头上微尖,三面要见青,三刀削成一个砧木是最快的。


  说起当年学这门手艺,张永彬仍记忆犹新:“师父拿了几个削好的样本让我们拿回家。晚上趁着闲下来的时间,试着自己练习,一连练两三个晚上就会削了。”他还告诉记者,当年自己每天要嫁接2500株桑苗,连剪根、嫁接、敷泥都是一个人来。因此,如今只要稍作练习,他仍能轻松地三刀削好一段接穗。


  获得嫁接桑苗质量分满分的是来自新玄村的杨林松。农经局首席蚕桑技术推广专家吴水明告诉记者,看桑苗嫁接得怎么样主要要从削口平整度、嫁接紧密度、接口完整度三方面来看,杨林松嫁接的桑苗符合这三个标准。


  怎么样才能把桑苗嫁接得更好呢?杨林松说:“首先要确保根上没茎,削接穗时力度要掌握好,做到接穗的皮和肉要紧凑。接穗与砧木接上时,保证不让嫁接处破损。”


  在计算完每位选手各自嫁接的桑苗数量之后,裁判们又开始了第二轮打分。原来比赛结果是由嫁接的数量和质量两部分组成的。“今天的选手整体水平相差不大,都非常不错。”吴水明拿着选手们嫁接的桑苗对记者说。


  最终,两轮打分过后,质、量都有保证的14号选手沈月清摘取桂冠。说起嫁接桑苗的经验,沈阿姨腼腆地笑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窍门,无非是熟能生巧。”作为仅有的3名女性参赛之一,她的获胜告诉我们,要做好这项农活不光是要拼体力,更要斗技巧。至今,沈阿姨仍每年都在家做嫁接桑苗这项农活,自然是个中好手,说起要如何发力、要怎么握刀更是头头是道。


  同时,比赛还评选出了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获奖的选手个个都是嫁接小桑苗的好能手。大伙儿谦虚地说:“这算不上什么技巧,做得多了自然就好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朱方红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